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為何要祭灶?各地的小年為何又不是同一天?

小年為何要祭灶?各地的小年為何又不是同一天?

小年在全國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古時,官府是在每一年的臘月二十三,老百姓家裡都是在臘月二十四,而以捕魚等方式為生的水上人家,則是在臘月二十五舉行祭灶儀式,所以,就產生了“官三民四船五”的民間習俗。

民間又有“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的說法,江浙滬地區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的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把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稱為小年,雲南的部分地區則是正月十六。其實,不管小年到底是哪一天,人們都會照常舉行祭灶儀式,在祭灶過後,便開始為迎接新年做準備了。

小年為何要祭灶?各地的小年為何又不是同一天?

暢讀文研院:小年為什麼要祭灶?

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帝的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人間帶來幸福,可以保佑一年的平安,因此,每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會祭祀灶王爺,請求他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是“辭灶”。

小年為何要祭灶?各地的小年為何又不是同一天?

在除夕夜的時候,人們還要把灶王爺接回來,因為在臘月二十三的晚上,要把灶王爺和祖先的畫像掛在牆上,準備好酒水和貢品,接受族人的拜祭,一直要拜祭到大年三十。不過,祭灶時要把關東糖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目的就是讓灶王爺別說壞話。

小年為何要祭灶?各地的小年為何又不是同一天?

暢讀文研院:什麼是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糖、麻糖,是一種粘性很大的麥芽糖,人們會把它做成長條形的糖棍,稱為“關東糖”,若是做成扁圓形的,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寒冷的原因,糖瓜凝固得非常堅硬,而且裡面會產生一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香酥脆甜,別有一番滋味。

小年為何要祭灶?各地的小年為何又不是同一天?

真正的關東糖堅硬無比,需用菜刀劈開方可食用,雖然分量很重,但質料還是非常細膩的。糖瓜則分為有芝麻和沒芝麻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是北瓜形,口感微酸,空心皮薄,與關東糖相比,買的人很少。

小年為何要祭灶?各地的小年為何又不是同一天?

暢讀文研院:關於小年的趣聞。

據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是專門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的,一旦哪一家被告有惡行,屬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這種說法在民間流傳的十分廣泛。

在送灶時,人們在灶王爺神像前的桌案上,會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等,其中的後三樣就是為灶王爺昇天之時的坐騎準備的。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就用各種辦法來對付他,有的用膠牙糖敬它,這樣灶王爺的牙齒就會被粘住,它就不能亂說話了;有的把酒糟塗抹在灶門上,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王爺不能亂說話。灶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正所謂“吃人嘴短”,灶王爺當然不好意思講壞話了,其實,這實際上是民間的一種在倫理道德方面的自律。

小年為何要祭灶?各地的小年為何又不是同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