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碧桂園宣佈進軍農業,馬雲也來了,都和袁隆平有關……

「关注」碧桂园宣布进军农业,马云也来了,都和袁隆平有关……

注:圖片為廣告,與文章內容無關

碧桂園宣佈進軍農業

將投資袁隆平第三代雜交水稻推廣研究

6月15日,全國最大住宅開發企業之一的碧桂園在其總部廣東省佛山市宣佈,正式進軍現代農業,成立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桂園農業”)。

「关注」碧桂园宣布进军农业,马云也来了,都和袁隆平有关……

碧桂園方面稱,將引進現代化農業科技、農業生產管理模式,並將在現代化農業機械和現代化種業等方面進行探索,構建包含現代化農業、人工智能智慧農業、物聯網鏈接的生產流通全過程。

碧桂園同時表示,即將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以及開研資本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動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廣。

發佈會現場並未公佈雙方合作的細節。工商資料顯示,開研資本有限公司於今年5月24日成立於北京,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主要業務為股權投資以及實業投資等。大股東為自然人範珣投資的深圳研和投資有限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袁隆平因為身體原因未出席當天的發佈會,他在現場錄像中稱,“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資對我們助了一把大力氣。我們將在五年之內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全國推廣到1000萬畝,按每畝增產100公斤來算,增產的糧食可以滿足300多萬人口一年的口糧。希望十年內第三代雜交水稻能夠推廣到3000萬畝,增產的糧食可以養活武漢、廣州這樣大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糧。”

發佈會上,碧桂園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楊國強發表了講話。他這麼解釋自己投資現代農業的選擇:我的總裁(注:指碧桂園總裁莫斌)很能幹,他管理的公司井井有條,我們的地產管的很好,我都沒事可幹失業了,我的主要的精力是為國家做更多的事。

楊國強說:“40年前我是種田的,因為改革開放,我就在建築工地上做了建築工人,一直做到今天,社會給了我機會,我可以為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祖國是母親,我也是很有情感的人,我也是很愛國的人,我能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呢,國家提出鄉村振興和扶貧,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其中。”

楊國強表示,碧桂園會按照做地產、做第一的力量去參與到農業中去。碧桂園也會去收購一些相關的公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農業是科學的事情,不是有錢就可以的。“現在,我們有心、有力、有錢,就是缺人才,我說我們要馬上登廣告,招聘最優秀的人才。”

同時,楊國強表示自己對已經有了農業公司負責人的人選。

會上,現場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顧幸偉透露,楊國強此前曾到廣東省委談農業投資,而自己向楊國強講述了七八年前另一個房地產老闆做農業的故事,並表示,“如果你是真幹,就一定要遵循農業的經濟規律,做房地產成功,做農業不一定做的好,如果按房地產一樣的做法,現代農業可能要虧大本。”

顧幸偉表示,碧桂園搞這麼一場隆重的儀式,但是做現代農業的領軍人物還沒找到,這還有點遺憾。

顧幸偉說道,楊主席提到選中的兩個人,其中一個我們也溝通過,面對人生選擇,他也在慎重考慮,要不要投奔碧桂園,他提出來一個問題是:碧桂園要籤一個三年的合同,達到一個目標。

顧幸偉說,“這位候選人告訴我,搞房地產三年可以達成一個目標,但農業三年合同太短了,農業的生長期決定了農業的發展會很慢,你不能用搞房地產的方式,來籤農業的合同,所以我給的建議是還需要有誠意,還需要認真研究。”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與農村淘寶達成合作

共創“畝產1000美金”研究院

阿里巴巴13日宣佈,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團隊,與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達成合作,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將加入農村淘寶發起的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而農村淘寶也將加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袁米農業科技領銜的中國稻米食味與品質研究院,雙方將在電商脫貧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此前表示,“袁隆平先生把畝產做到一千斤,我們互聯網技術,要爭取把畝產做到一千美金。”此次合作,也意味著互聯網+農業進入到更深層次的協同。

「关注」碧桂园宣布进军农业,马云也来了,都和袁隆平有关……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袁米農業科技CEO沈妍表示,雙方合作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海水稻”終端品牌“袁米”的種植和推廣成為首個落地項目。後續,雙方將共同創辦“畝產一千美金”研究院、“中國稻米食味與品質研究院”,並啟動多個維度的項目協作,並擇機對外公佈。

一直以來,土地鹽鹼化是阻礙鄉村脫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目前約有鹽鹼地15億畝,分佈在西北、東北、華北及濱海地區在內的多個省區。“海水稻”項目如果實現大面積的推廣種植,幫助農戶徹底脫貧。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鄉村事業部總經理王建勳說:“畝產一千美金計劃通過整合阿里巴巴集團內部資源,在地域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大數據、物流、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此次合作,也將在興農扶貧領域起到標杆示範作用。”

據瞭解,2018年3月,阿里巴巴升級農村淘寶興農扶貧業務,並啟動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該計劃將覆蓋800個貧困縣。目前,已在重慶、河南、貴州、湖北、四川、海南、安徽六個省一個直轄市的逾100個縣域落地,覆蓋超過6000萬農村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