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好的三大名校,實力遠超清華北大!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追溯學脈源自三國時期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28年5月16日由國立江蘇大學改稱而來,1937年遷至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史稱“重慶中央大學”,抗戰勝利後遷回。

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央大學已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居亞洲第一。1949年8月8日,接南京軍管會的通知,國立中央大學”正式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翌年更名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範等部分院系後與創辦於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併,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陵大學原址。原南京大學工學院併入多所學校的部分系科,在四牌樓原址組建了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

1945年時,中央大學教職員工總數超過6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0人,講師76人,助教224人,研究院助理(相當講師)38人。中央大學聘請了許多名師來校任教,如梁希、孫本文、艾偉、胡煥庸、蔡翹、樓光來、胡小石、柳詒徵、高濟宇、常導直、徐悲鴻、戴修駿等部聘教授。

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從1937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組建開始,到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前後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當選為“兩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163人,中國工程院13人,朱光亞、鄭哲敏為雙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國工程院院長)。此外,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評選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北聯合大學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簡稱“西北聯大”,為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創立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從合到分,存在了不到一年時間。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平津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三所國立大學和北平研究院於9月10日遷至西安,組成西安臨時大學。太原失陷以後,西安臨時大學又遷往陝南,不久改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8年7月,教育部指令國立西北聯大改組為國立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和國立西北醫學院五所獨立的國立大學,1940年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奉命西遷蘭州辦學。

師昌緒,1945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2010年獲國家最高科技獎。吳自良,1939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曾獲國家發明一等獎與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趙洪璋,1940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培育出我國小麥推廣面積第一的“碧螞一號”。此外還有葉培大、傅恆志、史紹熙、高景德等一批傑出人才。

國內最好的三大名校,實力遠超清華北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