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2015年,總理在一季度經濟形勢座談會上一句“流量費太貴了”,開啟了降費帷幕,並隨後明確了提速降費的五大舉措。2015全年,固定寬帶、移動流量的平均資費下降幅度分別超過50%、39%。2015-2017年,中國流量均價從100元/GB降至26元/GB。人均流量從400MB/月提升至接近2GB/月。

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敦促提速降費,要求年內取消流量“漫遊”費,且移動資費年內降低至少30%、明顯降低寬帶費用。工信部已經公開表示將於7月1日前實現全國流量無差別。

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實際上,中國流量價格不只高於芬蘭、印度。根據Rewheel數據,2017年11月歐盟28國流量均價為2.4歐元/GB,合18.3元/GB,中國流量均價比歐盟高出了42%。而OECD地區流量均價為2.9歐元/GB,同樣低於中國。

自2017年初中國聯通推出“不限量”冰激凌套餐之後,國內三大運營商陸續啟動了“不限量”競爭。但這些不限量套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條款,主要表現為超出一定使用量之後對上網速度進行限制。

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以中國移動的“任我行”為例,88元檔不限量套餐在使用超出10GB流量之後,上網速度將從最高300Mbps降至1Mbps。

世界上“流量不限量”最突出的國家是芬蘭。該國最大的運營商Telia的不限量套餐售價29.9歐元(約225元),芬蘭用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使用4G網絡,最高速率300M。

與之相比,中國移動售價238元的任我行套餐,流量門檻為40GB,超出40GB之後最高速為1M。此外,Telia還有最高限速為100M、0.2M的不限量套餐,分別售價24.9歐元、6.9歐元。Telia在芬蘭擁有300多萬用戶,佔芬蘭總人口約60%。

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得益於真正的不限量,芬蘭一直引領全球流量浪潮。2016、2017年,芬蘭人均流量使用量分別為10GB/月、20GB/月,同期,中國人均流量使用量分別為770MB/月、1775MB/月。

根據芬蘭電信諮詢機構Rewheel近期發佈的調查報告,芬蘭也是世界上流量單價最便宜的國家,2018年4月份數據,芬蘭流量單價為0.2歐元/GB,約1.5元/GB。而在國內,工信部此前數據,2017年12月,中國流量價格降至26元/GB,相當於芬蘭的17倍。

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與芬蘭的流量單價相近的,是2016年才正式啟動4G的印度。根據印度TRAI近期發佈的數據,2017年,印度流量均價為19.35盧比/GB,合人民幣1.84元/GB,以此計算,中國流量價格為印度的14.13倍。

2017年,印度總移動用戶11.67億戶,其中4G用戶2.38億戶,總流量使用量從46.42億GB增至200.92億GB,增長了332%,但其流量總收入只從3508億盧比增至3888億盧比(約371億元),增長10%。同期,中國總流量消費246億GB,流量總收入5489億元。

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印度幾乎一步跨入了4G時代,而主要原因則歸因於“免費”了超過半年的運營商Jio。Jio隸屬於印度最大的私營集團——信實集團,於2016年9月5日正式提供4G服務。與全球其他所有運營商不同,Jio只有4G業務,且在拓展業務初期直接宣佈“免費”推廣。到2017年2月,只用了170天,Jio發展了1億4G用戶,其後停止免費策略,但仍然以極其低廉的價格開展業務。

需要指出,由於印度總計只有67萬4G基站,卻承載了200億GB流量,網絡較為擁堵,除了Jio下載速率能達到17.9Mbps之外,其餘運營商均低於10Mbps,且網絡穩定性較差。相比之下,中國擁有300多萬個4G基站,網絡質量、覆蓋率均遙遙領先。

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在印度、歐盟,競爭是推動價格下降最主要的因素,印度一直被視為“電信競爭最慘烈”的國家,全國超過13家運營商激烈競爭,Jio的免費讓印度一步跨入4G時代。而在歐盟,每個國家都有多個主流國際運營商競爭,且存在大量小型虛擬運營商。

國內並非沒有競爭,甚至在很多領域,國內競爭遠比國際激烈。但是,國內電信行業存在很多“限制性條款”將市場競爭控制在局部區域。

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在此期間,除了直接降低套餐價格之外,運營商開始面向用戶贈送大量僅適用於本地的流量套餐,且推出諸如“王卡”等大流量套餐業務,在很多新興套餐中,流量價格已經低至2元/GB。

但是,本地流量僅適用於本市、本省,不能全國通用,而諸如王卡等新型業務,卻僅適用於新增用戶,老用戶始終無法辦理。“本地流量”“老用戶不得辦理”的限制條款成為國內電信市場的避風港,僅適用於新興用戶的“2元/GB”的低價,並不能衝擊全國市場。

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與國內不同,歐盟地區,單一成員國內不存在“本地流量”限制。且由於用戶可以攜號轉網,除個別針對“28歲以下”“國外用戶”推出的套餐外,絕大多數業務對所有人適用,這些政策可以保障市場競爭的效果最大化。

目前,限制市場競爭的只剩下“新老用戶不同權”“攜號轉網”等因素,一旦這些領域政策進一步完善,國內流量單價仍有下降空間。

天了嚕!難怪要提速降費,中國流量費是歐洲1.5倍,印度的14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