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場成功舉辦

6月7日,由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共同舉辦的“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專場在浦東文華東方酒店成功舉辦。本次會議以“中國信用趨勢:應對國內風險與大國博弈的雙重挑戰”為主題,來自國內外各大商業企業、投資人、銀行、券商、資管、專業研究機構、監管部門以及媒體的500多名代表出席了活動,探討雙重約束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在持續推進結構性去槓桿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運行和信用風險的演變。

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場成功舉辦

會議現場

中誠信國際執行副總裁、中誠信證評總裁何敏華代表主辦方致辭,歡迎與會嘉賓的到來。何敏華指出,在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國內改革效果繼續顯現背景下,2018年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但展望全年,中國經濟依然面臨大國博弈與內部風險不減的“雙重約束”,信用風險事件頻繁暴露,違約風險持續發酵,整個信用市場仍呈現收縮狀態。與此同時,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增大,中國經濟運行也將面臨新的情況和挑戰。來自中誠信、穆迪、及各大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士,針對市場關注的這些問題向與會嘉賓提供基於風險視角的分析與觀點。

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場成功舉辦

中誠信國際執行副總裁、中誠信證評總裁何敏華代表主辦方致辭

中國經濟:需求穩增長、去槓桿與防風險的平衡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閆衍在會上發表了題為《中國經濟:需求穩增長、去槓桿與防風險的平衡》的主旨演講,提示在中國經濟運行韌性與壓力並存、風險仍存的背景下,需要關注去槓桿給經濟增長帶來的壓力,避免去槓桿導致宏觀槓桿率尤其是企業槓桿率被動攀升,宏觀經濟政策應尋求穩增長、去槓桿與防風險的平衡。

閆衍提出,宏觀調控政策仍需堅持穩增長與防風險雙底線思維,尤其需要注重穩增長、去槓桿與防風險的平衡。今年以來,宏觀政策組合出現微調,從“嚴監管-緊貨幣-緊信用”轉向“嚴監管-穩貨幣-調結構”政策組合,在穩增長目標下通過結構性緊信用實現結構性去槓桿;與此同時,通過“穩貨幣-結構性緊信用-抑制資產泡沫-防風險”政策組合,推動去槓桿在穩增長和信用收縮中有序推進,防範化解資產泡沫風險,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場成功舉辦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閆衍

中國銀行業:業務迴歸本源與信用風險分化

針對2018年銀行業的發展,中誠信國際副總裁呂寒在會上分享了對銀行業的信用展望。呂寒認為,市場利率變化以及監管力度加強推動行業業務結構逐步迴歸本源,由於不同機構所處的經營環境差異較大,因此信用狀況呈現分化趨勢,銀行業整體風險暴露較為充分,系統性風險可控,但個體風險差異性較大。

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場成功舉辦

中誠信國際副總裁呂寒

中國壽險業——監管升級,保險迴歸本源

近年來,在“保險姓保、監管姓監”的基調下,強監管持續升級。來自中誠信國際金融機構二部的總經理薛天宇在題為《中國壽險業—監管升級,保險迴歸本源》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壽險行業在此背景下轉型成效顯現,保障功能提升,業務結構優化,行業盈利面擴大,多數償付能力保持充足;但仍有部分公司業務增長緩慢,退保集中到期,疊加資產端期限拉長等因素,流動性管理可能面臨一定壓力。

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場成功舉辦

中誠信國際金融機構二部總經理薛天宇

國內債券市場違約風險聚焦

2014年以來,信用風險和違約事件多點多元爆發,截至2018年5月末,涉及165只信用債違約。中誠信證評公司評級部總經理王維在題為《國內債券市場違約風險聚焦》的演講中指出,違約的根本原因包括行業週期下行、政策變化影響、債務結構不合理、過度依賴外部融資、公司治理及其他外部因素等造成企業經營惡化,從而使得流動性緊張,最終構成實質性違約。對於如何甄別下半年信用違約風險,王維提醒需重點關注對外擔保高、關聯交易多、質押比例高、債務結構不合理、對外投資規模大、債券、非標、信託產品等融資佔比高以及報表有明顯瑕疵的企業。

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場成功舉辦

中誠信證評公司評級部總經理王維

人民幣國際化及跨境債券回顧展望與“一帶一路”上的信用風險評估

伴隨著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企穩回升,多國央行將人民幣納入資產儲備,人民幣債券也陸續納入國際債券指數,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顯著回暖。中誠信國際副總裁楊蕾在活動上分享了對人民幣國際化及跨境債券回顧及展望。楊蕾認為,與債券市場開放成熟的經濟體相比,我國國債債券市場發展前景廣闊。2018年,中國傳遞出更明確的金融市場開放信號,堅持“本幣優先”,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債券通”相關機制規則也在不斷擴大完善。楊蕾預測,2018年中資美元債市場規模有望保持增長,房地產企業的發行量或將繼續增加,發行人的信用資質分化將更為明顯,部分行業和企業的信用風險有所增加。

針對中國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這一趨勢,楊蕾指出, 沿線國家的國內金融市場不發達、政治風險突出、優質項目缺乏等突出問題,使得滿足沿線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評估項目風險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最現實而迫切的問題。

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場成功舉辦

中誠信國際副總裁楊蕾

市場動態不斷變化下的ABS市場展望

近年來,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發行日趨常態化,流動性明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日益增強,已成為我國債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會議上,中誠信證評執行副總裁嶽志崗主持了題為“市場動態不斷變化下的ABS市場展望”的圓桌討論,中誠信證評結構融資二部總經理張逸楠,中誠信國際結構融資部高級分析師,穆迪結構融資部副總裁,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胡喆幾位嘉賓共同參與了討論。

今年,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產品(RMBS)發展迅速,佔領了信貸市場ABS的半壁江山。田野認為,RMBS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受益於發起機構有動力推動,投資人相對比較認可,所以整體來看RMBS產品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他指出,RMBS產品本身特點鮮明,優勢在於具有足額的抵押物對產品起到信用增持;另外,房貸借款人違約成本高,償還意願高,整體存續產品累計違約率都比較低。田野提醒,RMBS風險也很明顯,存續期長,早償普遍,不確定因素大;同時,此類產品利率低,存在倒掛風險。

提到車貸ABS近年來在國內銀行間市場的迅速發展,張逸楠認為,車貸由於存在貼息等優惠政策,部分產品基礎資產利率較低,超額利差較窄,同時,雖然車貸產品帶有車輛抵押,但車輛處置的回收金額相對有限。整體上看,車貸ABS由於具有單筆金額小,分散度高,剩餘期限相對短,交易結構相對成熟等特點,產品違約率目前仍保持在比較低水平。

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場成功舉辦

中誠信證評執行副總裁嶽志崗(左1)、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胡喆(左2)中誠信證評結構融資二部總經理張逸楠(左3)、穆迪結構融資部副總裁周潔(右2)、中誠信國際結構融資部高級分析師田野(右1)

轉型中的城投公司

本次會議上,“如何分析轉型中的城投公司”的圓桌討論,亦成為嘉賓關注的重點。穆迪大中華區信用研究分析主管鍾汶權擔任主持,穆迪公共融資、項目及基建融資部副總裁杜寧軼,穆迪企業融資部助理副總裁楊柳,中誠信證評董事總經理、公共融資部評級總監王鈞,中誠信國際公共融資評級部副總經理趙曉曦,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信用評估部總經理陳瑞參與了討論。

王鈞認為,城投是以發揮政府投融資功能的國有企業,符合國有資本所有權和控制這一基本屬性,但城投的特性在於發揮投融資功能,承擔公益性和準公益性業務為主要職責,和政府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密。

談到城投企業的評級和分析方法,王鈞認為,與其他類型的國企相比,對城投企業個體信用分析的基礎上,更注重對政府支持的考量。她指出,隨著未來城投轉型的進一步深入,應加強對城投企業個體信用的考量,但政府的支持仍是城投公司評級時的考察重點。

關於城投公司轉型的現狀,趙曉曦指出,雖然2014年43號文開始很多公司就已經開始探索轉型之路,但效果並不明顯,大部分城投公司的轉型還是比較緩慢,短期內依舊要依賴政府專項補貼、資本金注入等支持才能獲得一定盈利能力。趙曉曦建議,在 強監管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這個時候最好的應對策略就是配合國家政策,城投公司只有通過積極梳理資產、整合資產,才會具備較強的能力應對現在的融資環境並推動城投公司有效轉型。

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上海場成功舉辦

穆迪大中華區信用研究分析主管鍾汶權(左1)、穆迪企業融資部助理副總裁楊柳(左2)、中誠信證評董事總經理王鈞(左3)、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信用評估部總經理陳瑞(右3)、穆迪公共融資、項目及基建融資部副總裁杜寧軼(右2)、中誠信國際公共融資評級部副總經理趙曉曦(右1)

本次會議上,來自中誠信和穆迪的專業人士針對市場熱點問題展開的分析和討論受到了與會嘉賓的一直好評。 “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議”還將於6月11日在深圳舉辦。

關於中誠信

中誠信是國內規模最大、業務範圍最廣泛、信譽最好、資質最完備的評級機構。主要從事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及信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此外,旗下中誠信亞太公司擁有香港證監會頒發的第十類牌照,在海外市場提供專業評級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