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莫貪涼,當心寶寶“凍”出病!

入夏後,天氣逐漸炎熱,寶寶的體溫調節能力不比成人,大汗淋漓是常有的事。因而一到夏天,媽媽們就絞盡腦汁想著怎樣給寶寶降溫防暑,空調冰箱等“降暑神器”更是倍受青睞。但是,如果降溫方式不當,寶寶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很有可能“凍”出病,出現感冒、發燒、拉肚子等一系列問題。

夏季高溫莫貪涼,當心寶寶“凍”出病!

空調冰箱易惹禍,3歲以下最“受傷”

1、感冒發燒——空調“吹”出來

炎炎夏日,空調給人們帶來了清涼世界,但也導致了“空調病”的發生。相對於成人來說,寶寶皮膚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細血管豐富,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空調直吹或頻繁出入空調房間會導致寶寶全身毛細血管收縮,體溫過度降低,從而引起疾病。另外,空調環境門窗緊閉,室內空氣不新鮮,也會直接刺激呼吸系統。如果寶寶長期生活在空調房裡,就會出現機體免疫下降,更容易患上感冒、發燒、肺炎、哮喘等疾病。外加室內外溫差如果過大,一進一出,一冷一熱,更是雪上加霜,寶寶更易生病。所以,給寶寶吹空調時切忌直接久吹和風力過大,房間溫度最好保持在26℃-28℃之間,避免與室外溫差過大,從室外回家也不要立刻打開空調,晚上睡覺時更要做好保暖工作。平時注意開窗換氣,保持房間溼度,防止空氣汙染,還要定時清潔空調濾網,以免細菌灰塵堆積。

2、腹瀉腹痛——冷食“吃”出來

暑熱難耐,冰鎮西瓜、冰鎮飲料似乎已經成了夏季的標配,但對於腸胃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的寶寶來說,這些過冷的食物實在難以消受。一方面,腸胃在低溫刺激下,血管急劇收縮,容易導致寶寶腸胃功能紊亂,誘發腹痛、腹瀉等腸胃問題。另一方面,很多人把冰箱當做“食物保險櫃”,認為把食物放在冰箱就不會變質,其實低溫只是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的繁殖,推遲食物變質的時間,還是有一些“頑固”的細菌能在低溫環境下繼續生長,如果寶寶吃了被這些汙染的食物,就會引起腹瀉、嘔吐等腸道疾病。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食物的新鮮保質,飯菜、蔬果儘量當天吃完。同時,剛從冰箱取出的食物,應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接近室溫後再食用,但不能讓孩子在口渴難忍的情況下飲用大量冰飲,而冰鎮西瓜最好把與保鮮膜接觸的部分切除後再食用。

增強體質是關鍵,內外兼修健康度夏

1、內補營養,增強寶寶免疫力

0-3歲寶寶尚處於免疫不全期,各組織器官發育也不成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低,夏季室內外溫差較大,高溫又容易滋生病菌,想要安然度夏對寶寶來說顯然是個不小的挑戰。因此,想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遠離呼吸道和腸道疾病,最關鍵就是提高寶寶自身抵抗力。對此,專家建議家長一定要做好寶寶的營養補充工作,尤其是維生素AD的額外補充。維生素A又被稱為“抗感染維生素”,能直接作用於人體免疫系統,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促進抗體生成,另外,維生素A還能維持呼吸道、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及功能健全,為寶寶建立完善的免疫防線,提高機體防禦功能。此外,維生素D也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免疫細胞活性,促進抗體生成,幫助機體識別、消滅、清除外來致病菌,從而有效減少寶寶患病的風險。不管是空調病、冰箱病,或是其他疾病,第一要義都是為寶寶建立堅強的“免疫堡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補充1粒維生素AD滴劑(伊可新),尤其是0-3歲的寶寶!

2、外養習慣,將疾病拒之門外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合理使用空調、冰箱,家長還要注意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比如遠離“肥宅”生活,即使是在高溫高熱的夏季,家長也可以在每天清晨和黃昏室外氣溫還不高時,帶寶寶外出活動,進行適宜的戶外鍛鍊。同時,還要保持規律作息,讓寶寶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高溫環境下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很重要。另外,不要讓寶寶養成偏食挑食的不良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均衡攝入,少量多次多喝些溫水。寶寶夏季可能出現食慾下降的情況,家長一定要仔細排除,找出“罪魁禍首”,激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想讓寶寶健康一“夏”,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只要生活習慣和營養補充兩廂得宜,就能將疾病拒之門外,為健康上“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