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水滴籌業務量爆發 或將催生中國版凱撒醫療

評論:水滴籌業務量爆發 或將催生中國版凱撒醫療

隨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醫療日益增加的需求和中國醫療資源分佈極度不平衡的現狀越發矛盾,為解決這一社會痛點,衛生部等主管部門除出臺各項政策鼓勵分級診療等之外,更是積極引導和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

在中國大地上,平安好醫生、微醫、春雨醫生等與互聯網醫療相關的企業都受到了資本市場熱捧。很多類似的互聯網醫療平臺都將自己對標美國的凱撒醫療集團——美國健康管理組織(HMO)之一,該集團2017年收入727億美元,利潤38億美元。

在互聯網醫療資金領域,筆者發現也有這樣的一家公司,其商業模式與中國十幾億民眾密切相關,而其未來發展脈絡與凱撒醫療集團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政府和合作夥伴的鼓勵下,有著醫療服務入口性優勢的水滴公司藉助大數據、區塊鏈等科學技術,正在朝著符合中國國情的凱撒醫療集團邁進,正在從事一項涉及十幾億中國用戶和多個“一帶一路”國家的健康事業。

崛起:農村包圍城市

評論:水滴籌業務量爆發 或將催生中國版凱撒醫療

與凱撒醫療一樣,水滴公司旗下的水滴互助和水滴籌也是從基層起家的,中國的廣大百姓是其首批用戶。而水滴互助、水滴籌能在兩年內從後來者發展為行業龍頭,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的“成全”。

首先,水滴公司的創立根植於中國國情。在基本醫保和商業保險滲透率嚴重不足、企業員工福利更不能全員覆蓋的時候,創業團隊看到了中國近14億大眾對健康醫療保障的急切渴望,用幫中國億萬家庭解決醫療資金的方式,讓每一個為治病花錢愁眉不展的普通大眾心裡有了安全感。這也是前美團第10號員工、美團外賣的聯合創始人沈鵬的創業初衷。

水滴互助誕生於2016年,那一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是中國總人數已達13.83億人。那一年也是互聯網互助行業爆發的元年。當時眾籌平臺輕鬆籌已推出兩年,但其業務多集中於一二線城市。沈鵬從美團離職創辦水滴互助後,藉助於其之前在美團積累的人脈,2016年5月,水滴互助獲騰訊、高榕資本、IDG資本、美團點評、點亮基金、真格基金等5000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

他在市場比較冷的時候組建了敢打硬仗的創業團隊,而當水滴公司拿到當時行業最大的一筆融資後,其他互助平臺才陸續殺了進來,行業開始爆發。

其次,水滴公司建立了創新性的商業模式。2016年時,對於“互助平臺如何變現”95%的人都講不清,但沈鵬及其創業團隊憑著對用戶需求的極度敏感已意識到了互助將來可以和保險售賣進行場景互通,即加入互助保障和為大病患者捐過款的人更容易觸景生情買保險。此外公司發展節奏控制得很好,在底層市場穩紮穩打了一年之後,2017年5月,創業團隊才推出了互聯網保險平臺——水滴保,開始從基層向中高端市場滲透。當年8月30日,水滴公司完成由騰訊、藍馳創投聯合領投,高榕資本、創新工場、美團點評、IDG資本、彤程公益基金會等機構跟投的1.6億元人民幣投資。

第四,水滴有用戶至上的極致思維。水滴互助和水滴籌從基層切入並讓地下團隊快速佔據了有利位置,建立起了品牌和用戶規模的先發優勢,而如果他們為用戶服務得沒有誠意用戶也會用腳投票,幸而公司及時提出了“經營信任”的口號,與監管層和合作夥伴一起打造公開、透明的平臺。公司的風控系統建設、公司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及水滴志願者隊伍建設等都為其做了口碑加持。於是這家公司用一年多時間在用戶數上反超了輕鬆籌,直到目前水滴互助、水滴籌兩條業務線的市場份額仍穩居行業第一。

對標:中國版的凱撒醫療

如此體量的公司,要在資本市場上找對標公司並不是難事,難的是找不到與之完全類似的公司。筆者發現,水滴互助和水滴保已成平日對健康關注的人群的入口,水滴籌已成為大病患者及其親朋好友的關注入口,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正在共同組成水滴公司醫療服務的入口性優勢,未來這家公司越發展越可能像國外的凱撒醫療集團。凱撒醫療起家也是採用的預付費模式,也是從基層用戶切入,後來發展成全國的醫療健康集團,提供藥品、保險、健康大數據等服務。

評論:水滴籌業務量爆發 或將催生中國版凱撒醫療

未來:與平安好醫生、微醫各有側重

平安好醫生依託於平安集團深耕多年的保險銀行板塊發展而起,並以前瞻性戰略眼光自建醫生團隊。在IPO前,平安好醫生共進行了兩輪融資,2016年4月底,完成A輪融資5億美元,公司整體估值為30億美元;2017年12月Pre-IPO輪融資,軟銀旗下的SoftBank Vision Fund按照投後54億美元整體估值投資了4億美元。其上市時更是創造了香港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樁IPO,合計募資近88億港元。與平安好醫生2億多註冊數相比,水滴公司的超4億的用戶數規模更大。

與以預約掛號起家的微醫相比,水滴公司也有其自身特色。在硅谷全球數據研究機構PitchBook近日發佈的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榜單中,已將診療場景下沉到基層和家庭的微醫以55億美元的估值成為唯一一家上榜的醫療科技公司。與微醫相比,水滴公司在用戶的醫療資金花費上有跟蹤和建議的權限,也可以建議用戶選擇合適的醫療機構和就診醫生。

從戰術上看,除建立了很難被攻克的線上線下壁壘外,藉助區塊鏈等技術,水滴公司各板塊也在致力用金融科技改善傳統健康醫療服務。比如他們2016年就在佈局區塊鏈,今年5月還聯合騰訊、高榕資本等捐建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此外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企業發展與併購重組研究中心也與水滴公司簽了戰略合作協議,兩家聯合佐治亞理工學院、巴黎高等商學院幾方在保險與公益大數據上進行探索和研究。

評論:水滴籌業務量爆發 或將催生中國版凱撒醫療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鑑於醫療健康意識日益提高,互聯網技術進步及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預期2016-2026年我國互聯網醫療的年複合增長率將維持在 33.6%的水平。

互聯網健康醫療成為下一個互聯網風口已是大概率事件,在掌握了醫療服務的入口性優勢之後,未來的水滴公司必將能提供事前預防保健、健康篩查、保險保障和事後醫療、康復全鏈條服務,或許正如該公司兩輪融資的領投方騰訊公司所說,這家公司估值幾十億美元僅僅是個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