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產能規模拉閘補貼力度 光伏加速駛向平價上網

嚴控產能規模拉閘補貼力度 光伏加速駛向平價上網

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因文件落款為5月31日,被業界稱為“5·31新政”。儘管能源主管部門在今年早些時候就曾釋放過“將嚴控光伏發展規模”的信號、業內對此有心理預期,但直接叫停普通光伏電站,控制分佈式光伏規模,降低補貼強度,其力度之大、波及範圍之廣,令廣大光伏發電企業措手不及。

對光伏行業而言,嚴控新政猶如一盆突如其來的冰水。原因在於:規模方面,普通地面電站指標暫停發放、領跑者項目的規模和啟動時間將視光伏發電規模優化情況再行研究。今年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用於支持分佈式光伏項目建設,而未在政策出臺前併網的分佈式光伏項目,由地方依法予以支持。自此,在鉅額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面前,中國光伏發電市場監管政策迎來重大改變,嚴控規模、嚴控指標成為主旋律。

然而此次調控並非所謂的“一刀切”。除了需要國家補貼的項目,在保證消納、滿足質量安全等要求的情況下,其他項目是放開的。對於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地方可根據接網消納條件和相關要求自行安排建設。這也就意味著,新增分佈式光伏電站的收益水平和建設規模,將極大程度的受到不同地方政策的影響。隨著新政的發佈,部分地區也陸續公佈對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停止墊付國家發電補貼。

補貼方面,《通知》明確普通光伏電站標杆電價統一降低0.05元,一類至三類資源區分別為每千瓦時0.5元、0.6元、0.7元。所有普通光伏電站均須通過競爭性招標方式確定上網電價,國家制定的普通電站標杆電價只是作為招標的上限價格。有分析機構指出,“集中式電站補貼退坡程度符合預期,但分佈式補貼退坡程度低於0.07—0.12元/千瓦時的預期。”

近年來,我國光伏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應用市場。僅在2018年一季度,分佈式光伏新增裝機佔比達到80%,而去年同期佔比僅為1/3。這種“井噴”的狀態從2017年延續至今。隨著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2007年至2017年這10年間,中國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累計下降了約90%。

迅猛增長的光伏裝機規模背後,是同樣不斷擴大的光伏補貼缺口。按照分佈式光伏新增1000萬千瓦測算,每年需要增加補貼約40億元,補貼20年,總計需要補貼800億元。但這不足以覆蓋所有項目的資金補貼需求,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17年底包括光伏和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達到1000億元。 其中光伏補貼缺口455億元(佔比約40%),且呈逐年擴大趨勢。

下一步將抓緊研究光伏發電市場化時間表路線圖,完善“十三五”光伏發展目標和後幾年發展規模,合理把握髮展節奏。面對收緊的行業規模,“躺著賺錢”的日子將不復存在,擁有脫離補貼的技術、產品和應用優勢的企業將能“剩者為王”。新增裝機的大幅縮水,無疑將令國內光伏製造業承受巨大壓力,設備降價引發的新一輪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而現在,光伏人或許應該像之前那樣冷靜和理性地思考,以應對行業的週期性變化。在最後擠水分的過程中,產業鏈的壓力短期將會倒逼行業尋找海外市場、扶貧市場等突破點,光伏產業將最終不被“區別對待”,在市場中迎接平價上網的到來。預期2019年將開始出現平價上網的應用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