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今天看到了泰國曾拍的一則小廣告:

短片中,幾位媽媽在學校門口等待接自己的孩子回家。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是滿身泥汙的髒兮兮的樣子。

還沒等孩子說話,媽媽們紛紛對自己的孩子表示了責備。

但是當這些媽媽責備完自己的小孩,學校的電視上開始播放關於這些孩子的一段小視頻。

在視頻中,有位老爺爺推著滿載盆栽的獨輪車,在泥濘的路上摔倒了。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小朋友們路過的時候,主動過去幫助老爺爺搬盆栽,滿身的泥汙,也是在那個時候弄上的。

老爺爺得到幫助後,幫一邊幫一個孩子擦手,一邊問孩子,你媽媽會生氣嗎?孩子回答到:我知道她肯定會生氣的,但是我會跟她實話實說的。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小視頻最後給出了對孩子們的評價:他們有一顆善良的心。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得知真相後的媽媽們,有幾位開始流下眼淚。孩子們如此優秀,可是自己卻上來就是一通指責,居然沒有給孩子一個“實話實說”的解釋機會。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短片最後告訴大家:“比起教育好一個孩子,洗去淤泥要容易得多”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當我們習慣性地以成人的思維和視覺看待孩子的行為,而且又不耐煩或不屑於聽孩子把話說完,就難免會出現錯怪、誤解甚至傷害孩子的情形。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多點耐心給孩子,孩子會比你想象中優秀。

比起讓孩子聽話,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陽陽的爸爸端了一盤蘋果,陽陽拿起一個青蘋果咬了一口又放下,接著拿起另一個紅的蘋果咬了一口。陽陽爸爸非常生氣,用手指著陽陽就吼了起來:“哪有你這樣的孩子,怎麼能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呢?不甜的就不吃了嗎?太浪費了!”陽陽被爸爸的訓斥嚇得哇哇大哭,躲在房間裡不出來。

晚上,爸爸意識到自己有點太兇了,於是想跟陽陽道個歉。陽陽抽泣著說:“爸爸,其實,我是想嘗一下哪個蘋果甜,然後留給媽媽下班回來吃。”爸爸頓時眼裡泛起了淚花......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法國教育學家帕梅拉•德魯克曼說:

“即使孩子有不對的地方,父母也有責任傾聽並且領會他們的動機。孩子有不同尋常反應時,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並向他們解釋這個世界。”

家長們好像都對自己的判斷很有自信,覺得一眼就能看懂孩子的想法,打斷孩子說話,不聽他們的傾訴,變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多少次孩子跑來,“媽媽媽媽,我告訴你一件事……”,還未等到後續,我們已經不耐煩起來:

“沒什麼事就快去做作業了!”

當孩子不屈不饒,想要把後續告訴我們,我們卻常常因為手頭上的某件事,將興沖沖的娃“拒之門外”:

“快點做作業!媽媽還要去買東西/洗碗/收衣服呢!”

其實,當我們認真地想想,手頭上的事情真的有這麼緊急,緊急到需要我們無視孩子急於分享的心情嗎?

在家庭教育中,傾聽與尊重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比起冷冰冰的管教和冷漠的打斷,認真地聽孩子把話說完,更是一種優秀的教育方式。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媽媽正在做包子,3歲的婷婷坐在小凳子上看著。婷婷忽然提了一個問題:“星星是從哪兒來的?”媽媽當時忙著手中的包子,沒有急於回答,而是說:“你想想看。”

婷婷出神地注視著母親揉麵的動作。母親揉麵,揪麵糰,擀麵餅,包包子……看了好一陣子,婷婷突然說:“我知道星星是怎麼做出來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東西做的。”

媽媽聽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特別激動地親吻了自己的女兒:“寶貝,你的想象真奇特。”爸爸聽了這件事以後也非常高興,拉過女兒問:“那寶貝覺得具體要怎麼做呢?”

婷婷很開心,拉著爸爸媽媽巴拉巴拉講個不停……

但在現實生活中,寶寶的“奇思妙想”常常會遭到成人的打擊——

“星星本來就有的,有什麼好想的,快點背書吧!”

“你就會想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老師講的卻什麼也不知道。”

“你去看看書上怎麼寫的!”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疼愛有加,生活上照料的僅僅有條,但真正尊重孩子的很少。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在孩子面前,父母只顧表達自己的要求,釋放自己的權力,卻很少能夠閉上嘴巴,聽孩子把想法和話語說完。

父母們有很多的理由來漠視孩子的訴求,諸如工作忙、沒時間等等,都是藉口,不知從何時起,能夠靜下來聽完孩子說的話,已經成了現在的父母們非常稀缺的一種教養。

且不論孩子所說的話,是荒唐也好,幼稚也罷,又或者是無理取鬧,都沒有關係,聽他們說完就好,否則,久而久之,孩子將再也難以從父母那裡感受到被重視。

對孩子來說,並不利於他們平和自信個性的養成,當然,對父母就更加不利了,一點一滴地漠視孩子的訴求,很可能已經在孩子心裡悄悄種下了“拉黑父母”的種子。

心急的父母,委屈了多少懂事孩子

孩子成長路上無小事,比起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孩子更希望父母關注他的點點滴滴。

讓孩子把話說完,傾聽他們的心聲,不要忽略他們的感受,養育孩子如同栽種花草一樣,是需要時間來呵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