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變局將至!又一巨頭宣佈,馬雲劉強東的壓力來了!

去年,劉強東曾發言表示,未來5-8年內,給用戶送貨的將會是機器人。換句話說,在科技日益進步的互聯網時代,配送領域正在醞釀著一場“機器代替人”的變革。雖然入局者已有很多,但從國內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快遞還是外賣均屬於高基數、高增長的行業,所以無人配送機器人領域,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公司名字出現,畢竟,在人力成本飆升的當下,機器人成為配送員已是大勢所趨。而現在,騰訊就成了其中的一個後起之秀。

如今,智能機器人已經深度參與到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中。以北京為例,越來越多的的機器人出現在了醫療領域、餐飲領域甚至是情感陪伴領域,當然,最普及的還是物流配送領域,以便提升改善城市的生活質量。

可以說,面對前景樂觀的物流配送領域,各個科技巨頭早已開始了自己的佈局,試圖能分得一杯羹,比如阿里菜鳥、京東、美團、蘇寧、順豐、深蘭科技等。不過,隨著新手騰訊的入局,或許不久,物流行業的格局就要發生新的變化了。

騰訊內側微派小程序,欲涉足配送領域

近日,有網友發現,騰訊開發了一個名為WePost(微派)的派送小程序,服務類目則指向了“快遞、物流”。後經查證,微派是由成立於2016年8月的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的機器人團隊開發的,目前還處於內測階段

物流變局將至!又一巨頭宣佈,馬雲劉強東的壓力來了!

據瞭解,微派是一款樓宇送貨機器人,目前進化到了WePost 2.0,融合了AI技術與傳統物聯。依託騰訊在AI、雲計算、IoT等領域的數據和算法積累、泛騰訊系生態豐富的應用場景,應用移動機器人SLAM、感知、規劃、控制和雲平臺等關鍵技術,可提供智能移動服務,如智能路徑、實時定位、多模交互、場景物聯等

此外,這款機器人還擁有在線SLAM建圖與實時定位能力,可以對接智能樓宇系統,實時規劃並調整最優的行走軌跡。為了確保配送的安全,對於配送狀態,該機器人還能進行實時推送並全程跟蹤包裹的位置,支持電子掃描、工卡識別等多種開箱方式。

雖然目前微派機器人的“寄件”以及“預約配送”等功能正處於測試階段,但是一旦技術成熟,未來有很大的可能將利用騰訊的資本以及流量廣泛應用於原有的生態場景,比如小區、寫字樓等。

或許有人會對此感到不適,比如,機器人是冷冰冰的,體驗不夠好,針對這個方面,機器人屆時會擁有多模交互功能,以減少人們與機器接觸時的冷漠感。

物流變局將至!又一巨頭宣佈,馬雲劉強東的壓力來了!

其實對於騰訊涉足機器人配送領域,或許最早開始於他們對總部位於舊金山的機器人公司Marble的投資。根據公開消息,這家公司的產品Marble已於去年3月就在舊金山上路了。該機器人是Marble公司與點評網站合作推出的一款送餐機器人,為Yelp旗下的外賣服務商Eat24提供送餐服務。

雖然已上路,但也還是在測試中——Marble上路,還需要有研究員全程跟進,記錄整個行駛過程,操縱車身。不過,根據公司聯合創始人Matt Delaney的說法,初期這些機器人會作為傳統配送員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它們主要解決的還是短途配送的需求。

無獨有偶,在騰訊微派內測的同時,阿里菜鳥、京東、美團、蘇寧、深蘭等均已在配送領域展開了相對成熟的佈局,下面小智君就介紹一下阿里菜鳥和京東在這方面的佈局。

阿里投資上千億,建立智能物流骨幹網

在物流配送領域,阿里採用的是輕資產戰略。2013年該公司成立了自己的物流部門菜鳥,這個部門與其它快遞公司進行合作,打造了一個開源、標準化的物流服務。之後,在2015年底,阿里成立了菜鳥ET物流實驗室,

目前已經發布了小G、小G二代以及室外運行的小G plus,預計年內即可量產,年底前全面商用無人物流車

小G plus發佈於幾天前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根據媒體報道,G Plus擁有3D環境感知能力,讓無人物流車看清楚行駛方向上的行人、小汽車、卡車等障礙物的形狀、距離、方位、行駛速度、行駛方向,並指明道路可行駛區域等,從而保證無人物流車能在道路環境中順利通行。

物流變局將至!又一巨頭宣佈,馬雲劉強東的壓力來了!

可以說,菜鳥是阿里想要在無人領域佔據領導地位的“主要作品”。目前,菜鳥已經與中國15家主要的快遞公司達成了合作;在國際上,他們還擁有成千上萬家其他的快遞合作伙伴。所有這些快遞企業都可以使用菜鳥的數據平臺,這個平臺所提供的數據可以幫助快遞企業預測配送量,尤其是在高峰期的時候,比如“雙十一”前後。

去年9月,阿里巴巴掌握了菜鳥的控制股權,在那之後,阿里巴巴表示他們將會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打造一個高效的物流網絡。他們的目標是是完成國內24小時配送和國際72小時配送。

作為增加配送效率的一部分,菜鳥在技術開發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與快倉等企業達成了合作關係,部署了許多能夠從貨架上撿取半噸重貨物的自動引導車。另外,他們還與國有汽車製造商一汽達成了合作,雙方將聯手開發無人駕駛卡車,用於長途配送。

京東發力,爭取成全球量產的首個企業

今天,京東無人配送方面也傳來了好消息。隨著長沙經開區管委會與京東集團雙方代表簽署合同並握手合影,總投資20億的京東無人車總部項目正式落戶長沙經開區。

據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介紹,落戶長沙後,總部項目主要致力於三大產品的研發生產:一是物流機器人,二是無人機,三是無人車

物流變局將至!又一巨頭宣佈,馬雲劉強東的壓力來了!

“我們的無人車一開始主要致力於物流配送,但未來會衍生到其他行業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巡檢、消防等。我們會依託長沙的人才等資源優勢,拓展在其他行業上的應用。”肖軍說。

當然,京東在配送領域的探索之路,不僅僅限於此,該公司還在物流技術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比如,今年5月,該公司發佈了由其位於美國的研究中心開發的無人卡車技術。據瞭解,這輛卡車達到了Level 4級的無人駕駛技術

此外,京東也開發了一種小型的無人駕駛配送車輛,目前正在一些大學校園內進行測試。而為了在偏遠地區使用無人機進行送貨,他們還在江蘇宿遷開設了一個配送無人機運營調度中心。根據京東的官方表示,該公司目前擁有500個倉庫,以及將近7000個分揀中心,這讓他們90%的訂單都可以在下單當日或次日完成配送

而在不久前舉行的618 JD CUBE大會上,京東表示,要通過科技在無界零售時代拓展出更廣闊的服務空間,助推京東在3年內快速實現機器人產值、研發、應用規模全球前五的智慧創新型企業的目標

,讓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更加廣泛,帶來社會效率的全面提升。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配送物流領域,我們不妨思考一下,配送機器人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起步,原因是什麼?在小智君看來,這與配送行業需求的快速增長有密切的關係,同時,也是在這種條件下,用於可配送的機器人技術在逐漸成熟。

或許,不久以後,坐在辦公室裡等待機器人將貨物送上門將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