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學:漿水魚魚

漿水魚魚

文 / 李建學

李建學:漿水魚魚

漿水魚魚是天水鄉下的一種普通飯食,我們元龍的鄉村都叫做鍋鯐(zou)子。

鍋鯐(zou)子?鍋字好理解,當然是在大鐵鍋裡做的。鯐(zou)是我根據發音找來的字,因為這種麵食形似寸把長的小魚,在大地方就叫魚魚。至於後邊的子字,相當於西北常見的拉條子、揪片子等,好懂。

我們那裡的鍋鯐(zou)子跟大地方見到的涼粉魚魚不一樣。涼粉魚魚大多以蕎麥或者豆類澱粉為原料,純白,硬滑。鍋鯐(zou)子的原料是純粹的玉米麵粉,曾經是我們那裡家常的主糧;把玉米麵粉在開鍋的水中攪成熟麵漿,再在涼水裡漏出小魚樣兩頭尖中點圓的條條,金黃,軟滑。鍋鯐(zou)子是帶湯的美食,農家主配澆頭就是天水一帶傳統的紅辣子角角花椒顆粒白蒜瓣熗鍋的漿水酸菜湯,盛到碗裡再加上幾片嫩綠的青菜葉子,澆一勺油汪汪的炒韭菜,香噴噴的鍋鯐(zou)子就可以當作漿水魚魚走出鄉村了。

一碗饞人的漿水魚魚,一滿的故鄉味道。

在我們那裡,炎熱的季節,端一碗漿水魚魚,解乏。咕嚕咕嚕喝進肚子,人就不躁渴了。

早年,我們那裡也種一點白玉米,要留在過年時發酵子摻和在白麵裡蒸饃饃,白饃饃才好過年啊。有了白玉米麵,也就有了不多見的白魚魚。這些年都不怎麼種糧食了,玉米麵粉有些稀罕,也就只剩下金黃的漿水魚魚了。

漿水魚魚爽口,吃起來舒心開胃。如果佐料的漿水是野生的苦苦菜,或者新鮮苜蓿之類,那就是上品。

我上中學的時候,母親她們時常搭火車往城裡擔雞蛋。真正的土雞蛋,母親每回的負重都在一百斤之上。當時元龍集市上乃至周邊二三十里的鄉村,一塊錢收10個雞蛋,擔到北道埠或者工廠集中的社棠鎮,一塊錢8—9個賣出去,賺分分毛毛的辛苦錢。母親經常說,跑一天吃一頓,有一碗漿水魚魚,人就活泛了。那些年,母親特羨慕在甘棉廠甘絨廠等一些大單位門口擺漿水魚魚小吃攤的女人。我相信,母親做的漿水魚魚,肯定會受歡迎。只是李家溝遠在元龍鄉里,距離北道埠或者社棠鎮最少六十里地,而且每天只有一趟慢車過站。更艱難的,正在上學的五六張嘴也離不開她。母親也只能起早貪黑的做一點擔雞蛋還能兼顧家務的小生意,讓一家人的日子增添著溫飽暖和。

其實,母親做得最好的是酸辣魚魚,我們那裡叫醋鍋鯐(zou)子。漿水和醋都是酸味,可酸和酸不一樣。漿水的酸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清貧的酸,醋的酸卻顯示著一種日子紅火的高貴。比如臊子面,當然要調醋,要不就不是臊子面了。母親做的醋鍋鯐(zou)子,通常以珍貴的地軟為主湯料,配以土豆、海帶、豆腐等切成碎丁的臊子做澆頭,鮮香四溢。鍋鯐(zou)子出鍋,澆上菜湯,加一點香菜末,再調上油潑辣子老陳醋,那個香啊,我一口氣能吃三大碗。

跟家常的漿水魚魚比起來,酸辣魚魚要少見一些,地軟總是不多,撿一把並不容易。在老家,漿水魚魚吃得多些。講究的人家,漿水熗得香,韭菜炒得汪,綠菜配得仔細,端起那碗,才是故鄉的味道。

如今時空間的距離縮短了,在營養過剩的當下,玉米麵食很受歡迎,在西安也能吃到漿水魚魚了。雖然價格高得離譜,雖然跟元龍鄉間的有點不一樣,因為多少也能探尋一絲兒曾經的味道,也就喜歡。

2015年8月8日夜於家中

漿水魚魚簡介:“漿水魚魚是一道著名的陝西傳統小吃。漿水魚魚曰魚,其實並不似魚,酷如蝌蚪。陝西話叫“蛤蟆骨鬥”,即小蝌蚪。

漿水魚魚一般有2種:玉米麵和一般澱粉,可熱吃也可涼吃,味道十分鮮美。夏季特別適宜,可緩解夏季的煩躁酸辣爽口是夏季提升食慾的佳品......”

摘選自:丹鳳牜

自媒體編審: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