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作者|張先森

歷史發生轉折時,往往波瀾不驚。

故事要從1977年說起,那年8月全國恢復統一高考。

我們不妨回顧四十餘年的高考歷史,看看它曾經如何深深影響了幾代人。

01 1977年

恢復高考的消息傳出,舉國振奮,一時間“漫卷詩書喜欲狂”。考生們在只有不到兩個月的複習時間裡,挑燈夜讀,重新拾起荒廢已久的功課。

1977年12月,全國來自不同階層、不同崗位的570多萬年輕人,懷揣著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走進考場。

最終,500多萬考生裡只能招收27萬,錄取率僅為4.7%,絕大部分的考生,都落榜了。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1977年的高考考場

對此,有個文藝青年寫道:“高考時學校大門口掛了橫幅,上面寫著:‘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意思就是錄取和落榜。我們那時候確實都是一顆紅心,一種準備,就是被錄取,可是後來才發現我們其實做了後一種準備,我們都落榜了。”

後來,這位落榜的少年去衛校後被分配到小鎮衛生院。他沒事幹時常望著窗外的芸芸眾生髮呆,覺得前途迷茫。這時,他決定以寫小說來改變命運,後來他寫出了《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等著作。

他是誰,你們已經知道了。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北京大學迎來“77級”學生

那年還沒電視,沒有互聯網,一些偏僻的地方並不知道恢復高考的消息。

同樣作為著名作家的肖復興那年得知可以參加高考時,一切已經太晚了,他就這樣錯過了。

有一名四川考生很幸運,當時他正準備結婚,突然聽聞高考已經恢復,在報名截止的那天,他走了20多里路趕到縣城報名,可是天黑了,報名已經結束。

青年不甘,又去找到招生辦的老師,好說好歹,終於把自己的名字填在了表上。

他叫羅中立,那年他考上了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

你或許不是很瞭解他,但他的這幅作品你一定看過。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羅中立油畫作品《父親》

這一年,孫勇奎、孫世剛、田中群三個年輕人幸運地考上了廈門大學,仨選擇了同一個專業,住同一間宿舍,分在同一個學習小組。

多年後,這三個人全部當選為院士,人稱 “廈大院士三劍客”,一時成為佳話。

這一年也還有三個分別叫黃宏生、李東生、陳偉榮的年輕人考上了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穿著露出大拇指解放鞋的黃宏生是班長,李東生是性格內向的學習委員,年紀最小的陳偉榮卻最為老成穩重,哥仨關係很是要好。

也就是這三個人,日後分別創辦了創維、TCL和康佳3家彩電公司,成為中國彩電行業“三巨頭”,在日後激烈的行業競爭裡,相愛相殺,遍體鱗傷。

還有很多人,他們很榮幸地成為“七七級”。

當然,更多的人沒有那麼幸運,但他們打心底裡感謝那次高考,因為高考打開了他們求知的心扉。

02 1978年

1978年的高考改到了夏季,有610萬人報考,40多萬考生成為幸運兒。

關於那一年,吳曉波在《激盪三十年》裡說:“門陡開,江鯽飛躍。人才狂潮一旦噴湧,40餘萬人眾裡怎能沒有龍虎之士?”

作家劉震雲提到那一年,他說,如果不是高考,我現在可能在工地搬磚。

沒去搬磚的劉震雲,1978年以河南省文科狀元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他後來把參加高考的經歷寫進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裡。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這一年,在陝西一家紡織廠當了7年搬運工的張藝謀,帶著一包水煮雞蛋以及60幅攝影作品,偷偷地來到北京電影學院招生的考場,然後被破格錄取。

和他同時進入北影攝影系的,還有顧長衛,此前他是一名電影院檢票員。

在印刷廠“趴著幹活”的陳凱歌,這一年也考入了北影,他選的則是導演系。

這三個人,日後“組隊”在中國電影界大放異彩。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這一年,易中天也考上了武漢大學。高中時他曾讀遍中外名著,語文老師告訴他,你的語文課不用我上了,所以上語文時他就明目張膽地寫數學。

高中畢業後,易中天去到新疆成了一名中學老師。1977年恢復高考時,他覺得跟學生一起考試有些尷尬,就放棄了冬天的高考。翌年夏季,他直接考取了武大的研究生。

那年有個文藝青年寫:“我知道機會不可能像夏日樹上開的花朵一樣,開完一朵接著還會有下一朵。”

那年他31歲了,正處於中央戲劇學院招生年齡的上限,同樣的機會第三次出現在他面前,幸好他抓住了。

第一次是1966年,他收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可一個跟頭,他隨著人潮去了北大荒。

第二次是1977年,他就是前面提到的,錯過那年高考的肖復興。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還有一個文藝青年也是在這一年參加高考,他報的也是中央戲劇學院,複試時考官問他喜歡哪個作家,他很誠實地說:“魯迅茅盾巴金老舍這些我都不喜歡,我喜歡蕭伯納。”

然後,他落榜了。

還好這是提前招生批次,接著他參加全國高考,考上了人大的經貿系,因為他對當時刻板的文科教育並沒有興趣。

這位文青,就是後來所有文藝青年的偶像王小波。

還有一位文青也很任性,他這一年參加高考,在英語試卷上寫下幾個大字:“我是知青,沒上過學,不懂外語”,然後傲然離場。

後來,他以美術專業第一、英語零分的駭人成績,考生了中央美術學院。

他就是陳丹青,他很幸運,那時英語還不是必考科目,僅作為錄取參考。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上世紀70年初,有個男孩高中畢業後去磚瓦廠找一份搬磚的工作,沒人要他,他就去農村勞作,甚至做起了掏糞工。

1977年高考恢復,他馬上報名考試,當時他最大的願望是走出農村找份工作,能夠吃上白麵。

但複習時間倉促,他沒考上。少年孤擲一注,以地瓜充飢,複習了半年,1978年再次走進考場,終於獲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績,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

然後,他愣是靠著國家每個月14塊錢的助學金堅持讀完了大學。

這個少年就是後來的中國首富、恆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學生時代的貧困,讓他日後在創業時更為勤奮和嚴謹,他被人稱為“工作狂人”。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當然了,並不是人人都像劉震雲、許家印這樣幸運。

由於學校和專業的限制,1978年的大學錄取率僅為6.5%,大部分的考生不幸落榜,與大學無緣。

03 1979年

在1979年高考前一週,甘肅有位16歲的少年被卡車撞斷了肩胛骨,他還是勉強參加了高考。

他知道自己沒有考好,又偷偷換了一個名字,跑到隔壁縣報考中專,這回他考了第一名。

中專畢業後,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石油管道學院,畢業後捧起了“鐵飯碗”。可他偏偏不安分,辭職後帶著80塊錢去到了深圳和海南島,在那裡,他發現了一片“新大陸”。

他就是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

04 1980年

1980年8月底的一天,一位正在地裡種菜的男孩接到了縣教育局長的電話,告知他錄取通知書下來了。他拿到通知書一看是北京大學,當時就樂瘋了。

這紙通知書來之不易,此前的1978、1979,他已經兩次參加高考。

第一年,他的英語只考了38分;

第二年,他的總分過了報考學校的分數線,但英語只有55分。

1980年,他第三次報考。兩個小時候的英語科考試時間,他40分鐘就交卷了。考完後英語老師抽了他一句耳光:本來今年最有希望上北大的就是你,結果你自暴自棄!

但最後的結果是,他的英語考了95分,總分比北大那年的分數線多了7分。

他是俞敏洪。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和俞敏洪不同,史玉柱的高考之路非常順利。

1980年,史玉柱以縣狀元的成績考入了浙江大學數學系。

當年高考數學滿分為120分,他考了119分。那時候他的理想是成為陳景潤第二。

到了大學,他從圖書館借到《數論》,才知道“陳景潤第二”的理想是多麼遙遠,他放棄了。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在後來的幾十年商海沉浮中,史玉柱不斷跌倒又站起來,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一次次崛起。

可見,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的一蹶不振。

05 1981年

80年代是理想主義迸發的年代,人們像對待初戀情人一樣痴迷地追求知識,把學習作為生活中最大的愉悅。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1981年天安門廣場上覆習高考的人們

1981年,學霸張朝陽考上了清華大學物理系。

恢復高考時,張朝陽正好上中學。他是個乖孩子,從小就富有學習意識,成績一直非常好。

他說,只是自己喜歡學習,特別是喜歡學物理,我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

06 1982年

1982年,18歲的馬雲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高考。

數學渣渣的他,在報考志願表赫然寫著:北京大學。

高考成績出來了,他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蹟:數學1分。

挫敗的馬雲只好去應聘酒店服務員,結果因為長得比較抱歉,愣是讓人給拒絕了。

直到有一天看到路遙的《人生》,馬雲才改變了想法。他艱苦復讀,第二年再次走進考場,這一次,他的數學成績提高到了19分。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不認命的馬雲第三年繼續考,這一次,他的數學成績又提高了幾十分,但總分還是沒有達到本科線,馬雲只能報了杭州師範大學的專科。

不過他運氣還不錯,當時學校升到本科,由於招生人數不夠,馬雲憑藉著自己優秀的英語成績直接專升本。

多年後馬雲參加一檔節目,主持拿他的學歷開玩笑:很多互聯網公司的CEO都出自名校,但我看了你的履歷,似乎沒那麼光彩。

馬雲淡定地回擊:十年前我申請過兩次哈佛,但哈佛拒絕了我,自那以後,我的夢想就是去給哈佛的學生上課。

2000年,美國納斯達克股市泡沫破滅,馬雲受邀到哈佛演講,講述阿里巴巴是如何在金融危機中存活過來的。

後來,他的一句話成為了無數年輕人的心靈雞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07 1985年

1985年,一位18歲的少年考上了復旦大學,讀理科的他卻選擇了哲學系,因為當時最熱門的講座都是哲學領域的。

當年,這位少年的父母希望兒子報考師範,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

少年沒有讓父母失望,報考了師範。拿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他心想,難道我這輩子就只能做一名鄉村教師嗎?

少年不甘,決定放棄中師,改讀高中。父母不答應,他就帶上涼蓆,背了幾十斤米,偷偷來到中學。

高中3年,他就是靠著每星期回家背幾斤米和一罐黴乾菜,熬了過來。

他就是如今復星集團的董事長,郭廣昌。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08 1987年

1987年,一位學霸少年奪得了市高考狀元。

他選擇了北大的圖書情報專業(即現在的信息管理專業),但很快他就發現這個專業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每天面對枯燥的文獻和目錄,畢業了做個圖書管理員?這顯然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他買來託福、GRE等書,一門心思攻讀計算機。

4年後,他以優異的成績到美國留學。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09 1989年

1989年,一位“表現平平”的少年考上了他心儀已久的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這所學校的圖書館裡有大量他喜歡的電子科技類圖書。

在老師和同學眼裡,他從小就是一個“成績平平”的孩子,成績排名總在10~20名之間,從沒有衝進過前十。即便是高考成績,也僅超過重點線1分。

教育界有個“第十名現象”:一個班裡最有出息的學生,往往不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前幾名,而是班上處於中游的第十名左右的學生。他們既沒有優秀生“想贏怕輸”的負擔,也沒有差生的自卑心理,敢闖敢拼。

他就是網易丁磊,被認為是“第十名現象”的典例,而丁磊在隨後的創業生涯中,倒也印證了敢闖敢拼、不卑不亢這一點。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也是在1989年,丁磊日後的競爭對手馬化騰也走進了高考考場。

據說當年馬化騰的高考成績是739分,比重點線還多出100多分,隨便報清華復旦,但他卻選擇了深圳大學,因為離家近。

小馬哥從小就是一個天文愛好者,可深大沒有天文系,他就選擇了“與之相近”的計算機專業。這,或許就是冥冥中的註定吧。

同時和他一起進入深大的,還有他的好朋友許晨曄、張志東和陳一丹,這幾個人,日後以一隻胖企鵝起家,改變了整個互聯網產業格局。

10 90年代

90年代,高校開始在全國逐步擴招,越來越多的人得以接受高等教育。

不過在這時,很多人仍然認為大學就是“一躍龍門”,只有高考才能改變命運。

1992年,江蘇有一位勤奮的男孩考了全縣第一,副縣長拿著大紅花到他家祝賀他,村民都為之感到驕傲。

他離家上大學時,為了保險起見,把湊來的500塊錢縫在底褲裡,帶著鄉親們的76個茶葉蛋從宿遷的鄉下來到了北京。

他報考的是人民大學社會系,當時他以為社會學是專門為社會培養公務員的,因為他的理想是當宿遷縣長,造福鄉親。

多年後,他帶著他的奶茶妹妹回到家鄉,豪擲幾百萬紅包,累計向宿遷捐款超過1億,讓很多家鄉人到他的公司工作。

他用另一種方式來報答恩情,實踐當初許下的諾言。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1998年,有一位文藝青年參加高考,因為化學考試的答題卡沒填塗准考證號,化學科沒有成績,總分只上了二本。次年他復讀,採用了“題海”戰術,最終考上了南京大學。

後來,他被稱為“南京大學第一才子”,寫了一本紅透半邊天的暢銷書,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11 2000年

2000年,這一年出生的寶寶是第一批“00後”,被稱為“千禧寶寶”。

這些孩子肯定沒有想到,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18年後參加全國卷二的高考,語文作文的主題竟然與“千禧寶寶”相關。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12 2001年

2001年,高考進行了一項重要的改革:取消對高考考生“不超過25歲”和“未婚”的限制。

這一年,退休多年的72歲汪俠大爺參加高考,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年齡最大的高考考生。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他落榜了,但也受到了關注,被南京醫科大學破格“錄取”為旁聽生。

此後,他連續15次征戰高考考場,都沒有考上。

繼汪俠大爺之後,越來越多的大齡、高齡考生走進考場,他們有的並非想要考上大學,只是把高考當成一種體驗和挑戰。

13 2002年至今

這16年裡,發生了很多與高考有關的事情和現象:

比如汶川地震後,災區的負傷考生依然沒有放棄高考。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比如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成為全民的熱議話題。

比如每年的高考都會牽動千萬家長和全社會的心,考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這些,現在看來也許有些心情複雜,但卻足夠讓人感動。

14

這些年來,社會上

“讀書無用”、“高考無用”的毒雞湯論調盛行不衰。

十幾年前,退學的韓寒因為炮轟高考而成為一些人的“精神領袖”,可如今他自己坦白說,“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去年,“烏鎮互聯網飯局”刷爆網絡,因為大家赫然發現,飯局的大佬們都是名校畢業的,比如人大劉強東,武大雷軍,深大馬化騰,廈大王曉峰,以及南開大學的張一鳴,清華大學的王興和宿華等等。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他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上大學,或者說上好的大學,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可是名校畢竟屬於少數人,大多數的高考生,註定“默默無聞”。

馬雲曾說,不一定要讀名校,但考大學是非常必要的。幾年前他曾給沒有取得理想成績的學生寫了一封信,信是這麼說的:

“今天不成功並不意味著未來就沒有機會。如果你考進了名牌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別人!如果你考進或考不進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機會的。”

15

想到電影《高考1977》裡的一句臺詞:恢復高考比高考本身的意義要大得多。

那一年走進考場的年輕人,他們其實並沒有想過高考會改變命運,他們只是想用知識來改變自己。

那一年,他們做的題目在今天的高考生眼裡,簡直不能再容易。而現在,高考試題越來越難了,但這恰恰也說明了高考恢復四十多年來,國民的文化素質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提高。

1977那年高考結束後,原來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無數個彩蛋

同時,相比於幾十年前,高考不再是獨木橋,也不再“一錘定音”,只要有想讀大學的心願,基本都能實現。

前幾天,俞敏洪寫了一篇文章為考生打氣:高考是所有奮鬥人的燈塔,是對自己不拋棄不放棄的一種鑑證和努力。

俞敏洪在改變自己人生的三次高考中總結出了一個道理:如果一件事,你努力了,但沒有成功,人生不會因此變得更糟糕;如果有成功的可能,就一定要努力爭取。

這也正如馬雲所說的,如果你考進了名牌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別人;如果你考進或考不進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

今天走出考場的975萬考生,不管怎麼樣,象牙塔已經在前方召喚你們。

從1977年到現在,回望四十餘年高考之路,歲月悄悄為我們埋下了一顆顆彩蛋。

在這個急於求成的時代,知識和文化對一個人有多重要,當你真正進入社會那一刻才能真切體會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