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黑白記憶中的80年代


那時候女性剛剛從土布工裝中擺脫出來,開始學會如何打扮自己,掌握技巧,試著如何把女性的韻味表現的獨到而又不至於太過放蕩。但凡有個身材好、穿著稍顯暴露的俏麗女子,就會引起陣陣圍觀,雄性荷爾蒙旺盛的男人們望著麗影嘖嘖有聲。

那個時候流行的還是膠捲相機,中國最早使用的國產膠捲名字叫做“公元”。那時候小的沖洗膠捲的作坊洗出來的相片仍是黑白色,巧手的攝像師用顏料給那些黑白人物照片添加一抹生色。

街坊們呼朋引伴,攜手坐在街邊飲茶闊論,或是擺上一門好棋一下就是一整天。

那個時候不等烤地瓜的老爺爺高喊著“買烤地瓜咧”,香飄萬里的烤地瓜味已經順著鼻子鑽入了胸腔,勾引起胃裡的饞蟲。那個時候孩子們沒有考慮過烤地瓜的圓筒究竟從何而來,只留戀在熱乎乎的香味中不捨挪步

那時候長成少年的80後對戴眼鏡的有一股莫名的羨慕,不是累贅、不是負擔,反而是一種榮耀,說不出的榮耀。戴了眼鏡的,就好像現在戴了美瞳的,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美好了起來。

那個時候的兒童不像現在的孩子那麼會賣萌,也沒那麼早早的就成熟。推動他們長大的是支撐家庭的獨立和堅毅。80年代的孩子,即使吐吐舌頭,流露的也是一種天真和質樸。

那個時候妹子大多沒像現在的這麼水靈,當然也少了人工的成分。妹子圓潤的臉蛋是一種福氣的象徵,妹子白胖有力的小手證明她能勝任勤儉持家的好媳婦。

那時候超市很少,集市很多。隔個幾天,集市擺開,小商小販揹著自家生產的產品來集市售賣。大小不一、或圓或方的竹籃子是家裡的女人們用巧手編織成的,這不同的形狀昭示著它們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那時候街道上的汽車很少,自行車很多。騎自行車是孩子們從6、7歲時就要掌握的畢生絕技。上班的騎著自行車,上學的騎著自行車。翹課的學生騎著自行車在大馬路上飆車,就好像一個不可一世的追風少年。

那個時候農貿市場賣的雞鴨鵝叫聲震天,它們自知短命,叫聲格外悽慘。這些雞鴨鵝是農戶用粒粒黃米,像喂孩子一般喂大的。最後這些綠色食品登堂入室,上了人們的餐桌,進了孕婦的腸肚,滋養著未來的主人翁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