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薪是門學問,如何才能要個好價錢?

談薪資,幾乎是面試過程中必備的一個環節,現在不管公司對你是否有明確的錄用意向,基本都會詢問期待薪資。

而薪資談判的核心就是明確自己的期待和市場實際情況!

談薪是門學問,如何才能要個好價錢?

不要不談薪水或隱藏自己的期待值

很多人跳槽後,興高采烈到新公司上班,才知道薪水是多少,還有的是入職後一兩個月發現同崗位同事的工資比自己高,瞬間跌入了委屈的焦慮中,鑰匙發現自己同事工資逼自己低,就會暗自慶幸。

前者是很多畢業生或工作沒多久的人常犯的毛病,在面試的時候總是不好意思問薪水,不好意思說自己的期望薪資。

工作說白了都是為了生存,為了養活自己。你做多少工作得到多少收穫,談薪水並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面試的時候大大方方的詢問沒什麼不妥。只不過不要表現的功利性太強,畢竟工作也是展現我們自我價值,實現夢想的平臺。

談薪是門學問,如何才能要個好價錢?

對於期望值,可以提前問自己幾個問題:

低於10000你去嗎?去

低於9000你去嗎?去 ——這就是你的大致底線價格。

低於8000你去嗎?不去,不去,不去

你看,其實你的期望值很簡單。

不過你的期望值也要和市場行情匹配。

瞭解市場行情

入職之後對比同事工資後,經常會有很多人因為自己的工資低而選擇再次跳槽,其實這就是因為在面試的時候沒有了解市場行情。

對於你值多少錢這件事情,是市場能給到的價格,你對市場的瞭解,加之你的談判技巧等多方面因素決定。

如何知道市場能offer多少呢?

一方面可以通過多年積累的同行業人脈,或者親戚朋友老師等打聽,有相關薪酬專家或者HR人脈的話那就更好了。其次就是招聘網站,現在網站上發佈的招聘信息都會公佈薪資,可以看同行業、同崗位,相似工作內容的崗位薪資大概範圍是多少。最後就是多面試,在面試中積累經驗,瞭解市場行情,然後結合自己的能力和經驗估算自己在市場上值多少錢。

通常來說,底線價格 ≤ 市場價格 ≤ 理想價格。

談薪是門學問,如何才能要個好價錢?

薪資談判策略

當然,即使你做了大量準備,不會談判也是不行的,畢竟面試的時候考驗的是你的溝通技巧。

那有什麼薪酬談判策略?如何優雅地向新公司要高薪水呢?

談薪是門學問,如何才能要個好價錢?

策略之一,把握合理的跳槽時間。

很多人都是在跟領導同事鬧了矛盾,工作出於瓶頸期,常年不漲薪資積累的委屈等的情況下選擇離職,而且基本都是裸辭。迫於生活壓力,他們大多數人基本屬於給錢就上班的情況。其實最好的跳槽時間是在職業上升期或者在公司風光一時的時候,這樣會得到市場上相對高的薪水和待遇,而且因為你的心態不同,也會空出更多的時間來挑選不同的機會。

可以給自己設定合理的跳槽時間,比如用6個月的時間找到合適的機會。這期間先找幾家公司練練手,不要一開始就投自己的理想企業。在練手的過程中拿到幾個offer,可以先hold住,拿著offer和理想僱主談offer。練手的好處是可以在理想僱主面試環節表現出最佳狀態。通常獵頭和企業都會在面試環節問你手頭是否有其他offer,希望瞭解你的求職進程。如果候選人說,我手裡已經有幾個offer,自然有底氣。

不過要注意說自己有offer的措辭,可以說,坦白講,我目前有兩個offer,但都不是特別滿意,我更希望能到××公司工作...... 因為......我希望....

這就是談判的策略和籌碼。

談薪是門學問,如何才能要個好價錢?

策略之二,關注市場,瞭解自己。

很多工作多年的職場人,即使在一個崗位上工作多年,他們也會隔一段時間去了解一下市場上的新機會。其實這不是不忠,不是捨不得走,他們是想通過市場檢驗一下自己目前的工作內容、能力和經驗是否還有價值,和目前公司給到的待遇有多少差距,其實這種情況的跳槽才會更理智。不僅因為工作經驗有跳槽優勢,也能通過市場行情及自己工作情況合理的向老闆提出加薪。

總之,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

策略之三, 先發制人,高開低走,附加協議。

在面試的最後環節,企業方會拋出關鍵問題——你期望的工資是多少?

建議“先發制人”,在瞭解了市場價格的前提下,當然是我們先報出理想價格。我們先報,主動權就在我們。況且我們心裡知道企業價格和我們能接受的底線。比如,底線9000, 市場價格10000, 理想價格12000。那麼,當企業問你的期望工資的時候,你就直接說12000。你有80%的可能拿到11000的offer。

而候選人通常會犯的致命錯誤是在報價的那一刻突然慫了。自降身價,比如明明心裡想好了理想價格是12000,面試官問出問題的那一刻,嘴就不聽使喚的報出10000。企業經過第二輪談判開出9000的價格,直接擊穿到你的底線價格,好吧,那就接受吧。這樣的場面和談判過程——非常常見。

所謂“高開低走”,也是給企業一點斡旋的空間,當然也有一些情況,基於你報出的價格在企業的薪酬架構裡屬於低價位,企業也不會和你討價還價,直接給你offer。

市場上大部分情況是企業會和候選人進行談判,也就一輪到兩輪。你提出一個報價,企業說OK,或者說稍微調整下期望,僅此而已。

如果你的期望就是12000,企業談判中說只能給你11000,你可以嘗試談判和企業協商,是否可以在合同中寫出,在半年內11000,如果勝任工作,過了某時間或完成某項目將工資調整到12000。這就是附加協議的例子,可以根據求職中的實際情況來應用。

談薪是門學問,如何才能要個好價錢?

不過在選擇公司的時候, 也不要忽視附加的價值。除了直接報酬即所謂的薪水外,還要看公司福利、工作內容給你帶來的價值、職業發展機會及公司文化等等。

這些內容都可以總結為公司的整體報酬,如果對方經常用獎金來壓低工資、經常加班、常年不漲薪...那就要重新考慮。

金三銀四已經快結束了,但很多人並沒有停止想跳槽的想法,大家可以多瞭解市場,也多瞭解自己。要想自己在市場的價值更高,就要用更好的能力來證明自己,這樣才能理所應當的要個好價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