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故事:田下古村之歐陽萬公祠

歐陽萬公祠位於縣城龍河西岸,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歐陽萬公祠的建築曾以高大雄偉、氣勢非凡、富麗堂皇、精湛瑰麗著稱縣城,縣籍名紳湖北隨州知府龍賡言先生曾稱:“縣城之祠宇亦難蓋之矣。”

萬載故事:田下古村之歐陽萬公祠

(網絡配圖)

萬載歐陽氏是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幼子歐陽通(唐武則天朝公元691 年宰相)的後裔。唐僖宗乾符元年(874)歐陽通之十世孫歐陽萬為安福令,是為江南廬陵始祖。南宋建炎二年(1128)至元朝初年,廬陵歐陽修,歐陽殊的後裔子孫遂分四次由廬陵遷徙萬載居於白水山灣、縣城西門、馬步四都、三興諗陂螺塘、株潭嚴坪,後逐步分居潭埠茵果、黃茅南北岸、馬步後塘等地,後裔排輩達30餘世。

萬載故事:田下古村之歐陽萬公祠

(網絡配圖)

歐陽萬公祠於清光緒丁未三十三年(1907)開始建造,至民國庚申九年(1920),歷時14年完工,耗資近四萬銀元,該祠由族人馬步四都清代末屆選拔家先生倡議,購置田下郭氏族人基址,由白水族人錡科先生設計、掌墨、施工監理,進行新建。

歐陽萬公祠經過14年建造,於民國九年(1920)完工,是當時萬載縣城最為壯觀的祠堂建築,歐陽萬公祠由三進廳宇、一進祀堂、天井廊房、站亭、走馬樓等組成,屬於磚、石、木、瓦結構,採用雕、刻、粉、畫手法裝飾。

萬載故事:田下古村之歐陽萬公祠

(網絡配圖)

解放後至改革開放初期,歐陽萬公祠一直是人民政府大型會議住宿、膳食的主要場所,也是全縣應徵青年入伍,本縣轉業退伍軍人的轉運接待站,曾設為縣民政招待所,縣政府招待所二部。1984年春,由於新建縣退伍軍人接待站(今民政局大樓),將祠堂建築前棟及站亭拆除,僅有二進、三進部分保留,其後損毀嚴重,為後來人所遺忘。但說起“陽家祠”至今仍有許多萬載人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人們在相聚重逢時、茶餘飯後間,還對陽家祠津津樂道。畢竟、那個時代陽家祠作為縣城的活動中心,給許多人留下了難以割捨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