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行時」設施農業轉型升級促增收

今年以來,和田市按照地委擴大會議提出的“降低大棚空置率、建設育苗基地、強化技術支撐、推動標準生產”的要求,通過引進農產品龍頭企業,調整種植結構,保證技術含量,做大做強設施農業,形成種植基地,把蔬菜生產規模化,有效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

「脫貧攻堅進行時」設施農業轉型升級促增收

阿不力米提·艾米都拉說:“我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種植的西瓜趕上了市場,賣了好價錢,現已賣了一噸多西瓜。又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學習種植菠菜,現在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脫貧攻堅進行時」設施農業轉型升級促增收

村民古麗加瑪麗•圖爾地因第一次管理蔬菜大棚,技術方面還有些不足,今天她正採摘甜瓜準備出售。

古麗加瑪麗•圖爾地說:“第一次種大棚沒有經驗,但是我也掙到錢了,鄰居們的瓜管理得好,我要多向他們學習,爭取賣出更好的價錢,早日脫貧致富。”

依託新疆沙田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全託管”式的幫扶模式,古麗加瑪麗和村裡其他24戶農民僅僅是兩個蔬菜大棚的純收入一年就達到了20000元以上。

古麗加瑪麗收入的變化,得益於北京援疆指揮部啟動和田國家農業科技園先導區的建設。先導區採取政府指導+企業運作+農民參與的運行機制,依託中國農科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新疆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9個專家團隊並引進和田當地12家農業企業相結合,引進油用牡丹、文冠果、玫瑰、枸杞、蘆筍、四翅濱藜等30個項目示範種植,利用先導區先進的種植模式和經驗,由農業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在園區外大面積推廣,鼓勵農村貧困戶參與種植,從而獲得更高收益,實現農業轉型升級。

新疆沙田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員工麥提吐爾迪·伊敏說:“依靠技術來種植管理的農戶,瓜結的好,都趕上了好市場。今後,我們將繼續提供好服務,全力以赴為他們做好技術服務,增加他們的收入。”

「脫貧攻堅進行時」設施農業轉型升級促增收

新疆沙田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就是先導區引進的12家企業之一。企業採用“企業化運作全託管”模式免費為農戶提供蔬菜大棚和技術,並統一收購和銷售農產品,農戶在大棚內經營管理,企業每月發給農戶1000元預分紅,產品全部銷售後,除去成本,企業和農戶六四分成。

借先導區的“東風”,將人才科技優勢與全地區豐富的土地光熱資源整合起來,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和新的經營理念來發展設施農業,企業與農民共同發力,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促進了設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強農產品競爭力,促進了和田市設施農業轉型升級,實現了農民持續增收和脫貧致富。

種植蔬菜大棚古麗加瑪麗等村民不用自己掏一分錢,技術員到他們的大棚裡進行技術指導,年底還有分紅,能有現在這樣的生活是古麗加瑪麗以前想不到的。說起今後的打算,古麗加瑪麗難掩內心的激動。

村民古麗加瑪麗•圖爾地說:“今後,我要學好技術,努力的掙更多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