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頭製藥對賭九鼎系屢失手 招股書遲到逾兩年IPO前路不明

作為新三板中製藥企業的佼佼者,該公司與新三板龍頭九鼎系相關公司兩次對賭均以失敗告終,本應於2015年遞交的招股書,直至近期才完成



車頭製藥對賭九鼎系屢失手 招股書遲到逾兩年IPO前路不明


主要從事化學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車頭製藥,近日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書。該公司擬於上交所發行不超過2812.5萬股,預估募集資金約為4.98億元,保薦機構為廣發證券。

募資用途方面,除6000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外,其餘資金將用於阿昔洛韋、年產5噸酮咯酸氨丁三醇、50噸單硝酸異山梨酯、100噸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精幹包、特色實驗室等建設項目。

車頭製藥以生產碘化鉀起家,2004年改製為有限公司。目前,其主要產品為萘普生(鈉)、阿昔洛韋、氯吡格雷、吉西他濱和D-乙酯等原料藥和中間體,多用於消炎鎮痛、抗病毒、抗腫瘤、心血管、廣譜抗菌獸藥等各類藥品的生產。

九鼎入股車頭製藥的故事得從五年前的2013年說起。

同年3月17日,前述6家九鼎系公司投資款到位,車頭製藥註冊資本增加937.499萬元,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增加5562.5萬元。

在增資的同時,銀科九鼎等六名機構投資者與車頭製藥以及陳世幹、陳恬、李廉英等實際控制人簽訂了補充協議。三方在補充協議中對車頭製藥的經營業績進行了約定,車頭製藥及其實際控制人承諾,2012年、2013年、2014年及2015年該公司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6400萬元、6830萬元、7170萬元、7530萬元,如果車頭製藥及其實際控制人未實現上述業績承諾,則九鼎方面有權要求車頭製藥的實際控制人給予現金補償。

然而,就在2013年,車頭製藥業績即出現下滑。於是,前述三方於2014年8月9日又簽訂《浙江車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之增資擴股協議的補充協議(二)》。三方約定,車頭製藥控制人應於車頭製藥向新三板提交掛牌申請前,向九鼎方面無償轉讓144.23萬股股份作為業績補償。

另外,三方還約定,如果車頭製藥沒有在2015年12月31日前提交發行上市申報材料並獲得受理,或2016年12月31日前沒有完成A股掛牌上市,以及出現任何對車頭製藥A股上市造成實質性障礙的變化,則九鼎有權要求車頭製藥實際控制人購買前者所持有的股份。

遺憾的是,車頭製藥再一次“失約”,直至2017年8月18日,該公司才公告接受上市輔導備案。

2017年10月25日,三方繼續簽訂補充協議(三),約定自車頭製藥方向證監會報送上市申報材料並獲受理之日起,九鼎同意車頭製藥及其實際控制人不再承擔《補充協議(二)》第二條“退出安排”項下規定的股份回購義務。

車頭製藥上市屬無奈之舉?一切皆因九鼎系背後推動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