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樓裡的紙杯咖啡

Part 1 對標星巴克

瑞幸咖啡對標星巴克,控訴星巴克涉嫌壟斷,多家供應商被星巴克責令進行“二選一”式站隊

而星巴克回應:無意參與市場炒作

這一出鬧劇實屬好笑。

敢問一句,不做商用的樓盤裡需要兩家便利店嗎?同理,也不需要兩家咖啡店。

物業並不是做慈善,而是需要盈利的。

在簽訂入駐協議時,從雙方利益考慮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才是物業該考慮的問題。

寫字樓裡的紙杯咖啡

排他性?真的存在嗎?

是存在的,然而並不針對於任何行業。假設即將入駐的店鋪是該樓盤裡沒有的類別,那麼排他性存不存在就完全沒那麼必要

瑞幸咖啡對標星巴克。

不用想,瑞幸咖啡勢必處於弱勢,只能算是“後起之秀”。

然而以碰瓷的行為來蹭熱度,註定會被真正的咖啡愛好者群嘲。更別提,國民大眾對咖啡並無很多愛好。

更不敢想,瑞幸咖啡的顧客裡有多少一次性顧客

Part 2 網紅打法

成立不足半年的瑞幸咖啡,號稱要做每個人都喝的起、喝的到的好咖啡,實則不過是以營銷造勢的

網紅而已。

不用仔細觀察,只要稍稍長點心就能看得出來,瑞幸咖啡的互聯網營銷玩法與共享單車有的一拼。

明星代言、戶外廣告、註冊即送、推薦再送……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

寫字樓裡的紙杯咖啡

在互聯網營銷的作用下,幾乎一夜之間,瑞幸咖啡進入城市白領的視野。

在品牌營銷上,瑞幸咖啡無疑獲得了一場勝利,但也因此真正的將自己做到了“接地氣”

咖啡絕不是一個“接地氣”的產品。

瑞幸咖啡想要真正成為咖啡市場的巨頭,恐怕沒那麼容易。

而經此一役,做了多年的咖啡老店又會怎樣反擊,市場終究不會是一家說了算的。

Part 3 資本沒有耐心

網絡營銷最終都會走到一個字上去,那就是:錢燒錢基本是互聯網營銷的基本套路,沒錢還玩什麼?

資本往往是最沒有耐心的,當資本的熱情褪去,故事自然就很難再講下去。

儘管瑞幸咖啡深諳互聯網營銷的套路,但想靠營銷就扶搖直上九萬里,顯然是不可能的。

說到底,咖啡最重要的是質而不是量,瑞幸咖啡能走多遠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參考當年利用互聯網營銷成功為自己代言的聚美優品,最終還是敗在了營銷的路子上。

或許所有的創業公司都值得好好的考慮,要做什麼?獲得什麼?

Part 4 一道快消產品?

寫字樓裡的紙杯咖啡註定會是一道快消產品。

更別提,瑞幸咖啡並沒有任何的文化底蘊,也因為底子太薄經不起任何顛簸而不足以打造出文化潮流。

關於瑞幸咖啡的大旗由誰來抗,兩年後且看,想必到時自見分曉。

寫字樓裡的紙杯咖啡

寫字樓裡的紙杯咖啡

寫字樓裡的紙杯咖啡

寫字樓裡的紙杯咖啡

寫字樓裡的紙杯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