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國城》導演眼中的平涼,不一樣的大西北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魅力中國城》節目錄制之前,導演組都會去參賽城市進行實地調研,親自去體會一番城市的魅力。

本期導演組來到了鬱鬱蔥蔥、綠色成黛的平涼,讓我們跟隨分城導演趙達,一起走進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平涼!

在我的印象中,大西北地區,就像陝甘寧等一帶大抵都是黃土高坡,或者是一望無際的荒涼大山、溝壑縱橫的黃色格調,每每提起大西北,內心總會不由得哼起“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哦~大風從坡上刮過”。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然而當我第一次來到甘肅平涼,著實被眼前這鬱鬱蔥蔥、綠色成黛的景象嚇了一跳,也確實顛覆了我對大西北、對平涼的印象,因為我發現大西北可以是綠色的,平涼可以是彩色的。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1

自然生態

平涼是屬於半乾旱、半溼潤大陸性氣候,海拔在890--2857米之間,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間,森林覆蓋率達到了31%,崆峒山下、涇水河畔,藍天白雲、山青水秀,這和我認知裡的大西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說平涼是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這話一點都不假。

唐人歌謠說:“湫頭山,離天三尺三,腳踩雲,舉手摘星辰”。走在關山天池朝那湫的湖泊旁,看著這面鏡子一般的湫池水倒映著周圍的山川秀美,內心也變得詩意起來——“有位伊人,在水一方”,湫池的水,容易蕩起人心中的漣漪。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2

歷史長廊

平涼,一座深植著華夏文明之根的城市,它連通著萬年時空的長廊,歷經的行程漫長而蓬勃,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

“我們平涼位於甘肅省的東部,六盤山東麓,涇河上游,是陝甘寧交匯幾何中心的“金三角”,橫跨隴山(關山),東鄰咸陽,西連定西、白銀,南接寶雞和甘肅的天水,北與寧夏固原、甘肅慶陽毗鄰”,隨行的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一邊和我們介紹著平涼,我們一邊也感嘆著,平涼這種地理位置上的優勢,自然也決定了平涼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而這也讓我想起了年輕的時候學過的那句 詩詞“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場景。

平涼的歷史長廊,還體現在它的石窟上。被稱為絕壁上的風景的雲崖寺,石窟藝術與天然美景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給原本有些枯燥的石窟藝術增添了一抹綠色,一絲生機。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與其他我們看過的石窟藝術不同的是,雲崖寺的石窟始鑿於北魏晚期,歷經了唐、宋、元、明、清,累代修葺,所以這裡的石窟像,有的是圓潤的臉龐,嬌小的體態,而有的卻是方方正正,中規中矩,高大的身型,總之,姿態各異,實為壯觀。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3

道源聖地—崆峒山

一提起平涼崆峒山,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瞭解,尤其是喜愛武俠小說的人。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三次登臨崆峒山,向廣成子求教修身治國之道,秦皇、漢武亦慕名登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林則徐、譚嗣同等也都曾揮筆題贊。究竟崆峒山有什麼魅力呢?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當我們初次坐車前往崆峒山上時,可謂是體驗了一把“這裡的山路十八彎~”的快感,蜿蜒曲折的的山路彷彿在暗示你“我是純天然的”,“這才只是剛剛開始”……

崆峒山的階梯是相當陡峭的,一行人艱難的從“上天梯”到“黃帝問道處”,再到“棋盤嶺”,當你氣喘吁吁的爬上來,看到崆峒山的美景時,一瞬間便忘記了所有的疲憊。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山水一色,有灕江神韻。崆峒山既富有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具南方景色之秀麗,在大西北的甘肅平涼,看到如此美景,讓我們真是讚歎不已。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由於行程和時間原因,此次調研平涼只是匆匆一行,梯田精神、3000多年的古槐王等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也期待著與平涼的下次相見。

“三千年的約定,為了前世今生的一個夙願”,我在平涼的大槐樹下等你。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 END -

往期精彩回顧

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黃民率調研組來我市調研鐵路建設工作

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關於幹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重磅!“靜寧蘋果”列入了國家運動員食譜!

《魅力中国城》导演眼中的平凉,不一样的大西北

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快樂。快把快樂分享給您的夥伴們吧!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朋友圈”。

微博號:plrbtxwb123

出品:平涼日報社融媒體工作室

技術:崔烘獎

監製:李建軍

法律顧問:張忠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