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鳴單車:做可以改變所有人出行的事業

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領域成了投資熱點。似乎有人想做“情懷”,有人想做“公益”,更有人是想搶佔市場。只有小鳴單車想做“可以改變世界所有人出行的事業”。

但是,小鳴單車到底能走多遠呢?

小鸣单车:做可以改变所有人出行的事业

小鳴單車聯合創始人鄧永豪

特別是小鳴單車,讓很多路人紛紛駐足觀賞、諮詢,隨後就有不少人當場開始下載APP體驗騎行。

小鳴單車從2016年10月正式開始運營,烏鎮是繼廣州、上海之後,小鳴單車投放的第三城。據小鳴單車高層透露,他們2016年的目標,是在年底完成40萬輛的投放目標。2017年,將完成全國400萬輛的投放,一舉成為共享單車領域的第一名。

國內共享單車領域,由此形成摩拜、ofo、小鳴單車“三足鼎立”的格局。

有局內人指出,小鳴單車聯合創始人鄧永豪,從上游廠商直接殺入共享單車領域,他是把目標對準了行業老大。

快速長大的小鳴單車

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領域“狼煙四起”。

據不完全統計,進入9月以後,宣佈進入共享單車領域的新廠商至少已有十幾家,入局者分別來自互聯網公司、單車製造商、公共自行車運營方等。各家均有著雄厚的投資方支持,一場大戰已經展開。

而在9月之前,共享單車領域被摩拜、ofo等品牌佔得先機。小鳴單車只有業內的很少一部分人聽過,甚至於它的創始人究竟是誰,都鮮少有人知道。到了9月下旬,隨著小鳴單車的鉅額融資成功和業務快速拓展,其創始人才浮出水面。

小鳴公司創始人兼CEO金超慧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他曾是宅米的聯合創始人兼COO。這支核心團隊的成員組成架構,運營團隊是原滴滴出行、UBER的資深成員;它的智能硬件團隊是由有三十多年自行車研發經驗的中國第一代自行車工程師組成。

雖然宅米是全國2000家高校校園項目戰略資源方提供者,但小鳴單車在一開始選擇投放策略時,並未選擇先從校園開始投放,而是選擇了城市核心CBD等高人群密度區域。

金超慧解釋說:“由於校園用戶的付費能力較低,而寒暑兩個假期對校園單車的維護成本較大。因此,小鳴單車暫時並不打算先進入校園市場,市區車輛的運營才是重點。”

在最初的運營模式上,小鳴單車採用半開放平臺和城市聯運的策略,即與城市當地合作方進行聯合運營,以解決更多二三線城市的市場開拓和落地問題。為此金超慧表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單車投放,政府和市民相對接受,但到二三線城市,則需要當地的團隊進行支撐。“聯合運營的方式可以減小推廣壓力,獲得規模化效果。”

按照這樣的運營模式,小鳴單車主要採取成本適中、規模化投放的產品策略,把造車成本控制在500元左右,並通過對普通的單車進行實心胎和智能鎖等改造,再進行規模化投放。其中車鎖的配置,會簡化成相對簡單的機械結構,只保留車鎖信息可傳遞的功能,以避免複雜車鎖的故障率。而諸如鏈條等環節,依然沿用普通自行車的配置。單車的簡單化配置,降低了車的生產成本和供應鏈壓力。和摩拜等需要專門的工廠和生產線定製生產相比,小鳴單車則可通過一般的工廠進行代工生產。這種方式的弊端是,車的折損週期會變短。但這種打法的好處在於,可以通過低成本的車輛快速佔領市場,並快速進行單車的迭代。

金超慧認為,最大化提高單車投放數量,並充分降低車輛成本,是單車共享租賃行業的關鍵點。按照行業內認知的100∶1的單車保有量比例,需要投入數量龐大的單車才能滿足主要用戶的出行需求。而由於覆蓋密度越大,越便於用戶找到車,用戶則傾向於選擇這一單車。

超速得到億元融資

業內人士稱,別的共享單車是在上升期需要尋找融資方,而小鳴單車一現身則是投資方主動來要求參與融資。從小鳴單車獲得資金投入的方式就可以窺見,共享單車這塊市場“肥肉”,引來多少饕餮之客。

讓業內人士瞠目結舌的是,小鳴單車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獲得了三輪融資。

小鸣单车:做可以改变所有人出行的事业

2016年11月16日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時,小鳴單車正式登陸烏鎮。

2016年9月27日,小鳴單車宣佈,完成了數千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領投方為聯創永宣馮濤,跟投的還有多位有上市公司背景的股東。接下來的10月8日,小鳴單車又向外公佈,已於近日完成1億元A輪系列融資。此次領投方為知名運動單車品牌凱路仕董事長鄧永豪,部分上市公司股東跟投。

過了十多天,10月20日,小鳴單車又公開宣佈獲得B輪融資。

不過,與A輪不同,此輪小鳴單車的融資金額和投資方均沒有透露。業界人士紛紛議論,小鳴單車超速融資,不知此輪投資方看中的是什麼?是覺得小鳴單車主打生活方式、可做區域化產品的市場潛力?還是借市場火熱賺一輪快錢?與A輪融資消息一同發佈的,是小鳴單車的首款產品XM02,車身為藍色,單輛成本在400元以下,採用輕便耐用的注塑一體胎,具備了GPS定位和小鳴專屬的定位技術,以方便用戶便捷地找到和停放車輛;同時車輛採用了專利智能鎖,用戶可通過App直接完成開關車鎖。

據小鳴單車向媒體透露,此次正式發佈的小鳴單車不僅面對上班通勤人群,還希望通過各種設計適用不同人群。而新的領投方鄧永豪已加入創始團隊,成為小鳴單車聯合創始人,凱路仕在全國的多個合作經銷商平臺和自行車騎行俱樂部,將為小鳴單車提供支持。

鄧永豪的出現,讓共享單車領域出現了一個轉折。

鄧永豪在自行車領域浸淫二十多年,於1993年創立了凱路仕這個運動自行車品牌,主打高端人群,並以歐美國家作為主要市場。2008年北京奧運前後,才將企業重心放回國內。據他說,早在2012年,他與自行車相關領域創業公司的合作就開始進行,並推出“千人創業計劃”,即凱路仕提供10萬元資助對自行車運動了解比較深刻的創業者,作為啟動資金。

由此也可以看出,此番押注小鳴單車,也符合凱路仕一貫的戰略思路。

講一個差異化的故事

與其他競爭對手將共享單車定義為最後一公里出行解決方案不同,鄧永豪認為共享單車是完全可以替代日常騎行,其範圍至少可以拓展到五公里通勤以外,包括旅遊、上下班、健身、社交等眾多場景。

這樣,小鳴單車要給人們講的就是一個差異化的故事。

小鳴單車並不是這個市場的先行者,在它之前,進入共享單車領域的企業已經太多。但鄧永豪認為,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足夠大,小鳴單車完全有機會。他鄧永豪從層層遞推中算了一筆賬:中國人口為14億,城鎮人口為8.4億,當中一半有出行需要,而五公里以內的以30%計,平均來回兩次,假如有一半使用共享單車的話,每天將達到1.26億次。以單次使用0.5元計,每年共享單車的潛在市場高達189億元。

這也正是鄧永豪進入單車共享領域的原因。他認為,中國目前保有近4億輛自行車,未來五年將有10%由智能自行車替代並採取共享運營,即單車分時租賃。他覺得單車共享項目的價值將超越滴滴的價值。滴滴目前每天訂單1000萬單左右,估值已超2000億元人民幣,小鳴單車2017年預計投放400萬輛,每天移動支付訂單將超2000萬單。

與其他品牌認為尚未找到贏利模式不同,鄧永豪認為在目前的收費水準下,只要能做到相應的規模,小鳴就完全有可能實現贏利。單車的車輛成本只有400元,遠低於同行,加上實心輪胎,後期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以每輛車每天騎行四次,每次收費0.5元計,理論上二百天即可回收成本,回收成本週期還不到對手的三分之一。鄧永豪認為,自己作為生產廠商出身所具有的天然的優勢,就是極致的成本價格控制。

改變人出行的事業

2016年10月底,在擁有了超強供應鏈支持後,小鳴單車正式在廣州、上海兩地投放。11月份拿下烏鎮,又轉戰進入深圳,預計年底投放40萬輛車。

有民間調查機構對幾家共享單車的車輛使用做過一個調查,從找車的便利性(定位)、開鎖的便利性(智能鎖)、騎行的舒適度(車座升降)、車子的美觀度等等方面來講,小鳴單車被評為市場第一。

業內人士認為,小鳴單車擁有三項優勢:它的團隊夠強,有一支“懂消費者、懂供應鏈、懂互聯網”的有超強執行力的團隊,互聯網團隊曾帶領2000個全職同事打下中國130多個城市。而它的供應鏈團隊,是一個專注單車二十三年,並打造出年淨利近1億元的新三板公司。小鳴單車還具有供應鏈強的優勢,凱路仕單車二十三年單車研發及生產實力,可以保障小鳴單車快速在上海廣州投放40萬輛單車,通過價格優勢成為全國市場第一名。2017年,預計全國可投放400萬輛。

小鳴單車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運營模式擴張快。小鳴單車在北上廣深採取直營模式,其他城市採取開放平臺和“城市合夥人”聯運方式,可以快速將上海總部複製到當地,從而形成全國網絡。

既然是共享經濟,自然就離不開用戶和大數據。鄧永豪也認為未來更大的資源是用戶,他的願望更高,想實現2000萬輛投放目標,理論上就能帶來3億的App裝機量,這就意味著背後數以億計的用戶會打造出一個新的生態入口。

量變可以達到質變,這個質的改變指的就是騎行環境的質量。共享單車的大量使用,最終會迫使政府做出行動,為自行車闢出道路。一些先進城市如新加坡和奧斯陸等,政府最終為自行車而縮窄了機動車道。

小鸣单车:做可以改变所有人出行的事业

2016年12月6日,中國共享經濟華南高峰論壇上,鄧永豪(右)和凱文·凱利(左)對話。

這正是鄧永豪投入小鳴單車項目的意義:要把它做成一個可以改變全世界人出行的事業,但它首先並非是一時之興的融資燒錢產品,而是一項可持續盈利的事業。共享單車領域已經湧入十幾家公司,未來整個市場將迎來激烈的正面競爭。在鄧永豪看來,如何提升用戶體驗,降低運營成本,將成為年輕的共享單車企業之間的真正較量之地。2016年12月6日,中國共享經濟華南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辦。小鳴單車作為目前最火的共享經濟模式,代表中國共享單車參加了這次峰會。鄧永豪在演講環節中繼續闡述他的理念,即要將小鳴單車作成“一個改變全世界人出行習慣的事業”。他還公開了小鳴營運的一系列勁爆數字,並預測每年的淨利潤可達33億元。

在與互聯網教父、暢銷書《失控》《必然》作者凱文·凱利對話的圓桌討論環節,鄧永豪最關心的自然是共享單車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共享模式”在國外落地的可行性。面對國外不同的移動端的支付環境,會否讓小鳴單車水土不服?國外政府對無樁共享單車的態度又將會是如何呢?

從這些細節不難看出端倪:小鳴單車已經開始計劃走向國外市場。

新西部網傳媒

做中國西部概念第一傳媒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