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心”急

“功利心”急/累/愁/逼死人


“我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讓班級整體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我要力爭通過各位老師的大力協作培養幾個清華北大生”;“我對學生付出越多學生成績就應該進步越大”;“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竟然不懂得回報?”等等這些想法在大多數班主任心裡可能都是存在的。

實際上這些想法就是“功利性”的。也許有些班主任不以為然,認為有時只是一念之想,並沒有長期地刻意追求,其實,這樣解釋真的是自欺其人。

年輕班主任急著通過“輝煌的戰績”證明自己;中年班主任想著通過“穩定的戰績”延續自己;老年班主任憑著“成熟的戰績”深化自己。

這其中,我個人認為,只有那些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將教育事業看作是為社會或時代培養有用人オ並通過教育事業以及這個事業所培養出來的有用勞動者去推動或促進社會或時代不斷進歩的人才有可能“無功利之心”。

這樣說來,絕大多數班主任難逃“功利之嫌”,也許正因為這樣我們無形中就平添了許多無盡的牢騷或抱怨,稍不如意,就拿學生或者自己或者教育制度或者社會體制出氣,結果卻讓自己“很受傷”。

教育就其本質而言就是培養人,培養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各用其才的勞動者。我們作為教育者需要在自己カ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全力對學生進行激勵、喚醒和指導,引號導學生走向“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最後走向社會從理想、精神、習慣、德行、知識等方面鋪平道路。

“功利”的想法會讓我們在當今不夠成熟的教育環境和不夠完善的教育機制下走向偏激和固執,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的經常爆發自然會對自己的健康和學生的發展不利。

如果覺得班主任難當那很可能就是“功利”想法催生的結果。既然我們絕大多數班主任難逃“功利之嫌”而此嫌又是如此地讓人受折磨,那何不徹底放下“功利”之心而讓自己擁有一個平常之心呢?

世事往往就是如此的奇妙,一且放下所有的“功利”以平常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具有緩慢性、反覆性、差異性、變化性等特點)基本上都能收穫原本想要收穫的。

“刻意為之而不為”,也就是說,越想達到那種效果反而越達不到,有時還會進入惡性循環,給自己和學生帶來“杯具”。說到底,一句話:按教育本身的規律和學生成長的規律辦事。

當然,以上所說的“功利心”不僅僅是針對班主任說的,不是班主任的老師們也同樣具有,因為這帶有普遍性。當老師的,哪個不想自己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哪個不是為了自己教育教學成績突出而作出“額外”的種種努力?

現今的教育生態本來就已經讓老師們苦不堪言了,已經夠鬧心的了,再加上為了出更好的成績而自我作出的種種“額外”努力又讓自己是雪上加霜!這都是教育體制和這種教育體制下衍生的“功利心”惹的禍!

相比較教育體制而言,我個人覺得“功利心”佔的權重更大一些。現行的教育招生體制是大環境,我們教師無力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個人的心境和心態,紮紮實實地按照教育教學規律以及學生學習成長的規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即可。

實際上,按照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學習成長的規律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再加上自己的創造性的勞動就可以教出佳績。如果非要自己再作出種種“額外”努力就是給自己添堵並自尋煩惱了。

比如說,為了創造佳績而給班級優秀生開小灶,對這些優秀生極力幫扶;為了創造佳績而嫌棄班級後進生,對這些後進生不聞不問,讓其自生自滅。無論是優待優秀生還是嫌棄後進生都會讓自己有一種良心和道義上的負罪感。

再比如,面對一時難以取得明顯進步或時常惹事生非的學生會生氣發火甚至大動干戈,之所以這樣,都是急功近利造成的結果。有些學生或學生有些時候進展緩慢或精力過剩都是正常情況,只是我們老師們把這些都看成是不正常的了,這也是急功近利惹的禍。

……

老師們,少一些“功利心”,讓自己健康;多一些平常心,讓自己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