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性、精緻感和文學情懷獲贊,文化綜藝《一路書香》啟動第二季

26日下午,戶外文化類探尋電視節目《一路書香》在京舉辦研討會,並進行了第二季啟動簽約儀式。

創新性、精緻感和文學情懷獲贊,文化綜藝《一路書香》啟動第二季

研討會上,專家們對《一路書香》第一季的創新、精緻、文化性進行了肯定,並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也表達了對第二季的祝願和期望。

一檔有創新性、精緻感、文學追求的節目

專家們一致對《一路書香》的創新性表示肯定,幾乎每個人都提到了該節目的新意。

中國作協理論批評委員會主任範詠戈首先發言。他表示,這檔節目是經典文學的視頻化呈現,用新興的表現方式給經典文學帶來新的生命力,有利於生活美、社會美向藝術美進階,體現出終極關懷。

除了創新性,他還肯定了該節目對弘揚傳統文化自覺的貫徹,“我們的文化自覺,應該包括創新性開發傳統文化、保護民族文化,以及尋找多種文化契合點三個方面。這檔節目讓人耳目一新,嘉賓搭配、各地文學名著與特色風俗的結合,都很得當,也讓觀眾更為了解名著。”

創新性、精緻感和文學情懷獲贊,文化綜藝《一路書香》啟動第二季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表示,這檔節目是難得的體驗類文化節目,可以讓觀眾直接感受文化的氛圍,為他們提供新知識,也對其提高自身藝術審美有所幫助。

此外,他也表示,《一路書香》是一檔製作頗具精緻感的節目,“我參與過戶外節目的錄製,知道節目組選了一個很累的方式來拍攝,機位、環境、布光等都是難點。節目的視聽語言很講究,跟整個節目的風格是一致的,帶著優雅、文氣。”

北京大學教授陳旭光肯定了節目“知行合一”的理念,並對藝術審美的日常生活化進行了探討,“在後現代社會,尤其是對於電視這個大眾藝術形式來說,把高深的文學物態化、具象化,帶著觀眾一路體驗,是現代人需要的文化體驗方式。《一路書香》正是以文化、書為引,對經典文學進行了通俗解釋。”

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疑問——對於普通觀眾,怎樣吸引他們看第一眼?“對文化人來說,這樣的節目能引發共鳴,因為他有一定的文學基礎,相當於從另一個角度把自己儲存的知識再咀嚼一遍。怎麼讓更多的普通觀眾喜歡呢?我有兩點建議,一是與高校合作,可以讓高校學生代表做非常設嘉賓;二是與出版社合作,推動書的再版。”

創新性、精緻感和文學情懷獲贊,文化綜藝《一路書香》啟動第二季

《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副主編劉陽表示,《一路書香》帶給人的,是一種流動的、交互式的閱讀體驗,而且有形而上的思考,書卷氣、文學性比較濃,“這檔節目讓很多人願意去翻開一本書。對於很多普通觀眾來說,這個節目給了他們讀書的指引,讓他們知道什麼樣的書是好的,什麼樣的書是有故事的。”

文化類節目如何做到對知識敬畏、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近兩年來,文化類慢綜藝層出不窮,越來越受到觀眾的青睞。相應地,此類節目也越來越多。數量一多,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比較煽情的表現形式,等等。

尹鴻表示,這檔節目真正做到了對知識和文化的敬畏,沒有太多煽情的東西,“同時,對趣味性和知識性的尺度,把握得不錯,沒有破壞文化的雅緻和莊嚴,保留了文學味道。”

創新性、精緻感和文學情懷獲贊,文化綜藝《一路書香》啟動第二季

《一路書香》出品人、總策劃田文喜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文國際頻道副總監田忠卿表示,《一路書香》通過比較巧妙的表現形式,對文學名著中的文化情境進行了真實再現,“節目帶領觀眾走到經典產生的地方,讓他們進入到經典產生的氛圍中,這才是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真正繼承。”

此外,他還對第二季的主地點的選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國內的好於國外的,現在提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小的切入點好過一概而全;近的時代好過遠的。”

《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感觸頗深,“這檔節目回到了文學的故鄉。它以一本書打開第一頁書,以一個文人的角度讀佳篇,看歷史。我們要讀進去,更要走出來。《一路書香》重新詮釋了讀書這件事。”

在她看來,雖然節目書卷氣頗濃,但文學性還要有所增加,“我覺得應該減少枝節,比如設計的一些遊戲等等,突出‘書香’的主線。用書本中的內容來促進文化性,比如增加和作者有關的故事,等等。”

創新性、精緻感和文學情懷獲贊,文化綜藝《一路書香》啟動第二季

深圳衛視出品人張崢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評論員李躍森,對《一路書香》中散發出的精神力量,表示了肯定,“這檔節目探討了文學名著中的精氣神,張揚的是精神力量。”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表示,“讀書本來是中國人的傳統,現在反而成為困難的事。這檔節目架構搭得很好,宣揚的也是有思想、有見解、比較美的東西,這不僅讓我很喜歡,也會帶動更多觀眾迴歸讀書,引領閱讀風潮。”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高曉虹則表示,邊走邊聊,步移景換,看著美景,品讀書本,非常有意境,“相對於經濟等其他方面,中國文化的傳播力還不夠強。而要強化,先要從我們自身對文化的渴求開始,《一路書香》走向戶外,引領大家養成愛文學的習慣。而其契合‘一帶一路’路徑的地點選擇,也能連接中華優秀文化和國際文化。”

第二季如何做?升級、追求極致、突出主線、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傳播

研討會上,專家們也對《一路書香》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比如明確兩位常駐嘉賓的角色分配和定位、提高配合的默契度,比如找文學顧問把關專業性知識、避免因小問題遭到大質疑,比如第一季中對聖彼得堡的域外文化的挖掘還有待提高,再比如第一季中有些地方的描述不夠文氣、娛樂性和文學性結合有點問題,等等。

創新性、精緻感和文學情懷獲贊,文化綜藝《一路書香》啟動第二季

尹鴻提出的“極致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在使用綜藝元素時,不要用太多的加法,因為玩、娛樂的東西多了,文學性的部分就少了,信息量會顯得比較缺乏。現在是極致的時代,不是加法的時代。做一個元素,就要把它做到極致。”

李躍森則就整體的設計感發表了意見,“第一季缺乏通盤的考慮和規劃和將節目串起來的中心線索,導致節目的亮點不太突出。”

基於此,出品人田文喜表示,“《一路書香》第二季將進行全面升級,從導演的選擇、製作單位,到後期、宣發團隊等等,都是業內的佼佼者,繼續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傳播,堅持將‘讀’與‘行’結合在一起,知行合一。”

同時,他表示,《一路書香》第二季將加入“朗讀”環節,形成朗讀+真人秀+深讀的呈現方式;而在線下,將會開發app,做互動讀書內容,促進全民閱讀進程。

研討會上,出品人田文喜和《一路書香》第二季總導演,進行了第二季項目的簽約儀式,宣佈正式啟動第二季的製作。

同時,曝光了《一路書香》第二季的宣傳片。竹簡、古文字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一一展現,竇文濤一句“帶上跟這個地方有關、你愛看的書”,點明節目的主旨,而“讀越多書,越有畏懼感”“讀書形成的價值觀,不會輕易被社會化的東西摧毀”這些話,給人帶來頗多思考。

【文/j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