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豆腐的幸福

一塊豆腐的幸福

一塊四四方方的豆腐,在鬧市中,毫不起眼,但在農村一個小鄉鎮裡,擺放在街頭,那麼白的誘人,這清清靜靜的一個小方塊兒,宛然成為一道風景。

一塊豆腐的幸福

在考察步頭降苗族鄉紅豆杉群落途中,我和楊美女在鄉政府休息,偶遇到街頭擺放的這一方豆腐,頓失味蕾產生化學效應,那濃郁的豆香、鮮嫩的口感一時之間湧起。

一本《豆腐之書》上有說:“世上最終極的美食,就是豆腐那樸實的風味與芬芳!”這是豆腐真愛之人切身感受。

由於還得先去考察紅豆杉,豆腐帶在路上不方便,我和楊打算回來再買。

而豆腐店只剩下兩桌豆腐,回來的時候,或許已被他人買走。這未免可惜,然,這不恰似人生境遇嗎?於事,於人,需要緣分,冥冥之中,上天會安排一些人與我們遇見,安排一些事在我們身上發生,雖不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但種種發生的,都是一種機緣。

正因為遇到過傷害,才會篩選出真的朋友。

正因為遇到過不淑,才會更加珍惜真愛。

正因為有過黑暗和痛苦,我們才會涅槃。

一塊豆腐,從大豆成為豆腐,何曾不是經歷過千辛萬苦的修煉。

一塊豆腐的幸福

豆腐的歷史十分悠久,據記載,豆腐應該是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修煉仙丹時無意製成。南宋朱熹南宋的儒學大師寫了首詠豆腐的詩:“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他詩末自注道:“世傳豆腐乃淮南王術。”後李時珍《本草綱目》裡,也沿用了這種說法,但很長時間對豆腐起源於漢朝都有爭議,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縣打虎亭發掘了兩座公元2世紀左右東漢晚期的墓葬遺址,墓中畫像石上比較清晰地呈現出當時人們製作豆腐的場面,於是,才有定論:在東漢,中國人制作豆腐的技藝已經相當成熟。

一塊豆腐的幸福

據研究,如果僅煮食大豆,其中的蛋白質吸收率只達到65%,而製成豆腐後,蛋白質的吸收率可以提高到92~96%。在中國人的素食譜裡,豆腐如此清香,如此美味,如此營養,經過煮、燉、煎、炸等手法,更是製成色、香、味於一身的佳餚。

經歷了選料、浸泡、磨漿、濾漿、煮漿、點漿、成型諸多製作工藝,豆腐才能被放在集市上售賣,而這冷清的鄉下街道上,能夠與我們相遇,何嘗不是一種邂逅的緣分。如果有緣,或許回來時依然會遇見。

一塊豆腐的幸福

想至此,我們心安的離開街道,開始了我們的行程,走黃陽、去淶溪,沿途風景格外美好,看到紅豆杉與榕樹纏纏綿綿,相擁而立,見古楓木矗立天穹。一路被初春的風吹得心境盪漾,被暖陽照曬的渾身暖洋洋。

午飯後,準備重新出發,正要離開,忽然記起街頭那桌豆腐,呼喚楊一起同去。

走出政府大門,來到那家豆腐店,那兩桌潔白的豆腐,依然還在那裡,似乎在默默的等候我們。

一塊豆腐的幸福

我們心中竟生出一種“走遍萬水千山,原來你還在這裡”的感覺,無限感動。

我們倆不禁歡呼起來。於是,讓老闆給打包,買走了一桌豆腐。

人生的幸福有種種,不乏生活中的小確幸。這一塊豆腐的邂逅與守候,未嘗不是我們今日之幸福。


湖南新晃宣傳文旅+

監製:中共新晃縣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