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行孫繼勝:關於出行產業的幾個預判|嘉賓觀點

永安行孫繼勝:關於出行產業的幾個預判|嘉賓觀點

永安行孫繼勝:關於出行產業的幾個預判|嘉賓觀點

這是我有嘉賓發佈的第738篇文章

4162字 | 閱讀5分鐘

近日,嘉賓大學與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政府公共主辦的“新時代、新業態、新科技:我有嘉賓獨角獸峰會暨嘉賓大學返校日”活動在蕪湖舉行。活動現場,嘉賓大學學員永安行董事長孫繼勝發表主題演講。

孫繼勝表示,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圍繞著人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樂、健康等高頻入口需求的服務產品黏住了億萬用戶,並由此誕生出一批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其中“出行”領域尤為明顯。

在這次演講中,他主要談到以下幾個問題:

1.圍繞著衣、食、住、行、樂、健康等六大領域,舉例來闡述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是如何改變人類的六大需求的?

2.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至出行工具,是如何改變傳統出行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而共享單車的發展給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了那些思考?

3.中國汽車產業的天花板從何時開始?共享汽車的未來格局會怎樣?電動汽車的產能過剩從何時開始?

針對以上問題,孫繼勝在這次演講中,均給出了自己的預判。演講的精華內容,由「我有嘉賓」整理:

永安行孫繼勝:關於出行產業的幾個預判|嘉賓觀點

尊敬的各位蕪湖市的各個部門、各個行業的領導,尊敬的吳婷校長,「嘉賓派」的所有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講出行前,我們先回顧一下20多年前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造就了一批偉大的公司,包括阿里的淘寶和天貓、京東、騰訊、亞馬遜、Facebook……有人說,我們現在處於互聯網時代,但我認為我們現在還遠遠沒有到互聯網的時代。

我個人認為,互聯網時代是有三大特徵,萬物互聯、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我們正在朝這個時代邁進。我們知道,人類所有的需求,是圍繞著衣、食、住、行、樂、健康來服務。而萬物互聯,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的技術,會給這些行業會帶來一些顛覆性的東西。

出行的革命,從中國開始

以中國市場為例,我們有14億人口,以此,只要在這六個行業之列,如果你是前三名的話,你就會是一個擁有萬億級客戶的偉大企業。那麼,在這六個大類當中,哪一個行業是最先能夠崛起的?我認為是出行,它是最容易實現的。為什麼說出行是最容易實現的?因為目前出行是人的最大的一個需求。

永安行孫繼勝:關於出行產業的幾個預判|嘉賓觀點

以中國為例,我們有10億16-65週歲的人口,在座的每一個人,從家裡到你工作的場所,接著下班回家,需要交通工具的頻率是2次,有些人可能會是3次甚至4次,中途還要辦點事情。我們的調查發現,平均每個人一天是2.5次。在中國這樣一個出行大國,步行工具包括行走、飛機、地鐵、高鐵、汽車、自行車、電瓶車、助力自行車等等。這些出行,在中國每天發生的頻次大約是25億。

我們在講,互聯網企業講究的是兩點,一個是解決用戶的痛點,第二個就是消費的頻次,把這兩點抓住再加上你的技術,讓你的技術時時領先,那你的產品就能夠做成了,你就能夠在這個行業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我們很多的創業者,在選擇創業時可能選錯了行當,因為在做互聯網的時候沒有抓住這兩點,一個是高頻次,一個是解決用戶的痛點。

物聯網技術將顛覆未來的互聯網企業

說到出行,大家離不開的一個話題是滴滴,滴滴在2017年平均每天是2000萬次的出行,大家打開滴滴的APP,點一下就是一次,每天就有2000萬的消費頻次,相當於我剛才講的25億人次出行中,它只佔了非常小的一塊份額(0.8%),所以在出行這一塊還有很多的市場空白。滴滴的程維說,他每天都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危機感,這說明他對出行行業的判斷以及滴滴的未來存在焦慮。

那麼,有什麼可能來顛覆像滴滴這種平臺型企業的技術?我認為,那就是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技術不外乎幾個大塊,一個是芯片技術,一個是無線通訊,一個是雲平臺技術。

我們現在的互聯網只是解決了平臺技術,那麼隨著我們的無線通訊和芯片技術,越來越向納米級超小型技術的發展,這會給這個行業帶來顛覆性的發展。

我現在還沒有看到一個非常好的步行物聯網的產品出現。比如,現在我們能看到耐克的一雙運動鞋,它是加了一個芯片來測你的心跳和位置,但這個還不夠,用戶還沒有達到那種很極致的體驗。

再舉個助力自行車的例子,大家知道,光蕪湖市的助力自行車,在市區就有60萬輛,那麼全國有超過2億部的助力自行車。所有的電瓶車又沉又大又笨,充電很不方便,樓上樓下搬,所以電動車領域可能會出現的下一個產品,是物聯網技術的典型應用。

第三個是汽車,汽車最容易實現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包括大家現在說的車聯網技術、無人駕駛、自動泊車,這些都是物聯網技術在汽車方面的應用。高鐵現在已經完全是無人駕駛,這就是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

剛才講的是,物聯網在出行方面的應用,那麼物聯網能在衣服上面進行應用嗎?我認為是有可能的,比如我們這件衣服如果移入人工智能的芯片,那麼它就是可以感知體溫和給手機供電;講到手機,諾基亞已經被蘋果顛覆了,蘋果手機出來的時候,大家都非常振奮,但是今天,我們看到所有手機的外形就是這樣的,沒有多大的變化,手機已經趨同化。這就是任正非所說的,我們已經找不到對手了,我們已經迷失了方向了,那麼我想

一定會有一個技術,在五年內顛覆現有的手機。那個時候的手機就不是這樣的,它可能是一塊手錶,一根項鍊,可能就是我們隨身攜帶的某一個物件,反正是無屏的,因為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

出行之後的下一個需求是“住”。大家知道,小米已經在智能家居當中進行了很多佈局,包括我們的微波爐、電飯鍋、電冰箱、掃地機……所以住是下一個物聯網爭奪的風口。

還有大家講的健康,我最近看了一家企業非常牛。大家知道,做胃鏡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這家企業把這件事變得很簡單。只要吃一粒藥丸,一杯水衝下去就結束了。在這一個不經意的過程中,你的胃壁的所有的信息,全部通過無線通訊、圖像處理,到了後臺系統。

還有大家講的美食,物聯網怎麼去做美食?比如智能筷子,筷子插到水杯裡或者夾菜的時候,會把水的溫度或者蔬菜的一些健康參數信息傳遞給消費者,我相信很快會有這樣的產品出來。

共享單車企業沒有解決好自己的硬傷

我們再想一想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最容易切入的就是交通行業,摩拜和ofo在去年的日單量已經超過了2500萬單。那麼到去年的4月份,他們的融資額分別為11億美金和13億美金。而他們雖然具備解決了用戶的沒車騎的痛點以及高頻入口這兩個特點,但他們沒有時時領先的技術,他們現有的技術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可以這麼說他們顛覆了自行車產業,同是也沒有搞定自己,為什麼這麼講?

自行車產業在中國,到目前為止,我們還能記得牌子的永久、鳳凰等在大街上已經很難看到了。2017年是對自行車工廠的一次大洗牌,所以自行車這個行業已經被淘汰掉了,那麼誰會活下來呢?做自行車出行的平臺。

儘管做平臺的公司手上握有一定的量,但目前來說,共享單車企業普遍存在兩大問題,一個是技術上並沒有解決產品設計上的嚴重缺陷,另一個是使用上的不可控和管理的不可控。我們知道自行車在中心投放,它會向周邊進行擴散、蔓延,也就是說,在一年後,你不知道擴散到郊區哪一個角落去了,所以它會決定共享單車的終極商業模式難以實現。

投共享單車,首先要解決的是終極商業模式,目前的終極商業模式最基本的就是靠一輛車一天的出租費用來賺取利潤,如果說這個你都不能保本的話,你還有什麼可以盈利。可能很多人會說流量,但是通過流量來兌現還有點遠,覆蓋不了成本。對於自行車來說,第一年不盈利的話,想通過第二年、第三年來盈利,是非常難的,因為每年的折損非常之快。他不像公共自行車設備折損很低可以使用5年。目前共享單車三大品牌摩拜、ofo的運營團隊已經錯過了窗口期,只有哈羅單車還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窗口期也只有6個月的時間。

共享汽車給汽車產業發展帶來的思考

接下來,我們來反思一下,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變化,我這裡列了六個思考。

永安行孫繼勝:關於出行產業的幾個預判|嘉賓觀點

第一,中國汽車產業的天花板從何開始?2017年,中國汽車產業的整個銷售量是2800萬輛。我們什麼時候會到頂,會不會到3000萬輛,有可能,我個人認為2019年的年底是產業的天花板,會到頂,然後會逐漸平向下滑,接著會快速下滑,懸崖式下滑,這是我個人觀點。

為什麼這麼講?舉個新能源汽車的例子。去年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是70萬量,但是明年2019年就是一個爆發期。我個人認為,明年的量會達到200萬輛,甚至還可能到300萬輛,2021年的時候,有可能會達到500萬輛及以上,但這個車賣給誰?

新能源汽車沒有解決我們一個非常痛點的問題——加油、充電。現在在馬路紅綠燈路口有一輛車拋錨,我們連20秒都不願等,加油也是,在一個加油站排了5分鐘、10分鐘你都忍受不了,所以新能源汽車最大的,解決不了的痛點問題就是充電,充電技術至今沒有統一標準,苦了充電樁的公司。雖然現在新能源汽車有快充,30分鐘可以充完,但30分鐘對於個人消費者來說仍然接受不了。

如果我們投放一輛共享汽車在蕪湖市的大街,我相信會在接下來的時間,會有一些年輕的95後、00後家庭不再買車了。這就是我說的未來的汽車市場,我認為整個中國只要6000萬輛共享電動汽車就足夠了。而我們可以開車的人數是多少人,不到10億人,如果按照15比1這個水準來投放的話,我認為6000萬輛共享汽車就已經足夠了。

大家想一想,燃油車去年的銷售是2800萬輛,接下來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佈局的不少於35家,甚至近百家。現在全國300多個地級市的市長、市委書記都想做新能源汽車,沒有必要,更沒有必要給那些新能源汽車企業那麼好的優惠政策,因為電動汽車的產能很快會過剩。我們對未來10年的判斷往往過於樂觀。

所以明年是共享電動汽車正式開始的爆發期,但是到2030年又是一個天花板的截止期,這個截止期結束的時候,中國每年的產量只需要500-1000萬輛就足夠了,這是我對汽車產業格局的判斷。

前面我們講的,共享單車的昨天就是汽車市場的明天,並且時間來得非常快。那麼誰來控制這個市場,就是平臺,大家知道最近的新聞,為什麼德國的大眾公司和滴滴一定要合資各持50%的股份?因為他們已經對趨勢,對未來做了研究,大眾公司不能只做造車公司,光靠造車大眾未來也是沒有出路的,以此大眾要做一個出行平臺。但是未來的共享汽車平臺是要靠線上線下的運營來打造的,和滴滴現有的平臺完全兩回事。也不是現有的共享單車平臺管理方式,投在大街上就不太管了。共享汽車平臺沒有很好的線下運營管理能力是打造不了的。

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未來有6000萬量的共享汽車的市場,所以這是大眾和滴滴簽約的最深層次的原因。

電動汽車一但進入無人化的時候,大家都不要再買車了,它會顛覆很多產業,除了傳統汽車外,我們的出租車、外賣配送、快遞公司都將被顛覆。這是我對整個出行行業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