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習水,貴州省遵義市代管縣,位於貴州北部,地處川黔渝結合部的樞紐地帶,東連貴州桐梓縣、重慶綦江區,西接貴州赤水市,南近貴州仁懷市、四川古藺縣,屬大婁山系和長江流域,總面積3128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區),截止2010年,習水縣總人口717534人。

習水是全國煤炭開發重點縣。全縣儲煤面積92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48.7億噸,距地表600米以內已探明儲量16億噸,可採煤層4至6層,每層平均厚度5米,具有儲量大、品質優、發熱量高、含硫量低、灰份小、轉化溫度高等特點,是電力、化工、冶煉等不可多得的優質燃料。

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旅遊

二郎壩天主教堂

二郎天主教堂離縣城42公里,距仁懷市80公里,位於二郎河與桐梓河交匯處,為白牆青瓦的廟式建築。

土城古鎮

土城古鎮位於赤水河中游,距習水縣城28公里,是習水到赤水的中心接點,是黔中腹地西出川南的交通要道。小城三面臨水,被面環山,小鎮依山而建,水繞鎮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三岔河崖墓石刻

在三岔河鄉以北約1公里的巖上村,有一段高3米-7米不等,長約100多米的砂質崖璧上,遺有人工開鑿的崖墓5穴。洞穴大者2.34米×2.32米,小者進深僅0.76米,崖墓下距三岔河面100餘米。

位於南端第三穴左側1.3米處,陰刻直書漢字3行,共37字。刻文中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

崖壁中段的第四穴內,左側壁上有一淺浮雕魚圖,長0.4米,寬0.1米。魚鼓鰭張嘴,作覓食狀。

居於崖墓北端的第五穴旁摩崖石刻最多,墓門上端有一陰刻捕魚圖,圖為一隻打魚船,船內伸出一根長竿,驅鸕鷀下水捕魚。鸕鷀張嘴啄魚,一魚倉皇逃竄。另一墓門上方有陰刻直書5字,似為勒石人留名。

三岔河章武三年崖墓石刻,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屬東漢石室中的"冢"型,它既有兩漢時墓葬刻石的一般特點,同時又兼有摩崖刻石的風格。據考證,崖墓原有墓門,以石封固,但因歷經1000多年的歲月,盜墓者毀門取走墓中隨葬品,遂成空洞無門。後來被人們誤為"巒洞"或"僚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