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風水最差的皇陵,施工中出現不祥之物,連累後代絕嗣

在中國古代,人們普遍有一種觀點就是事死如事生,古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依然是存在的,只是去了另外一個空間。所以各朝代的皇帝在臨終前都會請風水大師為自己挑選最吉利的陰宅,並斥巨資為自己打造規模宏大的陵墓,生前擁有的東西死後也要一併要有,以便在地下繼續享用。

明朝風水最差的皇陵,施工中出現不祥之物,連累後代絕嗣

比如堪稱世界遺蹟的秦始皇皇陵,據《史記》記載其地宮穿治驪山,及並天下,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由此可見,秦始皇陵的規模和陪葬品是多麼的宏大和豐厚。就是今天出土一隅就震驚世界的兵馬俑,就足見這位偉大的帝王死後仍夢想指揮千軍萬馬,部隊前呼後擁,享受生前的富有和霸氣。

明朝風水最差的皇陵,施工中出現不祥之物,連累後代絕嗣

唐代之後,皇陵主張依山而建,由於唐朝也是一個盛世王朝,所以皇陵的規模和氣勢也是非常的宏偉。唐朝皇陵的佈局多數按照長安的格局建造,比如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乾陵,就完全是按照長安城的格局建造,陵墓分為皇城,宮城和外城郭,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墓室內據有關文獻記載放置了大量的金銀珠寶以及死者生前喜歡的物件和美食。如此富麗奢華的陵墓也可見死者期望死後仍舊享有在世間擁有的一切權勢和地位。

明朝時期,朱元璋可謂是一個皇帝界的勞模,他勤儉節約,勤政為民,省吃儉用,然而在修建自己的陵墓上,朱元璋也是一反常態,動了大手筆的,明孝陵在明洪武十四年開始動工,直到永樂三年才完工,先後調動軍工10萬人,歷時25年,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朝風水最差的皇陵,施工中出現不祥之物,連累後代絕嗣

永樂帝即位後,將自己的陵墓安葬在了都城北平,其後明朝的皇帝都葬入此地。通常來說,皇帝權力最高,富有四海,手下能夠調動的能人奇士多如繁星,所以陵墓的風水應該是最好的,但明朝皇陵中就有一位皇帝的墓穴風水很差。

這個皇帝就是明孝宗朱佑樘,眾所周知,明孝宗是一個非常不幸又萬幸的孩子,他的母親紀氏被俘入宮,為皇帝管理私房錢。一天明憲宗經過倉庫,看到紀氏頗有幾分姿色,就臨時幸了她,結果紀氏就懷上了孩子,還生下了一個男孩就是朱佑樘。

明朝風水最差的皇陵,施工中出現不祥之物,連累後代絕嗣

明憲宗一生寵愛萬氏,萬氏是一個心如蛇蠍狠毒的女人,她自己不能生育,也不允許明憲宗其他的妃子率先懷上孩子,如果有那個妃子懷上了龍子,輕則被墮胎,重則被處死。朱佑樘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中出生了,但紙包不住火,不久萬氏就知道這件事,派心腹張敏前往溺死這個剛出生的孩子,張敏不忍心,就把朱佑樘藏了起來,謊稱孩子已被處死,朱佑樘從此就在惶恐和死亡的陰影中逐漸長大。

朱佑樘即位後,史稱明孝宗,鑑於小時候的不幸,他勤儉治國,一心為民,開創了中興之治,是明朝中期一位不可多得的英主,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不近女色,一生只有一位皇后,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因此明孝宗也廣為被人稱道。

明朝風水最差的皇陵,施工中出現不祥之物,連累後代絕嗣

明孝宗由於不幸的童年,身體一直孱弱多病,加上他為國事操勞過度,36歲就駕崩於乾清宮。此後他唯一的兒子朱厚照即位,明武宗上臺後,立即著手籌劃父親的陵寢,此時禮部左侍郎李傑、欽天監監副倪謙和司禮監太監戴義對武宗說: "茂陵西面有個叫施家臺的地方,是個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寢可以在那營建。”朱厚照隨後反覆派精通風水術的人前往查看,結果都一致認定此地是一個上好的吉穴。

弘治十八年六月,朱厚照下令開始動工,並將陵園定名泰陵。然而在開挖不久,不好的事情發生了,據祝允明《九朝野記》記載,在泰陵開挖到玄宮金井時,有泉水突然湧出,"水孔如巨杯,仰噴不止"。在古代的風水術中,金井出水,視為不詳,對後人不利。吏部主事楊子器親眼看到後,不敢隱瞞,如實上奏朝廷。如果這件事一旦滿朝皆知,那麼皇陵肯定是要改址修建,另擇吉穴了。

明朝風水最差的皇陵,施工中出現不祥之物,連累後代絕嗣

當時負責督建泰陵的主管是太監李興,此人是明武宗朱厚照的親信,他見楊子器將此事上奏後,就十分惱火,因為皇陵建到一半,功虧於潰,導致先皇的屍體不能如期下葬還耗費了大量的錢財,這是要承擔責任的,一旦事情落實,其被皇帝遷怒罷官都是輕的。

為此,他就心生一計,命人偷偷將泉眼堵上,然後上奏說楊子器誹謗狂妄,無中生有。武宗年幼,上臺後寵幸信任太監,就不分青紅皂白將楊子器打入錦衣衛大獄。事實證明,楊子器上奏泰陵風水有問題是很必要的,先不說泰陵到底有沒有出水,看後人從風水角度如何評價泰陵就知道泰陵的風水有多差了。

明朝風水最差的皇陵,施工中出現不祥之物,連累後代絕嗣

梁份在《帝陵圖說》中這樣評論泰陵的風水:"山顛巨石,土山戴之。淆然雜亂,地氣不正,穴結無情,非可為弓劍之所也。況乎黑嶺南障,一無所見於前。賢莊,灰嶺之水出其左,錐石之水出發其右,二水雖合,環繞南流,流而散也。……則皇堂之地不可言,概可知矣!"談遷在《國榷》中也說:"泰陵臨溪水,直流若干裡,制又卑隘,識者知其地之不吉矣。”

朱厚照聽信宦官之言,堵塞了忠直之諫,為此他也付出了代價,年僅31歲就暴死於豹房,死時後宮嬪妃眾多卻沒有後代,導致皇位旁落,不知道是不是泰陵的風水在作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