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萍老師講座——吃素食健康

於萍老師講座——吃素食健康

許多老年素食朋友明顯地比他(她)的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各人的情況有差異,但大部分老年素食者的年齡會被少看一些。

由於過去素食很不普及,這些老年素食朋友很少有胎裡素和童子素的,他們大多是在中年以後才開始吃素,前半輩子吃葷使得他們或多或少地身患一些疾病,對他們而言,素食的好處還沒有發揮到極致。

寺廟中的佛教高僧就不一樣,他們自小就出家,終生茹素,按常人的眼光根本無法估量這些高僧的年齡。素食者年輕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素食者比常人看年輕’這句話可從兩方面去解讀。

第一方面是素食者更長壽。正因為長壽,所以與同齡人相比就顯得年輕,因為他們始終處於比同齡人更低齡的生命段中,這一點比較明白。

第二方面是素食者的心態能夠永葆青春。人總是要老的,素食者即使比普通人更長壽,也會有生命的極限。本文要強調的是素食者在他(或者她)的有生之日,能夠一直保持著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並有一顆永不泯滅的童心。這一點比長壽更為關鍵。

本文打算先從素食者的長壽說起,從素食者很少患大病和素食者很少處在亞健康狀態這兩方面來分析素食者長壽的身體條件。接下來,重點討論素食者的性格特點和精神狀態為何使得他們看年輕。

當然,素食者的性格特點和精神狀態也有利於他們的長壽,所以,這兩個方面還是有關聯的。

素食者很少患大病

於萍老師講座——吃素食健康

當今最常見的和最致命大病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讓我們看看為何素食者很少患這些病?與普通人的飲食有哪些區別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美國的一個以5萬名素食者為對象的一個研究報告稱:與同樣年齡及性別的人比較,各類癌症在這群人身上發生的比例顯著地減少了。以少吃肉為其飲食特色的美國加州摩門教徒罹患癌症的比例比普通人少50%。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比較研究稱:素食者患癌症的概率比肉食者低12%,這個區別在血癌患者中尤為突出。德國癌症研究中心一項長達11年的研究結果發現素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也較普通人少25%。雖然各國的統計數字有差別,但都指出一個相同的事實:素食者較少患癌症。

美國“心臟病病因研究委員會”的研究報告結論是:“若要維持適度的血膽固醇,人們通過飽和脂肪(動物類食物)所攝取的熱量,應少於總熱量的10%。”

報告中極有意義的建議是:“少吃肉類、蛋黃及豬油、牛油、羊油等動物性油脂。”美國醫藥學會會刊報導稱:“素食至少可以預防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七的心臟病。”

哈佛的科學家們還發現,素食者的血壓一般都要比非素食者低。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如美國心臟學會)嚴格限制他們的病人攝取肉類,甚至要求病人完全不吃肉。臺灣高雄醫學院發現素食者和非素食者的血壓都會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素食者血壓增加的比例較低。素食持續年數愈長,因年齡增長而導致血壓上升的幅度也愈小。

素食者與非素食者相比,2型糖尿病致死的概率要低得多,原因可能是素食者複合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較高。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機體的免疫系統攻擊並破壞了胰腺所產生胰島素的細胞。

引起這種病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但一個原因已經確定:與牛奶有關。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可以完全避免這類糖尿病:不食用牛奶,奶酪和其它乳製品。而嚴格素食者正是這樣做的。

這就是說:素食使得素食者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大病的幾率大大降低。

亞健康狀態在素食者中很少見

於萍老師講座——吃素食健康

長期處於這種狀態,會使身體狀況走入低谷,致使某些疾病陸續發生。 現代生活中的環境汙染、飲食結構不合理、嗜煙酗酒以及來自社會競爭的各方面壓力等是導致亞健康狀態的原因,其中飲食不合理是最常見的原因。

”素食者更容易實現自由基平衡“素食者不食肉、魚、蛋、奶,不抽菸,最大限度地杜絕了自由基的來源。為了保證足夠的營養,素食者每天食用的蔬果數量比肉食者要多得多。

素食者因而得益於大量食用的蔬果中攝取的抗氧化劑。與肉食者相比,素食者從體外獲得的有害的自由基數量相對較少,而獲得的對抗自由基的抗氧化劑數量則明顯更多,素食者比肉食者更能實現自由基平衡是顯而易見的結論。這是素食者的一個重要的健康優勢。

素食者是鹼性體質

於萍老師講座——吃素食健康

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35至7.45之間,稱為鹼性體質者。但這部分人只佔總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體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醫學上稱為酸性體質者。

酸性體質的人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很高,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蔬菜、茶葉、水果、豆製品等是鹼性食物。肉、蛋、魚、動物脂肪和植物油、米飯、麵食、糖類甜食等是酸性食物。

每攝取 20% 酸性食物(主要為肉食),至少需要 80% 的鹼性食物(主要為蔬果)來中和其酸性。素食者不進食肉、蛋、魚和動物脂肪,進食較多的蔬菜、水果和豆製品,因而素食者遠較非素食者更能確保鹼性體質。

素食幫助素食者體內自由基平衡和體質的鹼性,而這兩者又使得素食者免於“亞健康狀態”。

食物決定性格 性格影響壽命

於萍老師講座——吃素食健康

食物決定性格。食肉動物性情兇猛、桀驁、暴烈、富於攻擊性。食草動物則善良、溫和、平順、少有攻擊性。

同樣,與肉食者相比,素食者更能與他人和善相處。素食者無害人之意,無傷人之心,不會對別人惡罵爭鬥、設計陷害,也不會對別人陰謀攻擊、落井下石。俗話說:“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黃帝內經》裡明言告誡:“怒傷肝”,一個人在暴怒、起惡念時,體內分泌有害毒素,自身的內臟都會受到很大的傷害。這就是孫子兵法說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養生上的意義。素食者不害人傷人,不僅與他人有益,也給自己帶來了身心的健康。

遇事泰然、處變不驚。人的一生難免有各種起伏。素食者在遇到困難,身處逆境時能有平順的心態。現在社會節奏快,競爭激烈,許多人都處於高度緊張的心態中,造成心理疾病的高發。素食者這種心態保證他們很少受到焦慮、煩躁、憂鬱的影響。

與世無爭、淡泊名利。古人說:“德比於上則知恥,物比於下則知足。”素食者這種‘知足常樂’的心態不僅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態度,也是他們得以健康長壽的心理保證。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經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礎。人鬱悶時和開心時分泌的物資不同——鬱悶時分泌的是腎上腺素,這是一種應急激素,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長期過量分泌腎上腺素,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等、而開心時分泌的是內啡肽,能使人心情愉悅,因此,素食者經常心情開朗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

如上所述:素食給素食者帶來了和善對人、遇事泰然、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徵。這些都有利於素食者的長壽,也給素食者帶來了朝氣蓬勃、可親可近的精神面貌,給人以年輕化的印象。

於萍老師講座——吃素食健康

素食頭條:一個有趣的生活學院和精神食堂

我們的理念:弘揚素食文化 維護生命健康。

於萍老師講座——吃素食健康

(部份圖文源於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