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是最貴不動產

提及不動產,多數人會想到房產。其實,細想起來,長輩留給子孫後代最值錢的不一定是房產或者其他物件,那些看起來不起眼,卻又實實在在存在的好家風,其實才是最貴的不動產。縱觀歷史,很多世代相傳的大家族,他們的子孫後代除了接受良好教育,更是傳承著良好的家風。

好家風是最貴不動產

浙江浦江就有這樣一大家族,人稱“鄭義門”。鄭家歷經宋、元、明三朝,鼎盛時期,這個家,十五世同居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鍋飯。鄭家修訂完善了一本治家法寶——《鄭氏規範》。其中一條寫道:“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削譜除族籍,死則牌位不許入祠堂”。正是這極其嚴苛的家規,鄭氏家族出仕的173位官吏,大至禮部尚書,小至稅令,無一貪贓枉法,無不勤政廉政,168條家規成為明朝法律藍本,鄭家也被明太祖朱元璋賜封為“江南第一家”。

最近,走進這座浙江省廉潔文化教育基地,有兩則廉潔故事讓筆者印象深刻。鄭聞是鄭氏二世祖。一次他賣豬給別人,錢貨交割完畢,買主已經離開,鄭聞自忖自己的豬不值那個價,怕多拿了別人的錢,夜裡睡不踏實,就趕緊追出去,將買豬人叫回來,把多餘的錢退還。這就是流傳至今的“鄭聞補價”。另一個故事說的是“鄭銖官小不忘廉”。鄭銖是鄭義門七世祖,他從小立志為朝廷、為百姓做有益的事。後來,他擔任宣政院照磨管勾一職,也就是檔案管理員。雖然職務不高,但是他管理的檔案涉及和尚的身份、等級、津貼等切身利益,和尚們也和以往一樣,開始送去錢幣。鄭銖嚴詞拒收,和尚們以為是錢數不夠,於是送錢的數目越來越大,但依然屢遭拒退。直至最後得知鄭銖來自鄭義門,才得以收斂。

好家風是最貴不動產

這兩則故事,說的都和家風有關。鄭義門對德與廉的教育從小抓起,家族內每月初一、十五兩次集中講學,家族內以《鄭氏規範》為衡準,明確各方身份和責任。幾百年來,鄭家的孝義家風和“擇賢、立公、監督、出仕、防微”管理模式,使鄭家子孫後代不敢貪、不願貪、不想貪。《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大國小家,本來就密不可分。大處講,家庭和睦則國家安泰,小處說,“治家嚴,家乃和”。

“一句家規家訓,幾代世風遺韻。”從央視推出《家風是什麼》系列報道,到如今很多城市面向市民徵集優秀家風故事,筆者認為,傳承好家風,既能讓家人領悟美好家風的豐富內涵,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動力,同時也是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黨員,通過言傳身教,立家規、嚴家教、正家風,把廉潔家風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做到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那就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好家風是最貴不動產


文:陸燁(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