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旅組織崗位練兵比武,列兵安奕光奪冠,榮立二等功!

“列兵冠軍”的頭銜彰顯了什麼

——對第八十集團軍某防空旅列兵安奕光的訓練“觀瞄”

某旅組織崗位練兵比武,列兵安奕光奪冠,榮立二等功!

圖為安奕光參加比武表彰大會。

//////////////////////

“如何能夠在部隊建功立業?”

所有人都沒想到,當兵100多天,安奕光就給這個問題寫下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3月底,第80集團軍某防空旅首次按新大綱要求組織崗位練兵比武,指揮偵察連列兵安奕光經過10大項17個內容的激烈角逐,在全旅56名訓練尖子中脫穎而出,奪得全能比武冠軍,榮立二等功。

“這是從哪冒出來的冠軍?”成績一經公佈,從旅領導到營連戰士,心中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軍事比武冠軍是推進訓練深化的“參照物”和“符號樣本”。從那時起,這支部隊裡的官兵甚至更多人,都在對這名年輕的列兵冠軍和他背後的訓練場之變,進行著目光各異的“觀瞄”。

//////////////////////

這個兵特別愛問“為什麼”

把安奕光選到自己班裡沒幾天,偵察班班長蘇杭就想吃“後悔藥”。

“班長,揮臂時如何扣腕才能防止彈道過高?原理是什麼?”最尋常不過的手榴彈投擲訓練,安奕光一發問就是一連串。蘇杭邊做動作邊講解,前前後後演示了5次才讓安奕光徹底“住嘴”。

當了8年兵,蘇杭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以前要有這樣的兵,少不了被老班長‘剋’一頓。這些年帶了這麼多兵,也沒人問過我為什麼,老實照做往前扔就是了……”

第一次防護訓練結束後,負責課目教學的士官王澤華就氣呼呼地找到了蘇杭:“你們班那個安奕光咋回事?簡直是‘十萬個為什麼’!訓練的時候一個勁地問,教學進度都受影響了。”

這個“愛問為什麼”的兵,不僅有時讓蘇杭“後悔”,有時更讓他惱火——

“地圖使用”訓練,蘇杭教給大家一個“判斷兩點通視”的計算公式。當時很多新戰士儘管對其原理並未完全理解,但都覺得班長教的錯不了。

偏偏這時,安奕光又開口了:“班長,這個公式是怎麼得出來的?”蘇杭一臉尷尬。說實話,這是當年老班長教給他的,怎麼來的他也沒細研究過。

“你記住就行了!”蘇杭有點下不來臺,大聲呵斥說。

安奕光並沒有死心。他琢磨半晌,根據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把公式推算了幾遍,發現班長授課時誤把公式的一項寫反了,忍不住又提問把班長的失誤點了出來。

訓練教室內的氣氛,一下尷尬到了“冰點”……

這件事成了旅裡的趣聞。不少班長見到蘇杭就“開涮”:幸虧當時我沒選這個兵,要不然多鬧心!

“我算怕了他。”蘇杭回憶說,為了應付安奕光,自己每次都提前把訓練課目預習、研究一遍,避免再“露怯”。“沒想到這一來二去,我的訓練成績進步也越來越快。這小子成了倒逼我成長的鞭子,也算他的可愛之處吧。”

安奕光成了全旅比武全能冠軍,蘇杭一點也不驚訝。

“訓練的每一個細節他都不允許自己有問號。”有一次,安奕光研究一個訓練課目到深夜。把全部問題弄懂後,安奕光興奮地把正在酣睡的蘇杭叫醒,講起自己的學習成果。

“當時真想踹他一腳啊。”回想起這事,蘇杭忍不住笑了:“其實想想過去的訓練,自己腦子裡不是沒問號,但沒有徹底搞明白的勁頭。這種刨根問底的鑽研精神,我得向他學習。”

他每一次訓練都不“抄近道”,不投機取巧

比武結束後,指揮偵察連連長張帥常常被其他連長“調侃”:“老張,你給你們連那小夥兒搞啥特訓了?讓我們取取經唄。”

“哪有啥特訓啊。”張帥心裡想。要說哪裡“特”,在他的印象裡,安奕光訓練中倒是有點特別的“傻勁”——

安奕光的體能基礎比較差,5公里越野訓練時卻從不像有的新戰士那樣把背囊裡的物資偷偷取出一部分減重。防護訓練中,有的新戰士把防毒面具放得淺、固定帶系得松,以便快速脫戴。但安奕光每次都按要求放置,從來不取巧。

張帥有點打心底喜歡這個兵,“他每一次訓練都不‘抄近道’。”

“工事構築和偽裝”課目訓練強度大、標準高,考驗體力,更考驗意志。很多戰士寧願跑兩個5公里,也不願練一次構工,非練不可有人也是專挑土質鬆軟的場地,但安奕光每次都在土質硬的地方作業。常常是別人都已完工休息了,安奕光還在滿頭大汗地與硬土塊較勁。

然而,上級組織考核時,平時訓練中每次最慢的安奕光,卻成了全連第一個達到成績良好的新兵。

備戰比武期間,有的戰士在研究比賽規則,琢磨哪些課目分值大就強化哪些課目。看著安奕光還是每個課目內容都使“傻勁”,張帥忍不住“指導”了他幾句:“這個課目不佔多少分,你多研究研究別的,成績提高得更快。”沒想到安奕光認真地說:“連長,我沒想著為成績而練,就是想著學一門課目得練紮實了。”

“其實他讓我也很受觸動。”張帥感慨地說,“打仗時哪個課目練不好都可能丟命,練好了都可能救命,哪有什麼分值高低之別?”

全旅比武中,安奕光雖然在單個課目成績上並不都是最突出的,但當成績綜合後,安奕光憑藉所有課目的穩定發揮,牢牢佔據了榜首位置。

“訓練不投機取巧,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把每一個動作都練到位,就是極致。很多人感嘆安奕光奪冠是個偶然,在我看來,一點也不意外。”張帥如是說。

當兵就得研究打仗,與兵齡長短、軍銜高低無關

“起初他跟我套近乎,還以為他當我這個排長是個官,後來才知道這小子盯著的是那把指揮尺。”

排長王志強和安奕光住在同一間排房,他參加集團軍參謀業務集訓帶回的指揮作業工具,早就被安奕光盯上了。

一個列兵學指揮尺?這些訓練內容並不是戰士需要掌握的,明顯“跨界”了。王志強沒當回事,“你研究這些幹嘛,又用不上,休息時間乾點別的不好嗎?”“排長,我覺得來當兵,學和打仗有關的東西,都有用。”

王志強一時語塞,卻對這個新兵刮目相看。

“短短6分鐘,以軍就把敘軍19個地空導彈營全部摧毀……”一天中午,安奕光隨手翻閱王志強的《空襲與反空襲戰例選編》時,被貝卡谷地空戰所吸引。

看到“雷達受到干擾,以戰機外表塗有灰藍保護色,目視搜索難以遠距離發現,使敘軍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境地……”安奕光心裡咯噔一下:自己就是使用目視觀測器材搜捕目標的空情偵察員,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安奕光的疑問,王志強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回答。他還沒對這個戰例進行研究,按照計劃,這是下週軍官訓練“空襲與反空襲經典戰例解析”的內容。

“新大綱士兵訓練課目中增加了很多以往軍官才要求掌握的內容,這不僅是對能力要求的提升,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培養。”對於安奕光奪冠,王志強想得更多:列兵、冠軍、二等功臣都不是安奕光身上最準確的標籤,如果非要定義一下這個小夥子,他覺得,一個新時代的新型戰士可能更加貼切。

作者 | 康子湛 李亮 孫連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