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直播行業迎來洗牌,理性出發步入成長

資本催熟,直播行業進入洗牌期。回顧直播發展,2016年初隨著智能手機以及通訊網絡等介質工具的成熟,直播行業進入元年和產業和資本瘋狂階段。

行業洗牌局部利好頭部平臺發展。

直播平臺之間的差異較大,資質較全和內容、流量豐富的頭部平臺擁有用戶優勢影響較小,臺多為傳統秀場直播平臺或者人氣不足的垂直細分領域的中小型直播平而倒閉的直播平臺。

深度調整後行業會更趨於健康,且尾部大量淘汰平臺釋放的用戶會成為頭部平臺潛在的市場空間。

頭部企業2018年將陸續上市實現跨越。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產業發展規律看:直播內容等紅利才開始

類比光伏、新能源等新產業,從萌芽到迴歸理性成長。類比光伏、新能源等新產業,從萌芽到迴歸理性成長。

從產業發展規律可類比光伏、新能源汽車等,即在行業初步爆發呈現無序競爭,市場和資本給予過高的期望,然後在政策扶持下降或監管加強或競爭加劇產生第一輪去泡沫化,而行業出清後真正具備技術、實力的公司將迎來真正成長期。

直播行業同樣如此,且本身的輕資產屬性和2018年的盈利加速,直播行業2018年將觸底反彈迎來真正成長。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2017年調整主因是供給測的政策收緊,盈利是次因。

2016年下半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文化部等相關政府部門分別下發通知和規定辦法,對網絡直播進行管理和規範,如2016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通知要求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必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並對機構和個人主播設置了准入門檻,一方面是證書要求,另一方面是直播內容規範。

2017年初,國家相關部門就開始嚴查“無證”及違規直播平臺,9萬個直播間被關閉,超過3萬個賬號被封禁,還有一些小型直播平臺將被清退。

天鴿、鬥魚等頭部平臺已經開始使用“智能算法+人工監測”的方法保證直播內容的合規,降低監管風險。

直播行業被熱捧,但商業模式一直不是很不清晰,“普遍虧損”、“盈利艱另外,盈利競爭是次因,縱然難”是直播行業所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僅依靠打賞分成的商業模式過於單一,難以抵消帶寬和簽約直播的成本,行業競爭加劇使一些虧損企業面臨破產。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需求端看:從用戶滲透率和行業成長階段看市場空間很大。

2017年直播行業雖然進入整合調整期但仍需求端仍呈現成長勢頭,如我們看到2017年行業的整體營收數據,從2016年的218.5億元到2017年304.5億元,增長了39%,需求端的數據目前直播app滲透率為21%左右,提升空間較大。

另一方面,直播行業的健康生態發展開始起步,我們認為“直播+”的創新業務發展將會給流量和盈利模式創造更多的成長空間。

直播客戶:國內滲透率提升,女性群體,國外市場開拓;

直播形式:短視頻,小視頻,相機等流量引入;

直播場景:泛娛樂+,社交、遊戲、賽事、晚會等;

直播內容:從UGC走向更多PUGC;

直播盈利:從打賞到其他廣告、衍生品等流量變現。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直播發展:平臺分化,從流量到內容紅利

直播平臺:“秀場+遊戲+泛娛樂”三類平臺差異化湧現

直播分為綜合類秀場直播和各大專業垂直細分領域直播。

目前,整個直播平臺形成了兩大類,其一是類似YY和天鴿互動這些作為最早的綜合類秀場直播玩家,包括後續大舉發力的映客、花椒、一直播等;

其二就是各大專業垂直細分領域的直播平臺,例如以鬥魚、虎牙、熊貓等為代表的遊戲直播,以章魚、企鵝為代表的體育直播。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綜合類秀場直播模式盈利穩定,老平臺地位難以撼動。

直播最初就是以綜合類秀場直播的形式存在的,秀場直播平臺依靠用戶為公會中的主播打賞虛擬貨幣抽取分成盈利,大致是平臺主播公會6:3:1的分成方式。綜合類秀場直播已經被證明是目前少有的可以穩定盈利的直播模式。

但是秀場類直播的內容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以YY、六間房、9158為代表的老平臺用戶黏性較高,地位難以撼動。

雖然秀場直播是為數不多可以穩定盈利的直播模式,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問題:

內容形式簡單:主播多以唱歌跳舞聊天等較為簡單的方式輸出內容,用戶容易審美疲勞。

文化價值低:秀場直播會出現較多用戶以送虛擬禮物脅迫主播表演或者主播為吸引眼球做出違規表演的現象。

商業模式單一:秀場直播均以打賞虛擬禮物抽取分成的方式盈利,模式單一且難以開發新模式。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遊戲直播大戰結束,頭部平臺初嘗盈利成果。

隨著行業的發展,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出現了一批各大專業垂直細分領域直播平臺,遊戲直播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

在遊戲直播發展的初期,以鬥魚直播、熊貓直播、虎牙直播為首的直播平臺開啟了“搶主播大戰”,一時主播身價水漲船高,不乏有天價轉會費的消息傳出,盈利難度陡然增高。

遊戲直播盈利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用戶付費率低:總的來說遊戲直播的用戶參與度沒有娛樂秀場直播高,付費率只有秀場直播的1/3,ARPU值也只有秀場直播的1/3,整體收入就只有1/9-1/10。

帶寬費用高:由於遊戲對畫質和流暢性的特殊要求,其帶寬成本遠高於秀場類直播。虎牙直播每月的帶寬費用就可以達到千萬級別。

對主播依賴性高:遊戲直播對主播的個人魅力依賴性高,這間接推高了主播的簽約費和薪水,加重了直播平臺的負擔。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遊戲直播平臺佔據直播行業的頭部人氣平臺。

進入2017年以後,遊戲直播平臺的“搶主播大戰”現象結束,行業進入以鬥魚和虎牙領先的穩定期。2017年末鬥魚直播宣佈進入盈利模式,成為中國遊戲直播領域首家盈利的平臺,虎牙直播在2017年四季度也實現歷史上首次季度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遊戲直播的總用戶人數不是最多的,但直播行業的頭部人氣平臺多為遊戲直播平臺。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泛娛樂直播分類眾多,內容多樣化凸顯。

泛娛樂直播包括以陌陌和NOW直播為代表的社交直播,以酷狗直播為代表的音樂直播,以章魚直播、企鵝直播為代表的體育直播,以淘寶直播為代表的電商直播等等。

泛娛樂直播興起於移動端,包括全民移動直播和各垂直領域細分直播,內容具有多樣化。泛娛樂直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憑藉其專業性多樣性迅速佔領了市場結構的40%左右。

泛娛樂直播擁有以下優點:

內容多樣性強:泛娛樂直播或者綜合類直播平臺遍佈各垂直領域細分直播,可以提供不同的直播內容。

專業性高:大多泛娛樂直播只專注某一個垂直細分領域的直播,甚至會請出該專業的專家或者明星來助陣直播節目,具有較好的專業性。

營收模式多樣化潛力存在:與其他直播不同,泛娛樂直播擁有更多的營收模式選擇,比如電商直播可以通過電商銷售獲得利潤。

但是專注某些人氣不高的泛娛樂直播平臺可能會面對生存壓力,而且目前大多數泛娛樂直播也很難進入穩定盈利階段。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直播形式:PGC將成主流內容製作方式,移動直播是未來趨勢

PGC將成主流內容製作方式。目前的直播平臺主要是以PGC+UGC的方式運營。平臺用戶可以自由申請成為主播輸出直播內容,這是UGC模式;同時平臺為了保持競爭力會與影響力比較大的主播簽約並提供專業團隊服務,公會也會招募新人進行直播培訓,這是PGC模式。

現在的直播平臺特別是綜合性較強的大平臺都會將兩種模式結合。

PGC模式主要擁有以下優點:

內容質量高:PGC模式的主播擁有專業的製作團隊和培訓機制,個人魅力和直播能力更強,輸出的直播內容更高。

直播行業的門檻較高:近年國家為了保證直播內容的合規對主播申請提出了諸多認證要求,提升了直播的門檻。此外直播行業不同於短視頻行業,直播行業沒有太多時間進行前期構思後期處理,需要極強的應變能力和交流能力,入行門檻很高,只有專業的PGC能滿足要求。

利於監管:專業的主播大多會和平臺簽約,這對主播會是一種約束,會促使他們進行合規的直播。而普通的用戶直播則難以監管。

移動直播平臺是大勢所趨。

在2010年以前,PC端秀場直播佔據著直播行業的主要市場,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2016年開始移動直播異軍突起,以一直播、花椒直播、映客為代表的手機直播平臺佔據了大量用戶流量。

據統計,目前直播App的日活躍用戶數達2400萬,市場規模超過百億。

直播行業迴歸理性,頭部平臺引領創新

▌直播巨頭百花齊放,誰主沉浮

行業競爭關鍵:用戶為主,內容為王

用戶為主:2017年直播行業的競爭充分暴露了直播行業的缺陷:直播門檻低,用戶留存率低(遊戲直播除外),流量不具備較高持續性,所以2018年直播的競爭關鍵之一在於要從“用戶畫像”分析和入手,得用戶者得流量,以陌陌為主和天鴿互動為主的企業紛紛擴大社交場景化、遊戲場景化和對女性群體、三四線群體等營銷精準化,這樣用戶與平臺主播、用戶與用戶等閉環管理上的粘性更足,直播才具備更強的生命力。

從BAT內容佈局來看:

騰訊內容場景佈局:以遊戲、體育、泛娛樂、教育、生活等為主;擁有NOW直播、企鵝直播、騰訊視頻、龍珠直播、鬥魚直播、B站、快手等;

阿里巴巴內容場景佈局:以電商為主,淘寶直播、天貓直播,還有優酷視頻、來瘋直播;

內容為王,主播為輔。

直播本質上直播的是“主播和內容”,其中主播尤其是網紅或者顏值主播對於流量初期具備一定的指引作用,但2017年行業調整的一個現象是用戶迴歸理性,以“顏值”為基礎的秀場直播模式逐漸“退熱”,而以內容為主,比如知識性、專業性、趣味性或者泛娛樂等好的內容的平臺逐漸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