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潘家園地攤遇上故宮陶瓷鑑賞大家馮先銘

九十年代初,我國著名的古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院顧問馮先銘先生也加入了逛古玩地攤的行列。馮先生早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主編過《中國陶瓷史》,是我國著名的文物學者。

收藏趣談:潘家園地攤遇上故宮陶瓷鑑賞大家馮先銘


馮先銘(1921~1993)陶瓷鑑定專家。原籍湖北漢口(歸武漢市管轄),1921年11月17日生於北京。1942年至1943年就讀於北平輔仁大學西語系。受其父馮承鈞(著名歷史學家、翻譯家)的影響,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1947年供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院,1956年以後,專門從事陶瓷藝術的研究,任陶瓷組組長;1978年在研究室工作,為副研究員;後升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馮先生逛地攤,給逛地攤的人正了名,壯了膽。當一些人恥笑我們是到“垃圾堆”撿破爛時,我們終於可以拿出馮先銘逛地攤進行反駁。“你們知道馮先銘嗎?他是故宮大專家!故宮專家還去呢!那怎麼是垃圾堆,怎麼叫撿破爛。那是在給國家發現寶貝,我們是怕外國人撿走我們的國寶啊!”

當時,由於還沒開禁古玩交易。工商、文物部門,甚至公安出動,時不時去轟、去抄。不知多少次,只要有人喊“警察來了!”賣主和買主提起貨就跑,不知打碎了多少好東西!

那時,週末地攤早市是在勁松電影院南邊的一片土堆上。一個週末,我發現一雄縣擺攤人面前的竹簍子裡邊有隻大約35公分高的成化青花嬰戲紋梅瓶。孩童栩栩如生,平等青料,白地裡透出淺淺的鴨蛋青地。雖然成化無大器,但此件在成化瓷中己屬少見的大器。它雖沒年款,但確是上等的官窯器。梅瓶接近底處開裂,但懂行的人都知道,那是子母口對接,是明代瓷器工藝的特徵。

收藏趣談:潘家園地攤遇上故宮陶瓷鑑賞大家馮先銘


我正拿起梅瓶觀察,一個文質彬彬,高挑身材,頭髮花白,氣質不凡,風度翩翩的慈祥長者走到我跟前,旁邊還跟了幾個人,悄聲給我說,是成化的,你買得起。他大概知道我剛從香港調回,有點閒錢。我給3000元,賣主說4000元,少一分都不賣。一口價。從買主心理上一般是接受不了。假如賣主開價5000元,我就可能出4000元。在當時,市場上開價5000元的幾乎沒有。回到家,我想著早起見到的成化瓷,坐立不安。吃完午飯又返回市場,賣主不見了。

好容易等到下個週末了,一大早我趕往市場,找到那位雄縣人,他說已經被人4000元買走了。

收藏趣談:潘家園地攤遇上故宮陶瓷鑑賞大家馮先銘


那位長者見到我問,你買了吧?我說沒有啊,已經賣了,長者嘖嘖了兩下,沒再說話。我問,也不是您買的?長者說,是你先看到的,你在還價,你沒說不要,我怎好意思要呢!

後來,我才知道,那位長者,正是我國著名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我至今為馮先生的美德所感動!

第二年,在香港佳士德給我寄的春季拍賣書上,我看到了這件瓷器,底和身子粘在了一起,估價80—120萬港幣。

文摘自散文集《潘家園》

收藏趣談:潘家園地攤遇上故宮陶瓷鑑賞大家馮先銘


[王金昌]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