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經濟學的12條軍規

隨著雲計算日益成熟和普及,共享經濟的理念在社會中的應用日趨廣泛。雲逐漸由一種技術,演化成了一種商業模式。

“十大雲計算領袖”之一稱號的喬·韋曼(Joe Weinman)在他的著作《雲經濟學》一書中,首創了“雲經濟學”(Cloudonomics)一詞,從宏觀的角度展現了雲技術如何服務人類社會。

雲計算經濟學三大核心定律

在喬·韋曼的定義中,雲計算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將IT基礎設施,作為一種服務去售賣。用戶按實際需求及時地獲取雲端資源。

雲經濟學的12條軍規

這些資源能夠較為直接地在用戶端口實現應用,最大限度地使用資源的處理任務和用戶與服務商之間的互動成本。喬·韋曼提出了雲計算經濟學的三大核心定律:

定律一:公共服務的成本看似很高,但其實很低。

定律二:按需提供資源,勝過預先估計。

定律三:總和分峰值,絕不會大於峰值的總和。企業的資源部署必須考慮需求的最大值。

根據這些定律,在雲經濟學的大環境下,許多公司都開始探索自己的雲經濟技術應用。一些資源有限的公司會計劃利用雲服務提供商(如亞馬遜,谷歌,Pivotal等)提供的服務,發展自身更廉價的傳統IT服務。

今後,如果底層應用程序能夠遵循統一的原則,促進雲提供商提供服務,那麼,雲經濟的應用會有更大的發展。

雲服務是提供哪些服務

那麼雲服務提供商到底為消費者做了什麼呢?讓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類比:你每天開車去上班,有時需要調整自己的路線,來避開交通堵塞、汽車故障、交通事故等突發狀況。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你可能需要買一輛裝有導航系統的新車,或者僱一個汽車司機,或者租一輛車(不是經濟上可行的選擇)等等。當然,你也可以買一張公交卡,或者乘坐其他公共交通去上班。

不同的選項都可以解決交通問題,但是也存在著安全風險挑戰。但無論你選擇哪種出行方式,都要考慮經濟上對你是否可行。

雲經濟學的12條軍規

豐富消費者的選項正是雲服務提供商所做的,它們降低IT服務的成本,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的風險和挑戰。

而在雲服務商發展各項應用以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實現統一的經濟意義上的標準化尤為重要。

這種標準化使服務使用者能夠有效地利用資源。這種意義上講,這些原則在管理學上也有一定意義。

雲經濟學的12條軍規

雲經濟學的12條軍規

在雲經濟學的12條軍規中,不難看出“規模經濟”是其強調的重點。如何讓商業服務同時在多個消費終端上及時高效地實現是雲經濟生態解決的核心問題。

因此,在雲經濟學蓬勃發展的帶動下,未來十年,實時、按需等模式將日益成為各種產業發展的主流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