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設施蔬菜大發展,如何推進?看壽光蔬菜發展歷程

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

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
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

從人工和泥搭建棚牆到使用挖掘機;從後牆只有 1.5 米高的老土棚到 6 米以上的現代化大棚;從處處需要人工操作到機械化、智能化……三十年來,設施蔬菜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科技發展和產業再升級,溫室大棚勢必在助力鄉村振興之路上,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山東省壽光市是“中國蔬菜之鄉”,三十年,溫室大棚從第一代發展到第七代,設施改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壽光大棚蔬菜一路走來,成為中國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典型而具代表性。從無到有,壽光樹立了標杆;從有到優、到綠色、到生態,壽光正在引領中國設施蔬菜產業的二次革命。

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

當年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如今早已聲名在外。三元朱村與溫室大棚,以星星之火,燎原全國,結束了中國北方冬季吃菜難的歷史。1989年,三元朱村在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的帶領下,首創“冬暖式”蔬菜大棚,為農民開闢了一條前景廣闊的致富之路,也引發了我國北方冬季蔬菜生產的一場變革,掀起了全壽光乃至全國蔬菜產業的綠色革命。

20 世紀 80 年代建大棚,缺少機械,建造基本靠人工,菜農用鐵叉、鐵鍁等簡單工具,麥秸和泥,一點點、一米米,壘起0.5米寬、1.5米高的大棚後牆。1989年8 月,17個蔬菜大棚在三元朱村建了起來。受高度限制,人只能在棚內彎腰幹活,一天下來,腰痠背疼。而到了深冬,棚裡夜溫常降至冰點以下,蔬菜無法生長,只能靠生爐子增溫。白天忙碌一天,晚上還得熬夜添煤,既勞累又有風險。受技術及設備等多因素的限制,蔬菜產量也低。即便如此,經濟效益也比大田種植高出一大截。當年 8月建棚,10月播種,12月底黃瓜上市,截至次年5月,17個蔬菜大棚最低的收入2.07萬元,最高的收入3.03萬元,全村“萬元戶”從0變為17個。效益化作動力,無需動員,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建棚種菜,規模日漸擴大,菜品越來越豐富。簡陋的第一代溫室大棚,實現了壽光蔬菜產業從無到有,更掀起了中國的“菜籃子革命”,不僅讓新鮮蔬菜在寒冬臘月走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更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鼓起了菜農的“錢袋子”。

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

手機與棚內智能設備相連,實現一鍵操控

在山東省壽光市孫家集街道範於村,建有一處高效節水農業與水肥一體化示範基地,一系列農業高科技真正走到了菜農大棚中。無土栽培、自動水肥一體化設備、自動捲簾機、溫室環境調控……這裡的 9 個新式大棚,處處顯示著農業高科技帶來的成果。

在新形勢下,壽光市坤盛蔬菜專業合作社,緊跟壽光大棚“兩改”(大田改大棚,舊棚改新棚)政策,社區建設後,老房區及舊棚區加以改進,建成了9 個高規格大棚。而 80 後張玉濤,成為村裡首批承包者之一。新建大棚是全鋼架立柱結構,單個長200 米,寬 16.5 米,高 7.8 米,實種面積近 5 畝地,大棚前臉高 2 米,操作空間大,人在棚裡幹活方便,電動運輸車進出自如,與傳統竹竿結構相比,堅實牢固,抗風雪能力強。

“這個大棚內,黃瓜套種苦瓜模式,能一次性定植黃瓜 14000 株,苦瓜 1600 株,是原來 4-5 個大棚的種植量,大棚面積大,能統一管理,省去不少麻煩。”張玉濤說道,不僅如此,棚裡還配備了全套的自動化設備,水肥一體機、自動放風機、捲簾機等,澆水施肥、放風等很多操作,在設定好程序的前提下,無需任何操作,即可實現精準操作。

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

張玉濤啟動水肥一體按鈕

近年來,推動藥肥雙減、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深入農業供給側改革等一系列舉措,正在改變農業農村面貌,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壽光蔬菜產業如何提質增效,又如何在助力鄉村振興中更上一步臺階。壽光正在變革中尋找答案,而大棚“兩改”便是舉措之一,2015 年,壽光提出大棚“兩改”決策部署,2017 年,大棚“兩改”工作深入推進,壽光市完成大棚“兩改”32500多畝,新建大棚 6200 多個,新建設 100 畝以上園區 50 多個,智能溫控、水肥一體化、自動捲簾機、補光燈、放風機等設施成為新建大棚的標配。

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讓農業的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方式發生質的嬗變。如今,農業各項改革穩步推進,農業科技日新月異,溫室大棚也正在尋找突破,一系列形式新穎、作用齊全的新式大棚層出不窮。未來的溫室大棚是什麼樣子?向何處發展?還有哪些創新的空間?

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

荷蘭栽培模式下,工人進行管理

在山東省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範區,一些“未來農業”的溫室大棚,在這裡集中展示。有“南菜北菇”陰陽棚,顧名思義,就是大棚南側向陽處種植蔬菜,北側陰面種植食用菌,一棚兩用,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益。大棚南北兩側中間用隔熱材料間開,其上均勻安裝窗戶,這樣在寒冷冬季,白天南側棚內迅速升高的溫度,可以通過敞開的窗戶供暖北側食用菌。新型材料薄厚牆冬暖式大棚,用 14 釐米的新型保溫材料做後牆,可以實現裝配式標準化建設。新一代大棚,後牆底部寬度約在 10 米左右,與 14 釐米相比較,很顯然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新型材料設置、安裝輕便、快速,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工期,進入實際生產,快速產生經濟效益。

全国设施蔬菜大发展,如何推进?看寿光蔬菜发展历程

陰陽棚內,龜菜共生

與此同時,還有更多新的模式正在探索、建設當中,目前,大部分管理操作都實現了手機一鍵智能化操作。今後的目標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投入產出比,實現蔬菜管理的智能化、自動化。

編後:

助力鄉村振興正當時。“中國蔬菜之鄉”壽光曾經用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場“菜籃子革命”,改變了蔬菜產業的面貌,如今,隨著大棚“兩改”推動、農業技術創新與推廣全面鋪開、良種工程建設初見成效、耕地質量提升工程紮實推動、創建農業智慧監管服務公共平臺、打造高效、透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實,菜鄉壽光將煥發新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