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你來過嗎?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途經過小南海,欣賞洹河風光。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途經過小南海,欣賞洹河風光。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途經過小南海,欣賞洹河風光。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途經過小南海,欣賞洹河風光。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途經過小南海,欣賞洹河風光。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途經過小南海,欣賞洹河風光。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途經過小南海,欣賞洹河風光。

“小泰山”位於安陽縣善應鎮南部的東山村東南,海拔503 米。當地百姓叫它黃陽山。總觀其山勢像一匹頭朝西南的大馬,陡起三峰,就被叫做“馬頭”、“馬背”和“馬尾”。

據說這裡的古建築群是仿泰山設計營造的,分為山腰、山上兩部分。山腰建築群是始建於清代的黃龍洞廟,坐西朝東,有四進院落。香客與遊人至此,首先有靈官廟相迎。進了山門,便是第一進院落,南有石祖廟,北有依山而鑿的石佛洞。

穿越門樓,就進入第二進院落。這時你會看到坐北朝南的三間龍母聖殿;殿內有壁畫20 餘幅,內容為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七股八岔、險奇幽深、刻有黃龍神王騰空圖像的黃龍洞天然洞穴就在這個龍母聖殿後的山腰懸崖下。

院西為碧霞元君行宮,實際也是一個洞窟,名曰“碧霞祠”。以此洞為臺基,上有高臺建築,包括王母閣、三空殿、菩薩殿、梳妝樓等。繞石階穿殿堂,就進入第三進院落。這裡有媧媓聖母殿、佛祖殿,皆依山而建。第四進院落中,建有齊天大聖廟與關帝廟,廟內有畫軸和壁畫。


從此院過石橋至南山,為觀音石室,原有鐵鑄像,今已不存。一言以蔽之,因黃龍洞而得名、以供奉道教諸神為 主的黃龍洞廟,由於受山勢限制,其佈局設計呈現院院高升、洞上有殿閣的特殊風貌,具有很高的觀賞性與研究價值。

走出黃龍洞廟,沿靈官廟東登,順神路向上,便是山上建築群。沿途有山門、布雨廟、雷公廟、中天門、南天門;一過南天門便到了玉皇大帝的天國。

這裡除玉皇殿外,還有王母娘娘的瑤池、臘梅園、天王殿、老母殿、千眼千手佛殿、喇嘛式八寶石塔等建築。

值得注意的是:“布雨”、“雷公”等小廟皆一米見方,中天門、南天門僅容得單人出進,而千眼千手佛殿則寬敞宏大,殘缺的八寶塔也仍有10 米左右。

這種大小搭配的建構形式,主次分明,充分體現了天堂諸神的身份地位的差別。誠然,這個建築群的規模不能同東嶽泰山相比,但的確有某些相似之處。

登泰山極頂,“一覽眾山小”。登臨“小泰山”,則可遠眺碧波盪漾的小南海水庫風光,那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一大快事。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

河南安陽善應的“小泰山”,黃龍洞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