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明星為什麼收入那麼高?

一線明星為什麼收入那麼高?

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評論,說:"讓這些戲子滾回到古代的社會地位!”

不太可能了。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以前女明星收入低,挖空心思嫁入豪門。而現在呢?女明星首選嫁給同樣漂亮的男明星,捆綁撈錢。明星這個職業,收入極高,現金流極好,不存在拖欠項目款,又風光,哪個豪門有這樣舒服?

2017年中國明星收入排行榜中,范冰冰收入3億元位列第二,Angelababy收入2億元位列第七。

人妻劉濤在夫家破產之後迅速崛起,年入1.8億元,位列第九。如果劉濤當年知道靠自己能賺這麼多年錢,會不會輕易就嫁給了一個民營小企業家的兒子?

那麼,明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收入變得這麼高了呢?

以前的娛樂圈閉環,電視劇的主要分銷渠道是電視劇採購。地方電視臺中,有能力採購電視劇的不超過四五家,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等等。這些電視臺先銷售某一個時段的廣告,然後根據廣告的費用預算來採購。小的電視臺連這個資格都沒有,只能等電視劇的二輪播放。

所以,那時候買一個電視劇又能貴到哪兒去呢?既然電視劇不貴,演員的薪酬又能高到哪兒去呢?女明星變現名氣的主要手段,是嫁給有錢人。

後來,互聯網時代到了,視頻網站崛起。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國爭霸,都是互聯網巨頭爸爸的兒子,燒錢燒的熱火朝天,他們可以出動輒五六億採購流量小生小花的電視劇。

以前的電視劇,是電視臺傳統媒體人按照自己的口味選擇,歷史正劇、現實主義題材盛行。現在的電視劇,視頻網站根據大數據和觀眾偏好,迎合低齡粉絲和腦殘粉需求,玄幻劇、偶像劇比比皆是。

你覺得現在的電視劇粗製濫造不好看了?嗯,根本不是拍給你看的。

現在拍電視劇,基本上是劇本拿到,馬上做個演員組合列表報給視頻網站,視頻網站根據大數據,選擇哪個演員組合,決定出多少錢購買。電視劇先賣掉之後,馬上找製作公司做承製。

在影視劇的所有制作環節裡,幾乎所有的環節都是可以被替代的人力成本,除了超級大明星,單憑“楊冪”兩個字就可以賣出天價電視劇,憑別人的名字就不行。

也有一些例外。山影的大導演們,像孔笙,製作上乘,已經形成很強的品牌,他們對於演員薪酬的議價能力很強。就像拍電影,馮小剛拍《我不是潘金蓮》,范冰冰寧肯不要片酬也要出演。

影視行業從業者也非常明白這種痛苦的現狀,那就多培養一些新的流量小花小生唄。中國或許什麼都缺,長的漂亮又有天賦的年輕人可是遍地都是。然而,當明星是多麼一本萬利的生意,中國的漂亮小明星們,一旦捧紅了,就要單飛。

能捧紅,也是一種玄學。單單花錢,是捧不紅一個明星的,就像景甜。

中國13億人口,真正的大明星也就那麼幾十個,所以頂級大明星根本不夠用,互聯網注意力經濟時代,有話題性的只有那幾個人,哪個廣告商不想請他們?他們相對於市場的強勢程度,是超出想象的。

還有一個可以改變現狀的方向,自制劇,就是網站自己買劇本,然後改編,再利用大數據研究這個本子找哪些演員來演更容易受歡迎,然後開出一個演員列表,讓承製方去拍。

好本子的力量就充分體現出來,就像《太子妃升職記》捧紅了張天愛,《白夜追兇》翻紅了潘粵明。

美國就是如此,HBO就有大量的優秀自制劇。美國的觀眾整體比較成熟,或者說品味比較好。

我一直覺得,視頻網站燒了這麼多年的錢,一直虧損著,掙扎到上市,二級市場應該不會買單吧?

我錯了!

愛奇藝上市以後漲瘋了,近一個月漲幅89%。同時期上市的虎牙(直播)和B站(二次元)漲幅94%和84%。資本市場很看好中國老百姓的“奶頭樂”啊。

愛奇藝一季度的報表中,第一季度總營收為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7%。歸屬於愛奇藝的淨虧損為3.957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虧損的11億元人民幣有所收窄。

那麼後面,騰訊視頻和優酷肯定是紛紛繼續燒錢,爭取獨角獸上市呀。

中國大明星片酬高的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得是市場縱深。美國也是大明星制的,好萊塢拍的電影全世界都看。

比起范冰冰,卡戴珊連演戲都不會,純粹花樣炒作自己,成為流行偶像,2017年卡戴珊的收入為3300萬英鎊(約合4550萬美元),成為福布斯榜單上名列第47位的明星。

中國拍個電視劇,好歹三四百億的點擊量呢,這種市場縱深,怎麼可能是日本、韓國、臺灣這種小市場可以比擬的。

中國和美國才是兩個最為相像的國家,超級大國體制。比如說金融行業吧,中國和美國都是global pay,薪酬遠遠高於其他行業,而在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金融行業也就是個普通工種,薪酬比普通人高一點點有限。

那就是因為,中國和美國金融從業人員,打理的是那麼那麼大的市場的錢啊!

所以,明星天價片酬正不正常?不太正常,但是這也是市場的選擇和粉絲的選擇,除了行政部門的“限薪令”之外,目前還看不出改變的跡象。

不過,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怎麼才能利用到市場縱深和互聯網燒錢的紅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