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認為房產中介低人一等?

利益相關:前從業人員,曾供職於國內最大的居間公司,現諮詢機構任職。

房產中介是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剛踏出社會沒有目標,簡歷亂投一氣,誤打誤撞進了這個行業,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下的選擇,這也是大多數畢業後就來到這一行業的年輕人的原因:能夠餬口的底薪,運氣好還能發筆小財,反正自己也不知道做什麼,就先幹著吧。

你為什麼認為房產中介低人一等?

迷茫下的選擇

可跟新認識的朋友提起自己的職業時總能看到眼神裡的不認可,在外人來看更是低人一等,如果你感受不明顯,可以觀察當他們提到“律師”、“教師”、“公務員”等社會地位較高的職業時眼裡的神采。


為什麼房產中介會給人低人一等的感覺呢?


起源

房產中介雖然近二十年才興起,卻是個古老的行業。東漢末年,出現了最早一批以居中交易為生的人,名稱:駔(zāng)儈。民國時期,資本活躍,受外國風潮的影響才改名“房產經紀人”,據說我們的大詩人徐志摩也做過房產中介。

發展

快速發展時期是2000年以後,這也跟房地產行業的興盛有關係,居間行業作為二級市場的重要一環也乘著東風遍地開花。最明顯的是一線城市,同時期二手房的交易量有時會大於一手房,因為人口密度大,住房需求旺盛,好的地腳早已被老小區佔完,無論是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又或者交通、生活設施的配套,老小區更勝一籌。

行業問題

1、行業在步入快速發展時期後,從業人員陡然層多,匯聚了當時社會上的三教九流,大金鍊子+小手錶、光頭+紋身,是行業初期從業人員的標配形象,在第一印象上就給人不踏實的感覺,強買強賣、吃差價的事情時有發生,社會滋生了對這一行業的偏見。

你為什麼認為房產中介低人一等?

2、作為一個古老的行業,至今社會沒有與從業人員人數相匹配的教育培訓機構,99%都是經紀人所在公司內部輔導,在這引用別人的一句話:

我請法律中介是看上律師的專業,

我請金融中介是看上理財師的專業,

我請房屋中介卻找不到懂地產專業的。

買房已經成為現代人一生中無法避免的大事,在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的時下卻很難找到一位“懂地產的中介”,更多人扮演的是信息販子的角色,除了利用信息的不對等,無法從客戶資金狀況、工作因素、家庭因素、投資等多方面為客戶匹配到符合真實需求的房子。在國外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職業變成了簡單的“電話尋呼員”和“看房帶路人”。

你為什麼認為房產中介低人一等?

房產中介日常工作狀態

3、行業須要沉澱

雖然從東漢開始就有了這個職業,但是一直處於一種無序發展的狀態,直到2000年以後,國家才出臺相關規範,並明確了房地產經紀人執業資格,但在龐大的從業人員中擁有資格證書的仍只是一小部分。

一家正規中介店面基本是由一位從業六七年的店長,三四位從業五年以下的資深顧問,與一群從業不超過兩年的年輕人組成,而且絕對算得上是“豪華配置”了,數量寥寥的資深顧問消化不了龐大的看房人群,只能一群毛頭小夥承擔這部分任務,購房體驗自然不佳,與收費“高昂”的居間費形成對比,客戶便會有“這點服務水平也配收我這麼多錢”的怨言。

你為什麼認為房產中介低人一等?

4、市場需要教育

國人買東西有個習慣:只想花十塊錢買價值十塊錢的產品。商人無利可賺,以次充好,不坑你坑誰?

客戶看到的是2%-3%的居間費,卻忽略了中介公司為購房提供的保障和風險的規避(大型居間公司現在完全可以做到),我們都會買保險,但是誰希望有一天能用得上呢?當從業人員逐漸成熟,客戶感受到專業的服務自然願意付出匹配的酬勞。

你為什麼認為房產中介低人一等?

結語

作為行業的“逃兵”,深知其中的心酸不易,希望從業人員能以更專業的姿態為這一職業正名,顧客能多一些信任與尊重。

你為什麼認為房產中介低人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