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一次拜訪賺了1000多億,善於拜訪是另一種經營智慧

孫正義:一次拜訪賺了1000多億,善於拜訪是另一種經營智慧

一個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去見什麼人、怎麼去見人。能否常去拜訪別人,說到底是一個心態問題。

近幾年接觸了國內不少企業頗具規模的企業家,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除了經常出席各類高峰論壇、接受採訪外,他們很少親自拜訪客戶。

其實,對職場我有一個成見,那就是“不去拜訪別人的人,不會有大出息”;對商界我也有一個偏見,就是“老在總部接見來客的經營者,企業必走下坡路”。

無論做什麼,都要出去見人。你的工作即使再專業,再獨立,你還是需要見人的,而且很多白領的工作本身就是和人見面溝通。

見人有兩種,一是被動的見人,其中最被動的就是被上司或客戶叫去批評。另一種是主動見面,最主動地見面就是為自己的理想去求見別人,這裡我們稱之為“拜訪”。

拜訪別人 助你成功

一個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去見什麼人、怎麼去見人。

孫正義是當代日本最成功的企業家,他父母都來自韓國。他從小就受到周圍日本人的歧視,立志要出人頭地。高中時代,孫正義寫信給時任日本麥當勞總裁的藤田,希望能拜訪他並學習如何做生意。

據說藤田的祖先也來自少年的家鄉——朝鮮半島,於是他熱心地接待了這個少年。那時是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孫正義告訴藤田他要離開日本,去美國留學,並詢問將來應該投身的方向。藤田告訴他,等你長大時,信息科學一定是最熱門的產業。

孫正義在加州上學時,就投身IT,至今也沒有離開過IT產業。他去美國拜訪當時還沒有上市的雅虎,到中國拜訪還沒有做大的阿里巴巴。他曾在1個小時內就決定大筆投資,他能夠當場判斷,是因為他久經沙場,是因為在高中時就有勇氣前去拜訪藤田。他能夠被接受,更是因為他能放下面子親自拜訪。

如今,孫正義持有軟銀的股份大約在20%,相當於間接持有阿里5.6%的股份,價值達千億。

孫正義:一次拜訪賺了1000多億,善於拜訪是另一種經營智慧

我在聚會中偶爾也會看到孫正義,現在的他依舊是衣著樸素,遇到有趣話題會主動找你聊天,毫無大佬作派。

革命尚未成功時,主動去拜訪別人是理所當然的,功成名就後能繼續前去拜訪別人更加重要。不少企業家在寂寂無名的創業期,常四處拜訪,可業績穩定、有了名氣之後,反而做不到這一點了。他們開始喜歡被別人拜訪,看起來千客萬來、繁忙一時,但實際上所經營的事業可能已開始孕育著衰退的苗頭。

除了部分親朋好友,來客都是為生意而來。盡力為自己爭取好的條件是人之常理,為此而投其所好、阿諛奉承也無可厚非。總是在被溢美之辭誇大的環境裡度日,久而久之,對市場乃至世界的認知都難免遲鈍。

主動上門的人,有的是朋友介紹,有的源於偶然相逢,有的還可能是從別處打聽而來。雖說見面是為了雙贏,但對方有求於你的比重更大一些。而主動去見別人,才能更積極地發掘出會談的價值。雖說做起來不難,但很少有人能堅持。喜歡別人登門來訪,既省事兒又體面,甚至還有些優越感。

在路上前進

日本有數以千計的百年企業,那些長期盈利並能順利完成傳承換代的企業,都有一個不大為人所知的共通點:他們的創始人都是那種腳步輕盈的人。

他們會隨時離開總部,去到生產一線,去到客戶身邊。他們不帶秘書,不帶隨從,說走就走。因為是去人家的地盤,即使自家事業斐然,也不能太隨意,自然就會更注力於此行的目的,使會談更具效率。

國內民營企業家在事業成功後,不少人會大興土木,在環境幽雅之處見了別墅、花園、會所、酒窖甚至小型博物館,儼然一古堡莊園,收藏品從汽車、刀劍、明清傢俱到書畫奇石,也都一一涉獵。這本非壞事,向人展示一下也無妨。但若動輒就把商談會見安排在自己的莊園,無意中醞釀出居高臨下的氛圍,對生意多半有些阻礙。

以我的經驗,熱衷於營建私家莊園的企業家,所經營的企業大多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但願這是偏見。相反,即使成功也不改變低姿態處事風格的企業家們,幾乎都不例外地能使企業保持活力。

很久以前的事了,在一次國際研討會上,我看到日本一位著名企業家因所提問題膚淺、囉嗦而被臺上的美國學者嘲諷。當時,美國學者估計是不知道這位企業家的社會地位的。我暗想他會憤然離席或悄悄離開吧,但讓我吃驚的是,他不但沒有離開,反而在討論環節又第一個提問,並在休息時間裡和那位學者交談。

這一幕我終身難忘。每當自己有和別人攀比體面的蠢動時,這一幕就會瞬間閃現。當時,那位企業家雖也算業界大佬,但業務只專注於日本市場,可今天,他已經把產品賣到全球各地。他和那位美國學者交流時,是抱著理想而去的,他對自己的理想如此執著,以至於沒有功夫顧及面子之類的無聊情緒。

能否常去拜訪別人,說到底是一個心態問題。你要去拜訪的人,不是因為他們偉大光榮正確,而是因為他們恰恰站在通往你理想的道路上,或許能給你以幫助。不專注於繼續趕路的人,自然也就用不著四處出訪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