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草原,川西高原綠洲,三大溼地之一,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


若爾蓋草原宛如一塊鑲嵌在川西北邊界上瑰麗奪目的綠寶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綠洲"之稱,是我國三大溼地之一。

其行政區域包括四川省的若爾蓋、紅原、阿壩、松潘,甘肅省的瑪曲、碌曲,青海省的久治等縣,總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6.15萬。

若爾蓋草原 是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塊特殊的區域,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間,也被稱為松潘高原,相對於我國中東部的低海拔地區,它是高原,而相對於它東邊的岷山、南面的邛崍山、西邊的果洛山、阿尼瑪卿山、西傾山以及北面的西秦嶺等山嶺,它卻處在群山環抱之中,是高原上的一個盆地。

若爾蓋境內地勢平闊,是黃河上游一些大支流如黑河、白河、賈曲的匯流處,水資源豐沛,光熱條件好,因此形成了水草豐茂、適宜放牧的草原。若爾蓋有天然草場1212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978萬畝,是全國三大草原牧區之一,也是亞洲最好的天然牧場之一。

若爾蓋草原以飼養犛牛、綿羊和馬為主,其中的草原東部為純牧區,當地盛產的的唐克馬屬河曲馬品系,是全國三大名馬之一,墨窪犛牛也是著名的優良畜種。

若爾蓋的主要河流有嘎曲、墨曲和熱曲,從南往北匯入黃河。北部和東南部山地系秦嶺西部迭山餘脈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內山高谷深,地勢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主要河流有白龍江、包座河和巴西河。若爾蓋草原水源充足,河流蜿蜒曲折,牛軛湖星羅棋佈,獨成一灣風景。

若爾蓋草原地處黃河上游的大拐彎,它是在青藏高原在隆升過程中,一個相對斷陷下沉的低凹地,四周群山環抱,所以也成了黃河上游一些大支流如黑河、白河、賈曲的匯流處。

若爾蓋地區土地以沼澤居多,土壤長期浸泡在水中,溫度較低,因此主要以沼澤土為主,潛育化程度高,有機質氧化緩慢,部分地區分佈著大量泥炭。

由於氣候寒冷溼潤,蒸發量小,排水不暢,地表經常處於過溼狀態,有利於沼澤的發育。若爾蓋草原形成了我國最大的泥炭沼澤--若爾蓋沼澤,沼澤面積佔全區面積的20%-30%,泥炭平均厚約1米左右。從而成為黃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功能區。

若爾蓋歷來是去甘抵青的交通要道,是阿壩州的北路重鎮。它處在北去河湟谷地,南下岷江、大渡河或東出嘉陵江通達四川盆地的三角區域,交通和貿易地位重要,歷來都是青藏高原與內地發生溝通與交融的前緣地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史前時期,若爾蓋是中華民族重要族源"古羌人"繁衍發祥的重要場所,屬西戎範圍,先秦時,為析支河曲羌戎轄地,南北朝屬吐谷渾,唐朝初年為松州羈縻,貞觀十二年為吐蕃所據,元朝時於今求吉鄉境內設潘州,明代屬松潘衛,清朝受松潘廳漳臘營管轄,民國時期屬松潘縣。


紅軍的長征在四川滯留的時間最長、經歷的地區最廣闊、面臨的環境最艱險、進行的鬥爭最卓絕、付出的犧牲也最大,所有這一切,都在世稱"松潘草地"的若爾蓋草原得以集中體現。據史料記載,約有一萬多紅軍將士長眠於草地(主要分佈於若爾蓋縣的鐮刀壩、包座牧場、班佑草地及紅原縣的色既壩、龍日壩一帶),紅軍走進草地時幾乎瀕臨絕境。

夏季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裡天高氣爽,能見度很高。天地之間,綠草茵茵,繁花似錦,芳香幽幽,一望無涯。草地中星落棋佈地點綴著無數小湖泊,湖水碧藍,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連起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另外每年9月中旬,漫山遍野的紅葉由高到低層次分明地從山頂到河谷競相爭豔。行在河谷的翠綠與山巒的斑斕交織的長廊中,心中定會裝滿濃濃醉人的秋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