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開心!我們該怎麼辦?

早盤兩市低開低走,創業板走弱,有分析認為,近期在一堆利空打擊下,資金連續出逃,由於

利空打壓“綠肥紅瘦”,階段調整或將延續到月底。多空分歧加大主要受以下六個方面因素影響:

一、上交所一週調查135起異常交易、涉及99只股票,對5名“退市博元”投資者投資者採取監管措施。

二、7家企業獲IPO批文,資金鍊偏緊。

三、本週限售股解禁市值為945.7億元。五、六月份兩市合計解禁市值高達4600億元,其中六月份單月解禁市值高達2682.7億元,僅次於今年12月份解禁量。

四、四月下旬年報披露以績差股居多。同時,超級權重國有銀行首季業績增幅在1%以下,兩桶油業績更是大幅下滑。

五、金融創新失控遭遇監管剎車,風險監控政策接續出臺,對相關板塊構成利空。

六、週末降準預期落空。

對於A股策略,申銀萬國宏源證券認為A股市場近期投資風險偏好回落,主要在於映射部分市場風險。

信用債不斷爆發實質性違約,以及債券投資背後的流動性風險、高槓杆風險;

在國際大宗商品暫時企穩背景下,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出現爆炒局面(背後的高槓杆風險),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的緊急調控,讓人看到了2015年A股瘋狂的影子。在當前A股市場總體呈現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中,管理層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清理整頓,以及近期低於私募基金高管人員的進一步規範,使得A股市場增量資金成為市場所擔心的一個重要問題。

此外,本週美聯儲議息會議仍將繼續挑動著全球資本市場的“心”,A股市場亦不能例外。當前中美息差處於相對低位,一旦美聯儲加息,勢必引發“熱錢”外流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進而對A股市場帶來負面影響,這種波動已在2015年8月展現過。基於此,我們認為本週A股市場仍將維持震盪築底態勢,以便應對當前部分市場風險的釋放,在投資策略上我們建議防禦為主,多看少動。

方正證券認為

1、上週中陰報收,多頭受到重創,反映出滬市3000點以上壓力仍然較大,輕舉妄動,財富的小船說翻就翻。

2、短期看,本週滬市2900點若企穩不破,大盤仍將震盪上行,若破了,預計首先會到3097-2638箱體的中部2867附近找支撐。、

3、滬市2638點以來,周線陽多陰少,下跌後明顯縮量,看跌預期並不強烈,殺跌亦無必要,可以選擇周線再次收陽,同時量能背離時,逢高減倉至1至2成。

4、中線看,沙盤推演顯示,滬市季度K線及半年K線收陰的話,貌似更協調,更不彆扭。若真,機會便跌出來了,預計7月是個時間窗。

5、期市火爆主因是大宗短期趨勢強烈,但指望這種熱情傳遞到A股,有點類似一廂情願地期待滬深兩市發生風格轉換。

6、大宗火爆,預計傳統板塊的熱點仍集中在最受益的有色、煤炭、化工、鋼鐵、貴金屬、農產品等行業。資金追逐,業績響應,對這些行業的“高拋低吸”仍然可為。

7、經濟復甦需要全球攜手,一如2009年。由於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為了選票醜化中國是其總統候選人的一貫風格,故2016年美國加入亞投行的概率很小。“南海仲裁”亦是鬧劇,唯全球金融治理的共識或在SDR上有重要進展。

中金公司發表研報稱,綜合來看,市場短期趨勢仍可能較為波折,風險偏好將受到一定壓制。

短期建議關注:1)基建、房地產相關行業的量、價、開工及產能利用方面的情況;2)流動性及信用風險層面邊際變化;3)美聯儲議息會議;4)MSCI是否納入A股、深港通能否及時推出等。

招商證券研報認為,膠著狀態,不妨再等等。研報稱,從對主要的市場影響因素的預期來看,分歧仍然存在。支撐上一輪市場上漲的因素有美聯儲加息延後,人民幣匯率企穩,信貸大幅增長,經濟數據改善。不管是流動性、通脹預期、匯率還是經濟基本面,其預期的邊際變化都會引起不同資產相對吸引力的變化,尤其是疊加了資金的高槓杆和政策方向的快速調整特性,資產輪動速度加快。

從市場倉位來看,存量資金加倉空間有限。偏股型公募基金倉位接近歷史高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的比例也較高,證券公司投資股票佔淨資本比例處在歷史新高,GJD是否繼續救市未知。上述機構在現有的資金規模下,繼續入市的規模有限。

中信證券:震盪調整期,靜候轉換時機。

以史為鑑:經濟預期支持股市上行的條件尚不完備。經濟復甦、股市上漲,是美林時鐘的投資邏輯。復甦階段看好股票,美林時鐘有三個前提。兩個“顯”前提,一是經濟復甦,企業盈利恢復增長;二是通脹低位、貨幣寬鬆,利率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一個“隱”前提是:經濟復甦之前,股票資產已經大幅下跌,具備投資價值。以史為鑑,中國處於金融週期下半場的非典型復甦中,經濟向上彈性不足,A股盈利回升幅度不大,市場對利率下行和貨幣寬鬆預期趨於理性,A股趨勢上漲的條件尚不成熟。

市場對寬鬆貨幣環境的可延續性擔憂加劇。從數據上看,短端貨幣市場隔夜和7天期分別回升到2.1%和2.6%附近,流動性環境正在發生變化。

微觀層面上,4月開始出現的理財產品到期高峰和財政繳稅,4月底流動性可能面臨敏感期。銀行間流動性更加依賴央行操作,穩定性下降。若債轉股等試點的推動,或更惡化銀行未來的資金充裕性,未來整體流動性環境在變差。同時,中信證券債券研究小組指出,銀行通過配資、委外進入債市的情況下,入市資金包含二重槓桿,債券配資等的槓桿也不可忽視,固定收益市場變得脆弱。經濟復甦向好之後,市場對寬鬆貨幣環境的可延續性擔憂正在加劇。另外,本週聚焦議息會議,即將召開的美聯儲FOMC(4月26~27日)和日本央行議息會議(4月28日)的輿情都有可能加大美元指數的波動。

大市判斷:區間運行中的向下調整期,需靜候市場和風格轉換的時機。大盤處於區間運行中的向下調整期。從基本面角度,主要基於經濟和政策預期的此消彼長、房地產引擎的持續性、供給端量價齊升的可能性三個角度的分析,我們在上週週報中強調了宏觀預期改善對市場支撐效果有限。進一步看,我們根據歷史研究的結果,再次強調目前經濟預期支持股市上行的條件尚不完備。

從流動性角度看,存量資金博弈下股市中期難現單邊趨勢性行情。整體來看,市場中期依然是震盪為主,上週的大跌只是震盪接近上部的自我修復,也標誌著指數短期進入了區間運行的向下調整階段。從獲得穩定收益的角度、以及股災以來A股的走勢來看,規避潛在的大跌要比抓住短期趨勢上漲更重要。

抓大放小,伺機而動。即使在上週大跌後,我們的超短期擇時指標依然處於低位(20%以下),顯示未來短期大票相對小票表現依然較優。從覆盤來看,我們從3月22日開始一直建議投資者進行調倉,堅持抓大放小,降低彈性較高的小盤股配置,轉而配置防禦性相對較強的週期和消費藍籌,小盤股權重在3月31日收盤快速降至0後我們也及時提示了風險。

當指標持續位於低位時,可能會發生兩種情況:1.如果有系統性衝擊,則整個市場有系統性下跌風險,且小盤股的跌幅會更大,如果指數與指標走勢背離,那麼背離時間越長,潛在的跌幅可能越大:因此上週三的大跌只是遲到,並未缺席。2.如果沒有系統性衝擊,市場發生風格轉換的可能性更大。上週行情顯示的是第一種情況,但未來市場出現充分回調後,階段性的調倉點或買點可能迅速出現(比如3月4日收盤後指標迅速上升),已經完成調倉的投資者可耐心等待機會,不必過於悲觀,但目前依然必須靜候大小盤風格的轉換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