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種菜女狀元:科技種菜也淘到了金

紅網時刻婁底6月11日訊(通訊員 曾德信 周榮玉 羅福姣)辣根剛出產時,賣到20元/公斤,黃瓜16元/公斤。從5月15日日始,王慕菲每天賣自已家種的蔬菜可獲3000元現金。她笑呵呵地說:“行行出狀元,我在家應用現代農業科技種菜,也淘到了金。”

王慕菲今年29歲,是新化縣西河鎮五一村人,孃家有姐有弟,經濟條件較好,父母也看重她。6年前,她在婁底讀完中專後,輕輕鬆鬆去東莞打工,一是圖個好玩;二是想開闊一下眼界。但在外資企業做了兩年文員後,她覺得外面的世界再怎麼精彩也是別人的,與她關係不大。她時常問自己,“我為什麼不能做一個新生代農民打工,是長久之計麼?”

經過幾次思考後,她決定退出打工大潮,回家鄉去創業。

有一個打工同伴知曉後,勸她說:“身為女人,我們不能改變自己,只能睜大眼睛,努力找個有錢的男人,把自己嫁了,一輩子就有了依靠,有了幸福。”

“我不想依靠男人,自己的路自己走。我相信天道酬勤,我一定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2010年,王慕菲回到家鄉西河鎮。2011年,該鎮劉家村興起了建大棚、種蔬菜的熱潮。王慕菲經過實地考察後,攜夫走上了建大棚種蔬菜之路。

2013年,王慕菲投石問路,對周邊西河、沙江、橫橫陽、爐觀幾個農貿市場以及幾所學校的人口、蔬蔬菜需求量、價格等作了可行性調研。然後用自家3畝農田作試驗,年底一算賬,光種菜就賺了3萬元,再加上種稻、養豬、餵雞,這年總收人上10萬元。

2014年,王慕菲把從孃家帶來的壓箱錢全部拿出來,在村裡流轉7畝田,把種菜面積擴大到10畝、種稻擴大到13畝,並增加了養鴨項目。年底一算賬,收入15萬元。2015年,種菜面積又擴大到30畝,收人超過25萬元。

為何每年擴大種菜面積每年都能增收?一方面,是因為有些大棚戶主改弦易轍,另謀它業;另一方面,是她認了一個死理:認準了的事就要堅持做下去!

為了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她自費買了一套400多元的蔬菜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書,一有空就看,特別重要的用本子記下來,隨身帶著。每晚堅持收看央視的《農業科技》頻道。還通過電視和互聯網及時瞭解市場信息,能將土壤、新品種、嫁接、氣候、溫差、水源、環境保護等農業技術說個全套,村民說她稱得上半個蔬菜博士。

“到菜市場上放眼一望,像王慕菲這樣年紀的女青年買菜的多,賣菜的有幾個能夠赤腳下田入園種稻種菜的又有幾個?現在的年輕人到田壠上走一走看一看的都很少。”老輩人私下說。

2014年,劉家村村級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大家一致推舉王慕菲為村婦聯主任。

採訪中,王慕菲說:“做為縣婦聯培育的帶頭人,我有義務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再過幾年,等到積累了更多的種菜技術和經驗後,一定帶動村民擴大生產;經濟寬裕後,將竹棚改為鋼棚,成立一個劉家村蔬菜合作社,育出幾個新品種,以品牌蔬菜豐富人們的菜籃子。免費傳授知識、經驗給女同胞,讓她們參與到種植行業中來,自主經營,增加收入。我想法很多,但只能一步一步地來,先建好家庭農場踏穩踏穩再走下一步。”

今年,王慕菲的家庭農場種大棚蔬菜36面、中稻100畝,頭季蔬菜已賣了9萬元,預計秋季蔬菜也能賣10萬元,加上種稻收人,全年40多萬元收入應該沒同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