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到了,南美白對蝦養殖戶請注意“雨季三防”

每年雨季都是對蝦養殖戶最頭疼的時候,倒藻、應激、疾病、泛底等問題都是雨季易發的狀況,養殖操作稍有不慎,將會損失慘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管是否會發生連續性暴雨,我們都要未雨綢繆。

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在這裡總結一下相關針對大雨的前後預防知識,供大家參考。

防雨

大雨帶來的改變

水溫發生變化

暴雨的溫度肯定比養殖池水的溫度要低,而雨水與池水的混合首先發生在上表層,會導致表層水溫度的急變。

而對蝦屬於變溫低等無脊椎動物,過於激烈的外界溫度變化,勢必會引起其應激,這種應激的傳導,會導致對蝦消化功能及免疫功能的降低,前者會出現空胃、空腸甚至肝臟出現病變;後者則導致對蝦抗病力差,易發病。

水層交換更加困難

如果沒有外界人力的干擾,暴雨會增加水層交換的困難,主要是雨水基本為純淡水,其會降低塘水錶層水的密度,降低水層交換的可能。

這樣會導致溶氧含量低的底層水難以交換到表層水面,而溶氧含量高的表層水難以交換到底層。

而且雨季陽光少、浮游藻類光合作用差、池底溶解氧不足等,容易引起養殖水體底層溶解氧含量低於3 毫克/升,而不能滿足對蝦的需要,也易引起對蝦浮頭或蝦病發生。

PH值下降

一般雨水是純淡水,其pH值在7.0 左右,如果是酸雨,其pH 值更低。

另外雨後地下水位會增高,地下水往往酸性較強,它滲透入蝦池後,使蝦池的pH 值及水質發生激烈變化。

如果水體中藻類再出現不正常死亡,有時pH 值會降低達到7.3 左右,而對蝦肯定不能立即適應,在此種情況下,對蝦極易發病。

鹽度降低

如果是半鹹水或海水養殖,在水體不大的情況下,大雨後,淡水衝入養殖塘往往會引起養殖水體鹽度的變化過大,對蝦體內外滲透壓短時間內發生較大改變,對蝦不能適應,也易發病。

藻類有可能會死亡

如果多陰雨,光照強度偏弱,藻類生長受抑制,並且長時間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大雨出現,水質因素急劇改變,完全有可能引起藻類死亡,發生轉水現象,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嚴重者甚至有可能導致生態體系的崩潰,因為藻類是溶氧的主要提供者,是水體營養因子轉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氨態氮與亞硝酸鹽

由於雨後養殖水體的溶解氧含量較低,養殖水體中的有機質無法正常進行氧化分解,會產生更多的氨態氮、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且氨態氮、亞硝酸鹽的毒性較強,當其含量超標也會引起對蝦發病。

六月到了,南美白對蝦養殖戶請注意“雨季三防”

大雨的相關預防措施

(一)雨前

不管如何,天氣預報還是要看的,注意一週左右的天氣變化,如果有大雨的相關預報還是要做一些準備工作。

1.電路檢修,這是一定要做的。

2.排水溝渠、管道之類的硬件也要做好檢修。

3.防酸雨,最好準備點生石灰,用於防止雨水使池水中ph 值急劇下降。

4.最好提前做一次增氧型底改,以改善底質,降低有害因子的積累。

5.提前給動物增加抗應激、保肝類的藥物,提高其對溫度變化的抵抗力,比如鹽酸鹽甜菜鹼之類。

6.悶熱天要注意適當控料。

(二)雨中

1.降雨時應儘量開增氧設備,不但增氧,而且防止水質分層,預防藻類死亡。

2.降雨期間要控料,同時要添加一些營養抗應激類產品,因為此時的養殖動物需要大量能量供給,以抵抗外界環境帶來的應激。

(三)雨後

1.細菌增多怎麼辦

有句老話:洪水過後必有災疫!

水體的激烈變化、有機質的急劇增加、外界細菌的進入以及塘內生物體系的紊亂,均會增加細菌數量,而此時又恰逢對蝦應激,結果可想而知,因此暴雨後的第一個工作應該是消毒!

但此時對消毒劑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對養殖動物沒有刺激!在不產生二次應激的前提下,殺滅水體的有害菌,以為養殖動物提供一個安全“菌少”的環境,從而為養殖動物解除應激提供時間保障。

2.PH值降低如何處理

雨後要儘快測定pH 值,視池水pH 值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施用石灰。

池水pH 8.0 以下、平均水深在1.5~2.0 米的池塘,每畝可潑灑生石灰8~12 千克,以調節養殖水體的pH 值,使水體pH 值穩定在8.3~9.0。採取少量多次地潑灑生石灰水,效果會更好。

3.水質轉清怎麼辦

這有可能是倒藻轉水所致,此時要重新做肥,並且適度補菌,以繁殖池內的浮游生物及底棲生物,從而恢復池內良好水色,重新建立池內的生態系統。

六月到了,南美白對蝦養殖戶請注意“雨季三防”

4.體質轉弱如何調理

對蝦體質有可能轉弱,這是外界環境與體內應激的綜合結果。雨後可在做好消毒工作的前提下,在飼料中增加額外的營養成份,可以使用一些抗應激、解毒保肝、誘食、飼料酸化劑、多維之類的相關產品。

防病害

1.紅體,伴有軟殼,空腸空胃,肝臟萎縮、糜爛、充血,病蝦在水面亂遊,撈出水後即死亡。每天早、晚時病蝦浮在水面較多,特別是停開增氧機時更多,此病可能是由於水環境突變,加上對蝦脫殼感染病原體而引起。

六月到了,南美白對蝦養殖戶請注意“雨季三防”

2.游泳足變紅,腸胃空,肝臟腫壞,體色微紅,厭食,有少量死亡現象,懷疑可能是弧菌病。

3.鰓病:包括黃鰓、黑鰓,有可能是因為過多有機物(水體、底質)堵塞對蝦鰓部引發,土池易發。

4.甲殼潰瘍:甲殼和附肢上附著有黑色潰瘍斑,潰瘍邊緣呈白色而中央凹陷。

5.偷死:天氣突變、水溫突變、溶解氧不足、轉水、底髒、有機質過多、氨氮亞硝過高均有可能引起,病蝦多數死亡在池底,少數死亡在觀察籠中,飼料的投餵量明顯減少。

六月到了,南美白對蝦養殖戶請注意“雨季三防”

6.浮頭:如果天氣悶熱無風,陰雨天時間過長,則水體有可能缺氧,若時間過長,對蝦有可能大量浮於池邊或水體表層,嚴重會導致死亡。

對於這些疾病,其預防重點做好雨後的消毒工作,同時做好底部改良工作,可避免多數疾病的發生。

防應激

下雨勢必會引起環境和水質的變化,養殖過程中當氣候、水環境發生突變,或者由於人為操作不當造成蝦池的理化因子發生巨大改變,南美白對蝦處於應激狀態,生理功能下降,免疫抗病力急劇降低,表現為蝦體發紅,觸鬚、尾扇基部尤為明顯,對蝦空腸,攝食量急劇減少甚至不攝食,沿池邊狂遊,容易引起斷須、黑鰓現象。

六月到了,南美白對蝦養殖戶請注意“雨季三防”

關於應激的預防需做好以下幾點:

1.雨前雨後使用生物底淨改良池底,定期傍晚前在蝦池四周潑灑一些粒粒氧,溶解氧充足、穩定。

2.開機增氧,維護水環境有益菌、藻類的穩定,營養平衡,確保溶氧充足、水質清爽、底質潔淨。增強對蝦體力,減輕白對蝦應激反應。

3.雨後要注意水體解毒,使池水“活、肥、綠、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