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啊,我的六一

 “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啊吹向我們,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裡,來到草地上。鮮豔的紅領巾,美麗的衣裳,像許多花兒開放。跳啊跳啊跳啊,快樂的少先隊員,讓我們一起,過呀過這快樂的節日……”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又到了,看著小朋友們在校園裡興高采烈、歡度佳節的情景,我的思緒回到了童年,回到了自己的六一……

我的小學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度過的,那時候小學是五年制。因為,鄉中學的初中部教室有限,容納不了 那麼多學生,所以,我們村小學早年還增設過初一初二,初三也辦過一屆。

在那個大集體的年代,國家貧窮,口糧緊張、蔬菜也吃得少,吃肉都是逢年過節才有的事。但生活再艱苦,我們的六一是年年都要過的,而且過得豐富多彩、熱熱鬧鬧。

六一啊,我的六一

我們村委會(那時叫大隊)共有十一個自然村(那時叫小隊),根據村民居住地分佈的情況,設立了四個小學。除了靠近鄉政府(那時叫公社)的一、二、四隊的學生到鄉完小上學,過六一也在那裡過外,其餘生產隊的四個學校的學生,每年都集中在我們中心小學過六一。

當年過六一,一般都要過三天。記得有一年六一,生產隊特意給上百號師生送來一頭大公牛,讓過節宰了吃。菜是每個學生都從自己家菜園裡割上一把韭菜交到學校備用的。

我們學校有一棟教室,共有四個大房間,四個學校的學生正好一個學校一個房間作為臨時休息室。我們本村(泉水地村)的學生,還有稍遠一點的東邊的黑家灣村和西邊的七家地村的學生除了帶吃飯用的碗筷外,其他都不用帶,而遠在十幾裡外的小龍口村的師生,都要用毛驢車拉來行李住在休息室裡。

第一天的任務基本就是安營紮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男老師和一些幫忙的村幹部村民負責宰牛、剃牛肉、剁牛骨頭,女老師則帶領學生們擇韭菜。做完後廚的幫忙工作,吃過午飯後,全體學生站隊集合。那時候學生不按年級,只按男女、按個頭大小分為甲、乙、丙組進行各項體育比賽的賽前分組安排。比賽事宜安排停當後,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有的在徑賽場地上拉線繩倒上黑煤渣子做跑道,有的在跳高跳遠用的沙坑裡填沙子,有的搭建演出用的臨時舞臺。

第二天,體育比賽先拉開序幕。上午的比賽有男女60米、100米、100米接力跑,有跳高、跳遠、投擲手榴彈等。賽道上,當裁判老師喊到“各就位——預備——”然後“噓”的吹一聲哨響,選手們都爭先恐後,你追我趕,拼命跑向終點;跳高、跳遠場地也在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跳高的小姑娘身輕如燕,跳遠的小夥子健步如飛……

我那次跑的是60米,因為一出發就落到最後,再加上場外除了師生還有很多村民都來觀看,所以感到又緊張又害羞,跑到半路就索性當了“逃兵”,從邊線跑出了賽場……之後,我又參加了投擲手榴彈比賽,由於身單體弱,結果也是成績殿後。

上午的比賽一結束, 午飯時間也剛好到了,大家吃著老師為我們做的香噴噴的韭菜炒牛肉,就著各自從家裡帶來的饃饃,享受著美味。

六一啊,我的六一

午休過後,下午的活動正常進行,有打乒乓球、拔河和各種有獎遊戲比賽。首先,擅長乒乓球的選手們捉對廝殺,你推我擋地開打起來,他們會一直打到最後,打到決出冠亞軍為止;拔河的則是各學校從自己的學生中挑選出十多個“兵強馬壯”的人員進行比賽。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黑家灣學校有個胖乎乎的男生,在比賽中拼命地拽著繩子的最尾端,腳後跟使勁地蹬著地,一會兒被拉前,一會兒又退後,頭上豆粒大的汗珠往下滾落(後來我知道這個胖小子叫張福林,因為升初一的時候,我們成了同班同學)……

遊戲比賽有套鐵環、點鼻子、手夾線、敲鼓等,不管玩哪個遊戲,只要遊戲成功,都是當場獎勵一顆糖,因此,一些心靈手巧、運氣好的學生參加完各種遊戲後能贏到一大把花糖。

紅日西下,雲淡風清,不知不覺,天色向晚。師生們搞完下午的活動後開始吃晚餐。晚餐更豐盛了,是一人一碗帶湯的牛骨頭。同學們大塊朵頤後,都興沖沖地回家的回家,回營的回營了。

六一的重頭戲在閉幕的第三天。因為,各學校的學生排練的文藝節目要進行匯演。早飯過後,文藝表演正式開始。場下坐滿或站滿了師生、村民。

我們學校是東道主,年級多,“大腕”多,排練的節目也多。最經典的節目當數五年級的我三姐(邵宏英)和她的黃金搭檔同學張志玲主演的小品(那時叫小話劇)《鎖不住》,現在我都清楚地記得小品的內容和他們的精彩表演:

母親(張志玲扮演)溺愛女兒小麗(邵宏英扮演)。有天為了不讓小麗參加學校的義務勞動,大清早等丈夫(初一年級的裴國新扮演)上班走後,就趕緊把還未起床的小麗鎖在家裡,自己也挎著籃子出門上街。小麗醒來後,一看要遲到了,急忙收拾了一下要推門出去,結果……小麗斷定一定是母親故意把自己鎖在了家裡,真是又急又氣。忽然,她發現了母親留在桌子上的紙條:“小麗,今天學校學生勞動不上課,你在家裡休息做作業,你一定聽媽媽的話,媽媽給你買西瓜。”小麗看完紙條後更氣惱了,立即把紙條撕個粉碎,然後趴在窗玻璃上向外張望。她突然在窗外發現了鄰居家玩耍的小紅(二年級的杜紅豔扮演),於是敲窗呼喊小紅。小紅聽到過來後,她吩咐小紅到修造廠去把她上班的爸爸叫來開門,小紅答應後跑去了……不多久,爸爸騎著自行車回來後,給小麗開了門,正準備把小麗送回學校時,恰巧小麗母親上街回來,對他們進行了阻止。於是,一家三口進行了一場針鋒相對、唇槍舌劍的激烈鬥爭……最後,在“父女聯盟”的強烈攻擊和循循善誘下,母親終於羞愧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讓丈夫趕快騎車把小麗送到學校去……

七家地學校的節目也不遜色,因為他們也有幾位“明星”。李豔珍跳的朝鮮族舞蹈《金達萊》,人美、歌美、舞姿更美,美得不像話 。陳桂芳(回族)更是能歌善舞,她的獨唱歌曲《牧民歌唱共產黨》嗓音特別高,足以達到高八度;她腰身靈活,跳舞向後彎腰能手稍觸及到地面。當時只上二年級的小帥哥陳建龍(回族,小名馬兒)跳的維族舞《毛主席的話兒記在我們的心坎裡》,更是把現場的氣氛點燃了。他頭戴小花帽,身穿白襯衣,抖脖子、“圍饢”等麥西來甫動作,堪比小時候星光大道走紅的阿爾法,博得場上觀眾的陣陣掌聲。他們學校還有兩個舞蹈《哈達獻給北京城》《四個老大娘看親人》也跳的很不錯。

另外,小龍口學校以張子貴同學領銜主演的錫伯族歌曲舞蹈《世世代代銘記毛主席的恩情》也很好,“……草原上的花朵,為什麼紅豔豔,翻身的錫伯人民,為什麼笑開顏,雨露滋潤大地,太陽萬丈光芒,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把咱們的心窩照亮……”

幾個學校的文藝節目輪番上陣,演得各俱特色、精彩紛呈,真可謂舞姿翩翩漫舞臺、歌聲嘹亮飛雲端……

三天的六一節在歡歌笑語中拉下了帷幕,大夥們又吃了個“告別宴”,就都收拾好行囊各自回家了……

六一啊,我的六一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胸前……”

每到六一節裡,聽著這熟悉的歌,我只能慨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的,我們都是一代代共產主義的接班人,年年有六一,紅領巾天天掛在孩子們的胸前,但我四十年前的紅領巾啊,你飄揚到了哪裡?童年的時光啊,你為何就像美麗的小鳥,一去沒了蹤影?

六一啊,我的六一,永遠抹不去的美好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