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造車夢暗流湧動,能獲得“隱退”的任正非點頭嗎?

華為造車夢暗流湧動,能獲得“隱退”的任正非點頭嗎?

日前,騰訊深網的一篇長文報道,使得#華為造車#的話題再度甚囂塵上。

這確實是個難以明辨的事。

一方面,種種跡象表明過去幾年時間裡,華為一直就沒有停止過“搗騰”汽車及車聯網相關領域,有圖有真相!另一方面,每每外界頻傳華為要造車,華為官方便及時給予否認和“闢謠”。

華為造車夢暗流湧動,能獲得“隱退”的任正非點頭嗎?

華為精神領袖任正非老爺子

所以,華為要造車了嗎?這個問題,先放一邊。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造不造車還不得而知,但華為“壓抑”了好幾年的“汽車夢”,確實已經日益浮出水面。

按照深網的分析,過去一段時期以來,以通訊&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為主的核心業務板塊,日益見頂,難以支撐華為下一階段乃至更長遠的發展需求。在此背景下,尋求新的增長極成了順理成章的事,而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或將是一個極佳的突破口。

對了,這裡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邏輯點——華為輪值董事長、分管戰略的徐直軍本人,一直以來對於電動車有著超乎尋常的喜愛。

以他為核心,華為近年來在汽車相關領域,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佈局。其中,最能給吃瓜群眾直觀印象的是,華為在離其上海研究所不遠處,建立有一個小型汽車測試場。

華為造車夢暗流湧動,能獲得“隱退”的任正非點頭嗎?

當然,圍繞華為要造車一事,目前流出來的信息,遠不止這些,聽著也都有鼻子有眼。在聊哥看來,華為覬覦汽車行業,確實不無道理。除了上述分析外,我們還有必要意識到,所謂“時勢造英雄”,大勢使然。

眾所周知,在能源安全、環境治理、彎道超車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在幾年前就已經被明確為——國家戰略。智能網聯+新能源,被公認為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總體趨勢。

這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

在此宏觀背景下,我們看到,近年來大量資本集體湧向汽車產業,國內也湧現出了一批接一批造車新勢力。上至BAT互聯網巨頭,下至原本一些低速電動車造車企業,甚至某些家電&房地產企業,也紛紛直接or間接性地加入到了這場新的造車潮中來。

華為造車夢暗流湧動,能獲得“隱退”的任正非點頭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確實不失為,一個值得外界關注並期待的“種子選手”。

不誇張地講,相比於99.99%的跨界造車新勢力,華為造車的優勢,可謂信手拈來、一抓一大把。像神馬“資金+人才+技術”核心三要素,對於華為而言,統統都不是事兒。

更為重要的是,華為在製造端及供應鏈管理上的積累,甚至要令一些傳統汽車主機廠感到汗顏。

華為造車夢暗流湧動,能獲得“隱退”的任正非點頭嗎?

對了,這裡順便提及一下,華為造車還有一項絕佳的“優勢資源”:據聊哥瞭解,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引領者BYD,與華為同為深圳本土的製造名片,二者的總部均位於深圳龍崗區。

更進一步地講,多少年以來,比亞迪和華為在手機等IT製造領域有著長期緊密合作。

YY一下,如若華為造新能源汽車了,動力電池上“幫”比亞迪出點貨,可謂1+1>2雙贏的節奏……

華為造車夢暗流湧動,能獲得“隱退”的任正非點頭嗎?

華為餘承東與王傳福同乘比亞迪唐

這裡需要補充的是,我們知道,擴大自己動力電池對外供應,成為了比亞迪近年來新的訴求點。事實上,三月底王傳福親自前往長城的大本營河北保定,與魏建軍“秘密”會面,很重要的一項議題即為,希望長城的新能源汽車未來能搭載比亞迪的動力電池。

所以說,華為造車的優勢,簡直不能太多!

But,華為真的會自己造車嗎?目前來看,仍需打個問號。

一方面,據稱華為的精神領袖&最高掌舵者,任正非老爺子天性謹慎,一直以來對“戰略聚焦”有格外偏好。因此,華為造車這一戰略決策,最終能否真正實施,取決於老爺子。

另一方面,在包括車載通訊在內的車聯網領域,華為已經深耕多年、且已經與包括奔馳、寶馬、奧迪、長安、上汽、廣汽等國內諸多主機廠,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

於是就有一個問題,華為想要做平臺、成為車聯網領域的老大,就必須要這些主機廠們捧場。SO,你華為自己跑去造車了、跟主機廠搶飯碗,讓大家咋想?!

華為造車夢暗流湧動,能獲得“隱退”的任正非點頭嗎?

由此來看,華為在汽車上懷揣夢想與野心,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其會不會自己造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據悉,華為每年例行的年度戰略會議SAC,今年將會在愛爾蘭召開,屆時以任老爺子為首、華為的核心領導層將悉數出席。今年的主題也已經確定,就是汽車。

So,靴子或將很快落地,我等吃瓜群眾只需搬好小板凳,等著大戲上演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