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災已至?區塊鏈投資急需兩大生存術

文/進哥

彩雲易散琉璃脆,世間好物不堅牢。

曾經是造夢基地,曾經是財富歡宴的虛擬貨幣市場,已經陷入低迷數月之久。有的資深炒家,稱之為“幣災”。

要看風的方向,就要看麥子往哪裡倒。

我們看到,自今年初以來,比特幣連創新低,一度跌至近6000美元,較去年近2萬美元的高位跌去近70%。同樣是虛擬貨幣風向標的以太幣,也以約70%的下跌幅度榮登“慘烈榜單”。

一句話:整個幣市的價格中樞,在自由墜落。往深不見底之處,自由自在地墜落。

但更讓投資人不安的,不僅僅是虛擬貨幣二級市場上簡單的價格暴跌,而是越來越多的區塊鏈項目在發幣時出現“破發”,從而導致投資邏輯完全被破壞。說白了,區塊鏈投資人,現在不知道怎麼混飯吃了。遊戲規則全變了。

原本,和區塊鏈項目投資退出最直接相關的,是項目方的發幣,或者ICO。在去年行情火爆時,就和國內一資本市場上打新股一樣,一票難求,打到就是賺到。也因此成為區塊鏈投資者的最大投資標的或者也可叫投資風險防火牆。然而,這一低風險套利,在今年戛然而止。2018年以來,近90%的ICO項目“組團破發”,讓投資者輸錢又傷心:這個市場上,還有價值標杆嗎?

更讓投資人受傷的是,幣圈裡炸彈不斷,先是被譽為2018年幣圈第一黑馬的英雄鏈項目,被立案調查。接著是融資數額過億元的太空鏈項目,被曝是一場“騙局”,也已被受害者報案。

在近日復旦大學創業園的一次內部交流會上,一位區塊鏈投資高人,給進哥上了一堂如何控制幣災下行風險,同時又不需要把錢放在餘額寶裡無所作為的逆勢投資乾貨課。總結下來,在目前的幣災態勢下,投資人也不是無所作為的。還是有兩大關鍵投資邏輯可以思考,或者叫“幣災”生存術。

幣災已至?區塊鏈投資急需兩大生存術

兩大生存術,分為上策和下策,不過,不管白貓黑貓,都是好計策。

該投資高人表示,上策是放棄以幣換錢的暴富夢想。區塊鏈投資者可以去尋找估值較低的初創區塊鏈項目,參照“古典互聯網項目”的股權投資邏輯,以種子輪進入,以天使輪或a、b輪退出。投資者不要天真地再期待公司發行代幣ICO一夜暴富的那一天。所謂甘蔗兩頭甜,我只吃一節。拿到屬於自己能力範疇內的一袋錢,後面的大富大貴,與我無關。

這位投資人不是紙上談兵,他剛剛在一個茶館裡,用喝一盞茶的時間,就投資了一家區塊鏈相關企業。這位大佬笑曰:不是我有錢任性,而是我遵從自己的投資邏輯,找到沒有人的雪道,滾一個雪球,在它沒有成為巨無霸之前,賣給別人。

他告訴我,這個企業非常有確定性,是一家純粹做區塊鏈相關技術的公司,圍繞著智能合約來開發一系列工具包,從而降低區塊鏈開發者門檻。“創始人是一家知名技術引擎的創始人,技術靠譜有保障,融資所需的錢也不多,第一輪只融資150萬種子輪,我為什麼還要猶豫呢?”

好了,這位一盞茶就花出去150萬的投資人,給的第二個“幣災窗口期投資策略”,或者當前投資下策是:基於破發ICO很多,投資者可以買一些破發的殼。然後,結合商業模式和企業情況,去把這個殼做實之後尋求價值迴歸。

幣災已至?區塊鏈投資急需兩大生存術

不得不說,這一思路可謂是ICO混亂投資中的一股清流。在大家被今年以來90%以上的ICO破發率震驚得發矇的時候,在ICO項目卷錢跑路一地雞毛四處亂飛的時候,這一買殼而不是買幣的思路,可謂穩準狠。

具體操作和盈利秘訣是這樣的。從破發ICO項目中選取技術有保障、市場有錢景、價格靠譜的項目,通過股權收購的形式對其進行控股。此後,通過對該項目的技術、品牌、架構進行重新調整,使其重新走上正軌,也推動其二級市場的幣價出現迴歸。這樣,投資者既實現了無需等待ICO的時間成本最優化,又實現了公司估值和二級市場幣價的雙提升,可謂是戴維斯雙擊在幣圈的絕佳“移植”或者“翻版”。

概括下來,要麼拿初創期的區塊鏈項目,搶奪種子輪;要麼在ICO市場上尋找已經掛牌的項目,通過買殼來實現偷天換日。這兩手互博的戰略,讓我醍醐灌頂。幣災固然已經呼嘯而來,但新的投資機遇也在醞釀之中。4月7日的《華爾街日報》就在悲觀中傳遞了一絲希望:雖然近期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價格大跌,導致ICO市場出現降溫,但最新數據顯示,ICO首季籌集資金合計40.4億美元,已經相當於去年全年籌集創新高紀錄的65億美元的一半以上。

幣災已至?區塊鏈投資急需兩大生存術

不得不讚嘆,我們的投資野心,和我們的投資能力,究竟是誰在決定誰呢?

恐怕,好與壞融合,本身就是人類社會的常態。資本主義文豪狄更斯《雙城記》開頭的一句話就是:這既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一哲學語言,也許同樣適用於當下的區塊鏈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