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猩便利司江華:2018是新零售線下元年,戰爭剛剛開始

「專訪」猩便利司江華:2018是新零售線下元年,戰爭剛剛開始

2017年即將走到尾聲,這一年處在資本風口浪尖的關鍵詞,無疑是“新零售”。數十家新零售概念的初創公司競相嶄露頭角,業態涵蓋新型智能便利店、辦公室無人貨架等。而在2017下半年,隨著重量級玩家和巨頭的入場,這一賽道的戰爭日趨白熱化。

2017年6月入場的猩便利,無疑是這些玩家之中表現突出的一家。從帶著超1億元的天使輪“誕生禮”入局,到6個月之內日訂單破百萬,猩便利在半年時間之中,向著他們所定位的“國內領先的即時便利消費平臺”不斷邁進,並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績。

在2018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專訪了猩便利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司江華,來了解這隻“風口上的猩猩”飛速成長背後的故事。

1、即時便利:面向白領的“觸手可得”經濟

在司江華看來,日訂單突破百萬這一里程碑式的成績,不僅說明猩便利的觸點擴張能力和運營能力,更重要的是驗證了辦公室消費場景和白領即時便利消費需求的真實存在。“猩便利解決了白領群體在消費升級背景下的真實痛點,並由此找到了正確的線下市場切入點。”

「專訪」猩便利司江華:2018是新零售線下元年,戰爭剛剛開始

白領群體是一二線城市的消費主力軍,他們收入相對較高,消費意願非常強烈,在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消費升級的概念日漸為白領群體所接受。雖然線下商超、便利店和電商等各種業態都在蓬勃發展,但始終沒有解決白領最為關鍵的一種消費需求——辦公室中的消費需求。

白領每天在辦公室裡要停留至少8個小時,甚至10多個小時,在這段時間內,“吃”是毋庸置疑的剛需。目前已有的業態只能為這一需求提供比較粗略的解決方案,早餐靠路邊攤,午餐、晚餐靠小飯館或者外賣,零食可以在大商超或者電商一次性購買很多囤積起來,乳品水果則要靠下樓去水果店、便利店購買。對於工作節奏快、時間寶貴而又對生活品質有諸多要求的白領來說,這些解決方案都不是最優的,“沒時間去買”、“外賣送得慢”和“怕不乾淨”等問題始終困擾著白領群體。

即時便利這一概念的提出,針對的就是白領的這一痛點,放在辦公室內的貨架,把商品推到離用戶僅有10米的地方,不用下樓,不用排隊,也不用等待送貨,隨時觸手可得。這些商品都是白領在一日通勤的每一個細分場景中最為需要的:鮮食、水果、乳品、零食等等,乃至一些小日用品。

依靠數據技術和供應鏈全鏈路把控,猩便利不僅能保障商品的品質,還能精準地洞察用戶在細分場景之中最需要的是什麼,從而做出最恰當的匹配。

“猩便利做的不是零食架,因為猩便利要解決的是白領在辦公室場景中的消費需求問題,可樂薯片不是剛需,盒飯、水果、乳品等才是。如果只做零食,那就違背了猩便利為白領提供更近更快更好的商品與服務的初心。”司江華表示。

“更近更快更好”,正是猩便利為白領人群提供的核心價值,距離近、無需等,品類和品質都能滿足白領用戶的苛刻需求,這無疑是對一片巨大空白市場的有力填補,同時也是提高白領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重要創新舉措。

2、無人便利架:新零售的重要落地業態

新零售的概念,自2016年在杭州雲棲大會被馬雲提出之後,在一年多時間裡迅速大熱,不僅廣受討論,而且圍繞新零售的幾大關鍵要素——數據打通、重構 “人場貨”關係、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提升傳統零售效率等,也已出現了諸多嘗試性的落地業態。在這之中,猩便利已經走在了前列。

「專訪」猩便利司江華:2018是新零售線下元年,戰爭剛剛開始

成立僅半年,猩便利日訂單就突破了百萬,相當於開了1000家傳統便利店,這是傳統便利店品牌3-5年的線下拓展成績。這中間巨大的效率鴻溝,來自新舊零售之間的本質差別。

猩便利的業態作為新零售的代表性範本,究竟“新”在何處呢?

“第一,我們的零售業態顆粒度足夠小,這使得它具備了最強的互聯網屬性;第二,我們有強大的技術平臺,讓數據在從研發生產到配送銷售的整條鏈路之中流轉。”

司江華分析說,簡而言之,猩便利的業態擁有遠超傳統零售業態的三大能力:觸達用戶的能力、和用戶交互的能力,以及快速轉化產生訂單的能力。

切入的場景足夠小、足夠細分也足夠精準,並且有著統一的貨櫃標準和標準化的服務包,猩便利的無人便利架在此基礎上具備了低成本快速複製的能力,可以以非常可觀的速度和極低的成本,迅速完成大面積的覆蓋,並大規模地獲取用戶。與此同時,無人便利架業態下,用戶的激活、轉化的鏈路更短,留存比例也更高,滲透率超過傳統電商的10倍。

“我們不僅迅速觸達了百萬級用戶,將來將要觸達千萬級用戶,更重要的是,我們比傳統零售業態更清楚這些用戶都是誰,以及他們想要什麼。”

這一點相對於傳統零售而言,就是創新帶來的重大優勢和決定性差異:1000家傳統便利店每日可以產生100萬訂單,但傳統便利店無法獲知這100萬訂單背後的用戶是誰;猩便利卻能夠精準地洞察自身100萬訂單背後的用戶群體,進而抓住用戶的需求,用相應的商品去匹配,真正從“人找貨”的傳統模式,演變為“貨找人”的創新模式。

猩便利所做到的這一切,都和貨架背後的自建技術平臺、自建供應鏈物流系統和基於數據的精細化運營密不可分。這正是互聯網技術帶給零售業的巨大創新驅動力。

3、線上與線下是一體兩面相互映射的關係

過去的20年是互聯網的20年,過去的10年是電商的10年,互聯網為整個零售業帶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革。但時至今日,電商能夠覆蓋的社會零售總量仍只有20%-30%,剩下的70%-80%仍是亟待發掘的線下市場。同時,在現階段線上流量成本高企的情況下,對於企業而言,到線下去尋找新的流量入口、創造線上與線下打通融合的新業態,也勢在必行。

「專訪」猩便利司江華:2018是新零售線下元年,戰爭剛剛開始

“今天的線下,就像是20年前互聯網線上的開始。”談到猩便利和整個新零售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司江華做出這樣的判斷,“即將到來的2018年,會是新零售的‘線下元年’,新的流量入口毫無疑問會在線下產生,未來一定會誕生線下的BAT,但需要具備互聯網的思維、技術和能力,才能牢牢把握住這些入口。”

按照他的判斷,過去20年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流量的開拓、集中和發酵出巨大價值的過程,會在未來8-10年之中,在線下重演一遍,而新零售這一關聯起線上線下兩個世界的全新概念,會成為一個關鍵性的窗口。

而在這一場新的征程之中,猩便利率先抓住了白領辦公室場景這一新入口,並重新定義了線下場景的用戶價值,在新零售落地的戰爭之中,已經把握住了先機。

“有價值和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裡,但猩便利還只是一個剛滿半歲的‘寶寶’。”司江華說,“我們還在不斷完善,整個商業模式的拼圖和構造也都在進行之中。今年才是元年,光是技術、供應鏈這些底層基礎的建設,就需要花兩三年時間,新零售,以及猩便利自身,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