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質押業務風險凸現 部分券商萌生退意

  近期,監管部門對西部證券實施暫停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資格6個月的處罰,嚴厲的處罰給行業從業人員帶來極大的觸動。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行業已充分認識到此項業務的風險,各家券商將根據自身風控能力,走出差異化發展之路。

股權質押業務風險凸現 部分券商萌生退意


  部分中小券商業務存隱患

  西部證券上週末發佈公告稱,公司近期被暫停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6個月,並被責令限期改正。公告顯示,西部證券的股權質押業務具有較大的業務風險,存在部分風控指標設置不審慎、業務決策標準執行不嚴格、盡職調查不充分、交易跟蹤管理不完善等多項問題。

  截至今年4月30日,西部證券滬市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為22.07億元,其中自有出資金額為9.3億元,資管通道規模為12.77億元,整體履約保障比例低至91.52%。相比之下,深市項目整體較為安全。其截至4月30日的深市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為39.5億元,其中自有出資金額為33億元,定向出資6.5億元,履約保障比例為235.04%。

  某不願具名的滬上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分析,綜合監管的處罰及履約保障比例看,西部證券應該是有多筆業務違約了。如果風險項目都出自通道,則對西部證券本身影響不大。如果是自有資金踩雷,可能出現較大比例的資產減值。

  西部證券並非唯一一家在股權質押業務上栽跟頭的券商。截至4月30日,除西部證券外,滬市整體履約保障比例低於平倉線130%的券商還有4家,履約保障比例低於預警線150%的券商有9家。上述券商全部為中小券商且業務規模不大。

  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

  此前,券商普遍存在這樣的想法,即不管什麼業務,只要拿到牌照就能躺著掙錢。因此,隨著場內股權質押業務面向全行業開放,部分券商不顧風險來換取項目資源。“競爭最激烈的那段時間,營業部找來項目向總部施壓,一方面強調維護客戶關係,另一方面宣稱其他券商已經立項通過。與此同時,全行業都在全力做大業務規模,這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在此背景下,有部分券商的確存在放鬆風控指標,給不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股東提供融資服務的情況。”某中型證券公司融資融券部總經理表示。

  自2015年下半年A股進入震盪市之後,不少券商在股權質押融資業務上出現了虧損,領教了這一業務的風險,券商對於股權質押融資業務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單純拼價格、拼質押率等的同質化競爭無法繼續。”滬上某證券公司融資融券部總經理認為,質押新規出臺後,行業發展進入良性競爭階段,預計未來將走上差異化發展的道路。據其介紹,國外投行在信貸業務上的策略各具特色。例如,有的投行綜合實力強,業務領域覆蓋所有行業及上市公司;有的投行精耕某一兩個行業,僅對這一兩個行業的上市公司提供信貸服務;有的投行風控能力強,願意承擔高風險換取高收益,主要服務對象就是高危股的股東。

  事實上,少數先知先覺的中小券商已經在逐步撤出股權質押業務。某華東中型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提及,其所在公司此前有一單項目違約,雖然最終公司沒有損失且有不菲罰息,但質押品處置過程曲折複雜,事後心有餘悸,所以萌生退意。“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公司還會參與,但只是作為輔助營業部維繫客戶關係的工具,且會嚴格控制融出資金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