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書法精品欣賞 網友:原來如此的幼兒科!


陳丹青:我哪裡談得上會書法,更不知“書法的淵源”。小學時臨過幾頁王羲之的《聖教序》,還有蘇東坡,此後只是偶然寫寫。我沒有國畫畫案,沒有文房四寶,我不談書法的,那是太深的學問,被太多人談過了。

陳丹青:古典中國的好書法,都愛看。各有各的好,最好固然是魏晉和唐宋。格外偏愛王羲之《十七帖》,顏真卿《祭侄文稿》。漢簡也歡喜,尤其那些軍令的殘片

陳丹青:我這類書畫靜物畫總被誤解,以為我在,寫書法。絕對不是的。那是油畫,工具全是西式的:我用排刷式的油畫筆在麻布面上描繪線條和書法,當然,很有快感,但那是油畫的快感,和書法不相干。

陳丹青:我從來沒有弄“前衛藝術”的“志趣”,別人弄,弄得好,我很開心,喜歡看看,弄得不好,那是別人的事。中國人有個毛病:人家的事好像是自己的,自己的事好像是人家的。我這脾氣沒被傳染,如此而已。

陳丹青:我不會說國畫油畫是否“可能慢慢好起來”,或者慢慢壞下去。眼下有太多國畫家油畫家,整體水準不論,總看見若干有才華的後生冒出來,畫得蠻有意思,蠻好看。至於當代國畫為什麼有卡通病,那是另一話題。像卡通,也並非不好,在好畫手那裡,就能出新意。陳洪綬、金農,依我看就是卡通化的先生注重“原典”,我倒想知道,對於當下的國畫亂象,出現像董其昌(或齊白石)那樣的宗師容易嗎?


陳丹青:“影響的焦慮”是哲學詞語。我願模仿別人—當然,我所喜歡的人—是我“自己的事”,無關“別人”。影響的焦慮,很好啊,有誰不受人影響嗎?我一天到晚在找“影響的焦慮”呢,可惜不太找得到,換句話說,並沒有幾個人真的對我構成影響—不是我驕傲,也不是我謙遜,而是,藝術很具體,影響也很具體。

在發表了沒有練過,寫的不是等等言論之後,陳丹青於近日毅然決然舉辦了書法展,對此網上褒貶不一,有網友認為:嘴上功夫比手上功夫厲害。有網友認為:精彩!還有網友表示:原來如此的幼兒科!——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