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800餘里的太行山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800餘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綿延800餘里的太行山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

綿延800餘里的太行山

太行山山勢東陡西緩,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從氣候上看,太行山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雖四季分明,但冬長夏短。

綿延800餘里的太行山

太行山形勢險峻,歷來被視為兵要之地。從春秋戰國直到明、清,兩千多年間烽火不息。公元前650年,齊伐晉,入孟門、登太行。齊桓公曾懸車束馬窬太行。公元前263年,秦國攻伐韓國,在太行山“決羊腸之險”,一舉奪韓滎陽。公元前204年,劉邦被困於滎陽、成皋之間,他採納酈食其的建議,北扼飛狐之口,南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之津,終於轉危為安。

綿延800餘里的太行山

通天峽風景區位於太行山南端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東30公里虹梯關鄉,橫跨山西、河南兩省交界處,西距上黨古城長治市區50公里,北與紅色旅遊勝地八路軍文化園及太行水鄉等風景區相通,南臨林州市35公里,與石板巖風景區、林慮山風景區及著名的紅旗渠相連,總面積56平方公里,主峽谷長約26公里。通天峽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全年平均氣溫9.5℃,與河北承德皇家避暑山莊屬於同一類氣候。這裡空氣清新,景色四季宜人,夏季山谷清幽,湧泉如瀑,是避暑的好去處;秋季滿山五彩斑斕、色澤豔麗,讓人陶醉痴迷;冬季白雪皚皚,冰瀑飛掛另有一番景緻。這裡生長著黨參、黃芩、柴胡、連翹等多種名貴的中藥材,形成了養生健身的極佳環境。

綿延800餘里的太行山

天河山位於河北省邢臺市,是中國愛情山,中國七夕文化之鄉,牛郎織女傳說的原生地。天河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風景區屹立在晉冀交界處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總面積30平方公里。天河山距邢臺市區50公里,遠離都市喧囂,這裡奇峰林立,峽谷幽峻,植被豐茂,林木蔥鬱;群瀑飛雪,清泉鳴箏,水源豐沛,是著名的“太行水鄉”;松濤陣陣,牛羊成群,又稱“雲頂草原”。早在新石器時代,天河山地區就有人類居住。

綿延800餘里的太行山

天河山一帶廣泛流傳著牛郎織女的故事,並擁有大量的文化遺存。經多位專家考證,這裡就是牛郎織女故事的原生地。2006年,天河山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七夕”文化研究基地,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七夕文化之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楊亮才先生觀天河山有感:“此景只應天上有,不知何故落邢臺。”牛郎織女魅力的愛情故事,也許只能發生在這唐詩宋詞般絕美的仙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