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勿使用“暴力”的語言 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

老師請勿使用“暴力”的語言 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

由於思想認識和自身性格等原因,很多教師很難做到心平氣和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於是,校園之中,便經常可以聽到老師非常不恰當地跟學生說話,甚至是說一些令人大跌眼鏡的暴力語言,以致引發甚至加劇師生之間的矛盾,既損害了自己的形象,又增添了學生的煩憂。

態度冷漠,缺乏溫暖

老師請勿使用“暴力”的語言 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

“唉,自己不想聽也就罷了……”“好了好了……接著睡好嗎?”,從這些充滿不屑和厭煩的語句中,當不難看出徐老師對陸田的一種放棄態度;而在陸田聲言自己“頭痛”時,徐老師不相信也就罷了,竟還口吐惡言——讓對方“滾出去”,有此匪夷所思的超級冷漠,其結果自然是傷人害己了。

冷嘲熱諷,傷人自尊

預備鈴響過之後,周老師拿著書本走進教室,看到黑板上還留著上節課的板書,眉毛便擰在了一起,大聲問道:“今天誰值日?為什麼不擦黑板?”不湊巧的是,值日生剛去了廁所,沒人答應,於是,周老師又聲色俱厲地喊了一遍。看到老師生氣,坐在最後的梁榮便趕緊跑上來,快速地擦著黑板的每一個角落。由於用力過大,便弄得教室前面灰塵飛舞。見此,周老師一臉不屑道:“都瞧見了吧,同學們!一個學習不好的人,做事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聽到這話,還剩下一點沒擦的梁榮轉身就回到了座位。其他同學在短暫的驚詫之後,也忍不住替梁榮不平說:“今天不是梁榮值日!”聞此,極為尷尬的周老師一聲乾咳後,不僅沒道歉,反而再次出口傷人:“不是你值日跑上來幹什麼?把學習成績搞上去才是你最應該做的事!”對此,梁榮和同學們雖敢怒而不敢言,但一節課都是沒精打采。

老師請勿使用“暴力”的語言 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

不過是弄出了一點粉筆灰,周老師就將它與梁榮的學習不好相關聯,進而公開予以嘲諷;待知曉梁榮這是在做好事之後,為掩飾自己的錯誤,竟又一次對梁榮的學習成績進行譏諷。這種隨意損傷學生自尊的言行,又怎能起到一種率先垂範的作用?有此,學生們進行消極抵抗也就屬情理之中了。

無端懷疑,讓人蒙冤

一次月考中,見錢芳的數學成績火箭般地上升到班級前5名,劉老師非但沒有高興,反而疑慮重重。將錢芳和數學一流的同座試卷進行比照後,劉老師認定她有作弊行為,於是在講評試卷時說:“這次的試題雖然不太難,但最後兩道還是有點難度的,全班只有兩名同學做對了——一個是錢芳,一個是錢芳的同座!”此語一出,教室裡一片鬨笑之聲。錢芳呢,不僅滿臉通紅,而且眼中還噙著淚水。下課後,一向膽小的錢芳找到劉老師,用一種異常堅定的聲音說:“我沒抄!”“我說你抄了嗎?”見劉老師不承認,又氣又急的錢芳忍不住哽咽道:“你那話的意思就是說我抄了,班上的同學都笑了!”看她這樣,劉老師雖有點心虛,但嘴上卻依然強硬:“不是我看不起你,那兩道題你根本不可能做對!”“考試前,我媽請的老師正好和我講過,這難道也不行嗎?”看到錢芳憤然離去,劉老師頓時就傻了。

老師請勿使用“暴力”的語言 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

錢芳的考試成績出現了反常,也只表明她有作弊的可能,卻並不意味著她一定就是作弊;可劉老師在事前沒有調查的情況下,就極其草率地將自己的懷疑公之於眾,致使對方蒙受著不白之冤。俗話說:“覆水難收。”即便劉老師立馬為錢芳恢復名譽,可受傷的心靈在短時間能得到真正的修復嗎?

厚此薄彼,明顯不公

早自習開始5分鐘後,教室門口突然傳來一聲“報告”,見是氣喘吁吁的張豐,李老師便沒好氣地問道:“睡得舒服吧?為什麼不再多睡會兒?”“我,我……”“我什麼我,就在門口站著!”但沒過多久,英語課代表崔麗也在門外喊起了“報告”;這時,李老師竟一臉和藹:“你怎麼也遲到啦?”“昨晚我媽忘記上鬧鐘了。”“以後要注意點,進去讀書吧!”李老師溫和地說道。面對這明顯的不公,張豐自然站不住了,就有點不高興地問道:“我可以進去讀書嗎?老師!”“不可以!你還沒有說遲到原因呢!”見老師在強詞奪理,張豐真的生氣了,於是加大了嗓門說:“你給我機會了嗎?我也忘記上鬧鐘了可以了吧!”聽到這話,李老師更來火了:“學習一塌糊塗,脾氣還這麼大?我今天就是不讓你進去!”“我就是要進去!”接著兩人竟拉扯起來,待班主任趕到後才平息了這場紛爭。

老師請勿使用“暴力”的語言 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

同是遲到,李老師對崔麗溫柔和藹,對張豐則冷若冰霜,而在讓崔麗走進教室之後,竟然還在對張豐的請求予以刁難。如此這般的厚此薄彼,僅僅因為張豐是一名學習後進生!這種明顯的歧視言行,自讓人難以容忍。而隨著師生拉扯這一鬧劇的公開上演,李老師形象跌至谷底,也就自不待言了!

一份《教師語言暴力調研報告》顯示,有48%的小學生、36%的初中生、18%的高中生曾遭遇過老師語言暴力;81%的小學生把“語言傷害”排在影響他們成長的校園傷害方式首位。讀罷上面這些“語言暴力”案例,為人師者應該有所警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