清代服飾系列·滿鈿

【基本定義】

滿鈿,是清代旗人成年女性所佩戴的鈿子的四種基本種類之一,主要流行於雍乾時期,直到清末。

在四種鈿子之中,滿鈿的裝飾比較適中,比半鈿的等級要高一些。

清代服飾系列·滿鈿

圖為外國所藏滿鈿

【基本組成】

“滿鈿”這個稱呼,是針對於“半鈿”而言的。所謂“滿”,即“完整”、“完全”之意。換而言之,所謂“滿鈿”,指的即是“裝飾鈿花比較完全之鈿子”。也因為這個原因,半鈿與滿鈿經常要比對來看待。

以目前的資料來看,清代滿鈿的基本型只有一種。在這一種的基礎之上,根據是否使用頭面和頭圍如何組成而有細微區別。

滿鈿的基本型,是在鈿子的正面用十四塊鈿花,鈿子的背面用一塊鈿花,一共十五塊鈿花。

第一種變體,即不使用頭面。滿鈿的基本型,鈿子的背面只有一塊鈿花,即是一大塊頭面。如果不使用頭面的話,鈿子的背面則一般改用六塊鈿花。相當於自己“拼”成一塊頭面。

第二種變體,即關於頭圍處的鈿花。滿鈿的基本型,在頭圍處,一般使用七塊方形鈿花連接起來。這種由七塊方形鈿花構成的頭圍鈿花,可以由一長條專門製作的頭圍鈿花代替,也可以由三條長條形的鈿花代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滿鈿的鈿花可以垂流蘇。

【基本型】

半鈿的基本型,我們以故宮所藏點翠嵌珠寶翠玉蝠蝶花卉鈿子為例。

清代服飾系列·滿鈿

點翠嵌珠寶翠玉蝠蝶花卉鈿子(正面)

此鈿子正面用鈿花十四塊。中央靠上方為三塊圓形花卉鈿花並列,即為“正簪”。“正簪”上方,用七塊方形鈿花鏈接拼成頭圍。“正簪”下方,先用一塊橫型鈿花作為鋪墊,最後在口沿處,用三塊橫型鈿花來裝飾,帶流蘇。

清代服飾系列·滿鈿

點翠嵌珠寶翠玉蝠蝶花卉鈿子(背面)

此鈿子背面用鈿花一塊,即是一塊大的頭面。

【變體】

半鈿的變體,關於頭圍處的變體,我們以故宮所藏的一頂花蝶鈿子為例。

清代服飾系列·滿鈿

花蝶鈿子(正面)

此鈿子正面用鈿花十塊。中央靠上方為三塊圓形花蝶鈿花並列,即為“正簪”。“正簪”上方,用三塊長形花卉鈿花鏈接拼成頭圍。“正簪”下方,先用一塊橫型鈿花作為鋪墊,最後在口沿處,用三塊橫型鈿花來裝飾,帶流蘇,已大半脫落。

至於鈿子背面的變體,我們以故宮所藏點翠嵌珠寶囍字鈿子為例。

清代服飾系列·滿鈿

點翠嵌珠寶囍字鈿子(正面)

此鈿子正面用鈿花十四塊。中央靠上方為三塊圓形十字囍字鈿花並列,即為“正簪”。“正簪”上方,用七塊方形囍字鈿花鏈接拼成頭圍。“正簪”下方,先用一塊橫型囍字鈿花作為鋪墊,最後在口沿處,用三塊橫型囍字鈿花來裝飾,帶流蘇。

清代服飾系列·滿鈿

點翠嵌珠寶囍字鈿子(背面)

此鈿子的背面則用鈿花六塊。中央是一塊花盆型的囍字鈿花,是“背簪”,然後在其正上、左下和右下三個位置,分別有一塊橫型囍字鈿花,並且在背簪的左右兩側,還各有一塊方形的囍字鈿花。

需要注意的是,半鈿和滿鈿雖然都可以使用“頭面”,其大小面積以及工藝均一致,但是裝飾的複雜程度一般有區別。滿鈿的“頭面”要比半鈿的“頭面”複雜的多。

【發展與流行】

滿鈿大致從雍乾時期鈿子成型之後便已經出現,它與半鈿構成了清代鈿子的基本形態。其發展與流行大致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雍乾時期到道光時期。這時期流行的半鈿是半鈿基本型,並且逐步發展出來各種變體。

第二階段。是鹹同時期。在使用變體的基礎之上,受到了當時流行的兩把頭的插花因素,將插戴真、假花卉的習慣引入到了滿鈿當中。

第三階段。是鹹同之後。以滿鈿為基礎,吸收了一些鳳鈿的要素,從而形成了挑杆鈿子,在很多場合都代替了滿鈿的使用,滿鈿更多的是以挑杆鈿子的“底子”的身份存在的。

【應用身份與場合】

鈿子與便服冠帽不同,並不是所有旗人都能佩戴。一般來講,必須是旗人內外命婦才可以佩戴。故而民人女性、未成年的女性、無品級的女性,都是不可以佩戴鈿子的。但是另一方面,鈿子本身又不屬於官方制度所規定的冠服,所以本身沒有品級之分,佩戴者可以根據自家的財力進行配置。

滿鈿的應用場合,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旗人非孀婦、非年長的命婦在吉慶場合穿著吉服的時候戴用。第二方面,是旗人命婦搭配常服或便服在日常或正式場合戴用。第三方面,是旗人新婦在無力置辦鳳鈿或挑杆鈿子的時候,在婚禮時所戴用。

但是從光緒朝開始,滿鈿第一方面的應用場合開始被挑杆鈿子所取代,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應用場合則開始被兩把頭等便服髮式取代。不過不同於半鈿在晚清已經少見使用,滿鈿在晚清還是略為常見的,最常見的即是在旗人命婦參與主角並非自家的吉慶場合時,可以戴用此鈿,比如說在皇帝大婚時,入宮助禮的女官命婦便都戴用滿鈿。大體上可以認為在當時是次於挑杆鈿子的一種鈿子等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